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如今,公路自行車的流行趨勢已經朝碟剎化的方向一去不復返,越來越多的世巡賽車隊改用碟剎車型,各大品牌的碟剎車銷售佔比也逐步超越圈剎車。也許你仍然固執的認為碟剎是廠商們共同的陰謀——為了刺激銷量、為了拉高產品售價;但不可否認的是,當輪圈的剎車邊被去掉,輪組這一重要性能組件的設計空間變得廣闊了。本文要介紹的,就是碟剎時代裡大家值得擁有的“船新”體驗——碳輻條碟剎輪組。

入選這次評測的產品有以下定語:

1,碟剎版輪組。過去幾年,我寫過不少關於圈剎輪組的文章,本文要介紹的產品也都有對應的圈剎版;但現在我已經隨大流全面轉投碟剎車,因此只介紹碟剎版。這個轉變,也給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方便——不用琢磨剎車邊了。

2,碳輻條。碳輻條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圈剎時代已經有多個品牌推出過相應的產品。不過碟剎輪組的輕量化訴求更強烈,因此更多品牌開始選擇用碳輻條來降低產品重量;而碳輻條的抗拉剛性也能為輪組的性能助力。評測的三位主角都是可替換碳輻條輪組,此外我會加入不可替換輻條的Lightweight輪組作為友情對照。

3,真空圈。0202年,真空圈也是各大輪組品牌必爭之地了,無論是有孔圈還是無孔圈,都開始全面支持真空胎。一些車友賊煩真空胎爆胎噴奶的毛病,沒關係,我喜歡奶。圈剎時代的我也在用25mm的管胎(打到110PSI),但28mm真空胎確實是用過就回不了頭的存在。考慮到受測輪組是舒適性較差的碳輻條輪組,因此配合寬真空胎服用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以上“定語”,這幾對輪組還有不少共通點,比如都很強調氣動,都是自主品牌,也都有優秀的做工。下面繼續詳細介紹。


產品簡介



CADEX 42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CADEX是捷安特旗下高端自行車零配件品牌,2019年環法前夕正式發佈。輪組是CADEX品牌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此外還有座墊、真空胎、騎行服等。CADEX輪組只做高端,全系列都是碳輻條或者全碳結構,產品定位與捷安特品牌輪組拉開了差距。CADEX的大組賽輪組有42和65(mm)兩種框高可選,圈剎/碟剎、真空版/管胎版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42和65兩種框高的輪組,輪圈寬度是不一樣的,CADEX 42是23mm寬,CADEX 65則是26mm,這更好的區分了兩款輪組的功能性。CADEX真空版輪組有配套的真空胎(如圖),但評測時統一換成世文PRO ONE 28c。在CADEX官網上,輪組是前後輪單獨報價的,我收到的輪組也是前後輪單獨包裝的;不排除輪組可以買單隻或者混買,請消費者向經銷商確認。


方遠S4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擁有豐富代工經驗的方遠,自主品牌首款產品Ventoux C3/C5就獲得了不少關注。S系列是方遠最新推出的高端系列,最顯著的提升也是採用了可替換式碳輻條。C系列輪組的框高是高低框組合(比如C3就是前35mm後40mm),而S系列則是前後等高。S系列一共有三種框高可選——S3是35mm、S4是45mm、S6則是56mm;相比另外兩個品牌多了一個框高選項,但也較為冒險的捨棄了38~40mm區間。相比於C系列,S系列的輪圈、花鼓、編法等細節亦有很多提升。而且相比於已經取消了管胎版的C系列,更注重輕量化的S系列則保留了這一選項。


Vortex N4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博士輪”的第一代產品(高端的New Concept系列)就以碳輻條為亮點,新一代產品迎來了碟剎版,也迎來了眾多新特性。“7”應該是黃博士的幸運數字,因為這一代Vortex輪組的輻條數都是7的整數倍,無論圈剎碟剎。Vortex輪組十分追求張力平衡,為此採用了誇張的法蘭盤尺寸以及2:1編法,產品外觀十分能體現工科美學。輻條方面,新一代博士輪採用了相比初代產品更寬、更扁的碳輻條,氣動性能有所提升,同時能做到像Lightweight一樣在輻條上色。新一代N系列有40mm(N4)和60mm(N6)兩種框高可選,相比於初代的38mm/50mm框高組合更高框,但重量不升反降,由此也能看出產品的進步。N4和N6都有圈剎版/碟剎版可選,但只有N4有真空版和管胎版,N6只有真空版。

相比於另外兩個品牌,Vortex是最專注於輪組產品的,他們有理由呈現出超強競爭力。


Lightweight MEILENSTEIN EVO(友情對照)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Lightweight是輪組界的殿堂級品牌,與受測產品有著截然不同的市場定位,在此只作參數對照。“老王輪”如今也順應時代潮流,推出了真空兼容的“EVO”系列。在圈剎時代,LW的輕量化優勢極大,不過在碟剎時代,這一優勢被大大削弱。以MEILENSTEIN EVO為例,這款輪組重1380g,甚至比CADEX 42和Vortex N4還重。

LW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其輻條鏈接方式,由於其輻條與輪圈以及花鼓都是直接膠合的,因此可修復性遠不如常規產品。這也是為什麼INCOLOR工作室常年放著幾個待修復的老王輪。當然,該買LW的還是會買LW。


參數對照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一表解千愁(不清戳大)。PS:參數黨看到這裡就夠了,請直奔評論區。

這個表格對比了4款輪組的各項參數,包括輪圈、輻條、花鼓、重量以及市場定價等。光這個表格,就有不少有意思的點值得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輪圈,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包括對照組LW在內的所有輪組框高都不一樣!這幾款產品都定位於中框,也都比傳統的38mm中框更深,方遠S4激進的去到了45mm,最輕的Vortex N4則只有40mm。外寬方面,方遠和Vortex選擇了比較正統的胖圈寬度26mm,而CADEX 42只有23mm,裝上寬胎後輪胎會明顯寬於輪圈(捷安特的人告訴我“蘑菇頭”截面更氣動,ENVE不服的話來打一架)。

3款輪組的真空實現方式也有所不同。CADEX 42胎床有孔,但出廠自帶胎墊,可以直接使用真空胎;它們也是唯一採用直邊無鉤設計的,與自家真空胎兼容性更佳。方遠S系列需要自己另購真空胎墊和氣嘴(當然也有真空套裝可選),算上胎墊的輪組總重量會進一步增加,不過它們的勾爪是比較容易讓真空胎打上氣的。Vortex和LW一樣實現了無孔真空,輕量化優勢明顯;此外,Vortex後輪採用的偏心圈設計也是另外幾家沒有的。

輻條方面,幾個品牌也是沒有走到一起,不僅參數各不相同,編法也完全不一樣。CADEX 42使用了最多的輻條數(前21後24),編法保守而穩健,追求剛性及穩定性。方遠的輻條供應商與CADEX一致,但截面略有區別;40根的輻條數是3款產品中最少的,採用了有別於另外兩家的前後1:1編法。Vortex的自產輻條迎來了2.0版本,相比第一代更接近於LW輻條的造型;這代輻條的花鼓端改為T型鑲嵌,而不是初代的輻條帽安裝。編法方面,N4和Fulcrum Racing Zero Disc有異曲同工之妙,前後都是21輻條2:1編法;後輪的剎車側放射編法十分考驗花鼓耳的強度,一些Fulcrum輪組以及部分N4的早期工程樣品都出過問題。對照組的LW採用了前後1:1的1X對稱編法,不談性能,好看是最好看的。

花鼓方面,三家的差異依然巨大。CADEX繼續是求穩的風格,法蘭數據並不出眾,輻條鑲嵌孔全部開在外側;花鼓使用了DT的行星棘輪結構,以及輕量化的鋁合金培林。方遠S4的花鼓相比於自家的C系列逼格提升巨大,防水性能也有所提升,驅動結構為“炸街性能”更好的千斤片,培林則可選鋼珠版和CS陶瓷版(後者加價3000RMB)。Vortex的花鼓法蘭盤誇張,而且使用了碳纖維鼓殼,外觀獨樹一幟。Vortex花鼓也使用了行星棘輪結構,該結構專利已到期,因此即便沒有使用DT代工的花鼓也是可以用的。塔基方面,各家都支持CP、Shimano、XDR三種主流規格。可維護性方面,各家也都做得不錯。

接著說說重量,三款產品的前後輪我都單獨實稱過,考慮到個體差異,這一數據和標稱數據(以及消費者實際買到的產品實稱數據)也許會有出入。CADEX 42在自帶胎墊的情況下達到1340g,十分出色,它的限重可達130kg,比其他幾款輪組都高出10kg。方遠S4不含胎墊實稱1391g,算上胎墊會突破1400g大關,當然這和它較高的框高有關。Vortex N4的實稱重量和標稱一致,都是1320g,這個重量,怎麼說呢,比LW還輕60g……

最後比下價格,CADEX 42要價18876元,能買兩組方遠S4有餘,Vortex N4的價格在兩者之間,比方遠S4 CS版略高。至於LW,則是以上三對加起來的價格……

消費者也會關心售後方面的問題,畢竟購買高價產品,多一重售後多一重保障。CADEX有2年的傳統保固期,另外5年內產品人為損壞或者換新,可以憑購買發票折價50%,這是相當顛覆行業的保固條款(詳細條款請查閱:http://www.cadex-cycling.com.cn/index.php/index/warranty.html )。方遠和Vortex都提供了保固期內的七折友善保固(就是你自己原因搞壞了輪組,還可以原價七折買個新的),其中方遠的保固期長達3年,十分良心。


產品細節



CADEX 42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CADEX 42的做工可以說代表著捷安特的最高水平,無論是輪圈的內外部平整度,輻條的輕量化程度,還是花鼓的結構,都無可挑剔。圈剎版的CADEX輪組也許有剎車邊不夠“粗暴”的問題,碟剎版則完全不用考慮這一點。

留意到真空版CADEX 42的氣嘴孔與原裝真空氣嘴也有十分緊密的配合,這個細節也是三對輪組中做得最好的。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儘管胎床有孔,但是CADEX 42自帶胎墊,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真空胎。留意到輪圈的內側是無鉤的,因此更加考驗真空胎的氣密性。個人認為無鉤設計更大的意義在於方便職業隊技師批量拆裝輪胎,畢竟按照目前的趨勢,CCC車隊用上真空版CADEX也是早晚的事。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輻條和傳統的金屬破風條一樣,中間有打扁處理,外形也較為相似。實際上,如果你不是湊近看,是看不出來這是碳輻條的。這也是為什麼CCC車隊用#Overachieve標的CADEX比賽很久都沒什麼人發現他們在用碳輻條輪組。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前花鼓設計,鼓殼十分圓潤,輻條孔開在兩側,輻條通過金屬輻條帽與花鼓耳連接。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CADEX的編法相對保守,使用的輻條數最多,交叉也用得最多。由於碳輻條輪組的花鼓耳需要留出更大的空間去和輻條帽連接,因此設計難度更大。初試啼聲的CADEX已經交出了優秀的答案。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後花鼓的內部,行星棘輪驅動結構。


方遠S4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方遠在C系列用上了無孔真空胎床以及綢面外觀,不過S系列的真空版沒有跟進。從工藝來看,S4的輪圈也做到了國產頂尖水平——平滑的外觀,不露痕跡的過渡,以及對真空胎的完美兼容。這份精緻,從你打開箱子拎出輪組的一瞬間就能直觀感受到。

S系列的“FAR”大Logo是土豪金配色的水標,相比其他兩款輪組以及自家的C系列更耀目,更牢固,但是少了更換貼紙改外觀的樂趣。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S系列在氣嘴孔處使用貼紙來展示商標和型號,這個貼紙也有一定的固定真空氣嘴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讓你迅速找到氣嘴孔)。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S4是測試輪組中唯一需要額外貼真空胎墊的,因此重量上會進一步吃虧。好在它也是最容易打上氣的一款產品,彌補了易用性。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前輪花鼓,非剎車側採用的編法與傳統的中心放射略有區別,輻條與半徑線有20%左右的夾角,兩根為一組,共5組。因此S4前輪也並非2:1編法,而是1:1編法,輻條數為20根。這樣做的好處嘛……比另外兩對少用一根輻條算不算?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S4的後花鼓也是20根輻條,1:1編法。至此,S系列不僅和另外兩家的編法完全不同,和自家C系列碟剎版的編法也完全不同。產品差異化方面滿分……


Vortex N4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最具工業風的博士輪,相比上一代有了長足的進步。輪圈不僅做工優秀,輕量化程度也極為亮眼——這組碟剎真空版N4居然比初代的圈剎開口版38還輕,並且實現了無孔真空。

輻條也是這代N系列的最大亮點之一,其寬度達到了5mm,直逼LW的5.5mm;不僅強度有所提升,個性化的空間也增加了。我這組N4在“中期改款”之後換上了4根黃色輻條,配合輪圈的暗標,觀感十分凌厲。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博士輪從初代開始就隨輪附送5色貼紙,便於使用者配車,不過個人覺得新款的暗標其實最有逼格。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N4的氣嘴孔是幾對輪組中最簡單粗暴的,需要配合氣密性較強的真空氣嘴使用。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排水孔小細節。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N4的輪圈胎床也做出了絲滑的質感,使用市面上主流的真空胎均可兼容。26mm的外寬配合19mm的內寬,使得它在安裝28c的世文Pro One時,實際寬度會達到30mm。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Vortex N系列的花鼓,碳纖維鼓殼與鋁合金花鼓耳膠合。留意到輻條是通過“T型頭”鑲嵌在花鼓耳上的,與另外兩款產品(以及自家的老款)有所區別,這樣可以減掉一半輻條帽的重量,以及開膠的風險。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包裝方面,博士輪是3個品牌中最低調的,但是他們附贈了一個兩輪份的輪組袋,十分實用。


Lightweight MEILENSTEIN EVO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LW沒摸過實物,簡單通過圖片雲膜拜一下。(感謝宏協提供資料)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無孔胎床+有鉤,全面兼容真空胎。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48mm高的V型圈,十分高冷。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經典的LW式交叉。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對稱結構美學,內置CS培林,DT驅動結構。


裝車與試騎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CADEX 42是我先試騎到的輪組,那是在8月的CADEX國內發佈會上。這對輪組給我的初印象十分深刻,它十分輕盈,一下腳就動,加速十分敏銳。碳纖維輻條帶來了強大的側向剛性,騎乘感完全不像40mm+框高的中框碳刀。在跟車時,它需要你付出比CADEX 65更多的功率,不過好處是當面臨側風時,它不會讓你放風箏——由於這兩款產品從框高到寬度都有明顯差異,因此定位區分相當清晰。

單從性能來看,CADEX 42完全能取代你騎過的任何中框輪組。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換上世文Pro One 28c真空胎後,接近30mm的實際胎寬,和23mm寬的輪框拉開了更大的差距(理論上氣動性會打折)。按理說,換胎後舒適性是提升的,不過我開始注意到輪組不舒適的一面了。通過顛簸路面時,輪組會給你一種硬邦邦,不“逆來順受”的倔強感;當然,這種震感在其輕盈的身軀下會轉化成細微的跳動,與普通鋁輪那種打樁機式的鈍物衝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從設計理念上講,CADEX是求穩的。它使用了最多的輻條數,DT風格的常規法蘭距,縱向強度出色,以至於有信心標稱車手限重130kg;後輪採用保守的雙側交叉編法,也使得其驅動/制動性能大有保證。

這是一對征戰世巡賽的頂級輪組,它的各項強度參數務必達到競賽的要求;即便如此,它相比於其它金屬輻條輪組仍然有顯著的輕量化優勢——這一點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更加直觀。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試用輪組的同時,我也用了一段時間CADEX Boost座墊。最大的感受是——短前鼻座墊是一個單獨的完整宇宙,無論是POWER、POWER ARC還是其他系列,都只是其中一個分支,而不是說所有短前鼻座墊都是接近的,隨便買哪個都差不多。Boost更像是短前鼻版的Fizik Arione 00,它十分輕量化,縱向支撐性強大,前後位移靈活,同時前鼻造型迎合了多數用戶的需求。如果你追求競技,尤其是短距離爬坡賽那種,Boost非常適合你;不過如果你經常騎長距離、顛簸路面,它那堅硬且沒有鏤空的底板,會讓你比較難受。另外值得表揚的是,Boost自帶整合式尾燈和擋泥板,這是其他99%座墊都不會有的。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方遠S4是我在雲南格蘭芬多上使用的主力輪組之一。在這場多山的長距離耐力賽中,其1400g+(算上胎墊)的總重量似乎有點吃虧;不過實際情況是,S4在絕大多數時間裡讓我騎得更快了。

除非你有集團騎行恐懼症,否則在這種長距離耐力賽中,其他性能一定是要讓位於巡航的,你得跟上了集團,再談舒適性、側向剛性。在各種20+人的集團中求生存,跟車是十分重要的節省體力/提速手段,而S4的巡航性能是完全不輸任何50mm級別碳刀的;它保持速度的性能在下坡時更加受用,我可以趴在上管三四公里不踩一腳,任憑輪組帶我加速,一路超車。

同時,S4在爬坡時又不會像傳統的50mm碳刀那樣拖腳,它是一對坐踩踩得動,搖車站得起來的輪組。對比碟剎版C3,S4其實更輕,爬坡性能與主流38mm碳刀相比也不吃虧;當然它還有更適合純爬坡的姐妹款——S3,圈剎版/管胎版就更輕了。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真空胎流行開來,與其低滾阻、高舒適度的特性密不可分;正因為如此,真空寬胎和碳輻條輪組成了黃金搭檔——前者彌補了後者在舒適性上的短板,並且增加了氣動性。我甚至想在S4上安裝Gravel級別的32c真空胎,這樣一來就真的是格蘭芬多(甚至巴黎魯貝)最佳組合了。

在我用過的真空胎裡(還有CADEX、GP sooo TL等),Pro One是最常被吐槽爆奶的(我覺得這只是因為它保有量大),但是隻要它不爆胎,它還是真空胎中的傑出代表。如今,Pro One已經迎來了迭代,據說各項性能都有提高,期待在日後細品。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S4和F1都上了,怎麼少的了Neutron大雞腿。大雞腿到底是性能組件還是心情組件?眾說紛紜。你也許相信一個優質大雞腿能幫你節省3~6w的功率(儘管感覺不出來),但實際上換上大雞腿的你只求它別影響變速,最好別增重,安安靜靜的提高逼格就好了。而Neutron就是這樣一款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Neutron為了偷輕,不僅導輪有缺齒設計,導板也少了一邊,拆裝輪組時會掉鏈;一定要把鏈條掛到位了再騎,不然容易卡鏈。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Vortex N4屬於那種把漫畫中才有的東西帶到現實的物品。它從外形上就與另外兩款輪組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又長又寬的輻條,輪廓鮮明的花鼓,還有那改來改去都非常中二的logo。你見到它的第一感覺會是:這是哪個瘋狂科學家搞出來的試驗品?騎過之後的感覺會是:臥槽,還挺好騎。

1320g的重量,放在同類產品中幾乎是極致的存在。無論是零速起步還是爬坡,都彷彿在揮舞一把鋒利的匕首。放在CADEX 42這種級別的對手面前,它幾乎沒有劣勢,最多隻是在下坡或者側風中飄一點。很難想象還有什麼輪組能像N4那樣,在顯著減重的情況下,幾乎不損失性能。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既然要和CADEX比,產品質量(耐操程度)是最為關鍵的。對於前輪,兩款產品都是21輻條2:1編法、一邊放射一邊交叉,區別不大;但是兩者的後輪差異巨大,Vortex N4後輪只有21根輻條,比CADEX 42少了三根,而且剎車側大膽地採用了放射式編法,這就導致了N4後花鼓剎車側需要承受大得多的拉力。在實驗室環境中花鼓也許受得了,但是在現實中面臨高速下坡+顛簸+捏死後剎車的情況下,N4的信心是否充足呢?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給職業隊準備的CADEX後輪會用這麼保守的編法。當然,編法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要花鼓耳堆料夠多,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在我的使用強度下,N4的花鼓還出不了問題。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在試用過程中,我這對N4還進行過一次“中期改款”,顯著的變化是logo變成了暗標,輻條增加了8根黃條;不顯著的變化是花鼓提升了花鼓耳以及軸心的強度。應該說,兩方面的改進都是讓我欣喜的。相信不少Vortex用戶都對黃博士的直男審美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如果你在輪組外觀上有任何想法,比如logo樣式或者輻條顏色,都可以提需求讓原廠為你實現。


小結



相信看到這裡的讀者,都會感覺以上三款輪組是在神仙打架,它們儘管對比傳統鋼輻條碳刀提升巨大,但是相互之間很難分出高低。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優缺點——

CADEX 42

優點:品質好,限重大,加速迅猛,輕量化,保固條款人性化

不足:顛、巡航稍差、貴


方遠S4

優點:50mm的巡航、38mm的爬坡、穩定,慣性好,物美價廉,保固時間長

缺點:相對重,CS版溢價偏高


Vortex N4

優點:超級輕、加速迅猛、外觀獨樹一幟,個性化空間大

缺點:很顛、側風飄,慣性稍差


購買建議——

總的來說,三款輪組的共通優點是輕量化,加速以及側向剛性出色,共通缺點是顛,其他性能方面三家各有側重。

如果你想以最低的代價感受碳輻條帶來的革命性體驗,方遠S系列是最佳選項。如果你是捷安特粉絲、兩百斤大胖子或者機械殺手,同時預算比較充足,可以考慮CADEX 42。如果你對自主創新的產品有特殊偏好,追求極致的參數,喜歡彈射起步,Vortex N4會成為你的信仰。

如果你問我怎麼選。我會首選一組S4配30mm+寬胎用在耐力車上日常買菜,然後用N4+天樞配一臺爬坡車壓箱底,作為逢人吹牛皮的談資。




一萬塊的自行車輪子好不好騎?三款全碳纖維輪組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