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0年」:自行車 摩托車 轎子車

改革開放40年,我的交通工具由1979年的自行車,到1993年的摩托車,再到2016年的新能源電動轎車,實現了質的飛躍,我的“交通三部曲”比想象中來的還要快。

“我的40年”:自行车 摩托车 轿子车

1979年的春天,在我剛考上高中不久,我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輛“大金鹿”自行車,那是當時在公社煤井工作的二哥淘汰的一輛“二手車”。車子雖然是舊的,但我也如獲至寶,畢竟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輛交通工具,既環保又實用,我用它馱著煎餅捲到10公里外的山東省棗莊市第二十四中學上學讀書,每週可以回家兩次。當時,在我們班住校的26位同學中,我是第四個騎上自行車的,其他同學都還是靠步行上學的。

資料顯示:金鹿自行車是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響噹噹的名牌產品,產品分兩種:一種是載重型金鹿自行車,俗稱“大金鹿”;另一種是輕便型金鹿自行車,俗稱“小金鹿”。金鹿自行車的主要特點是:後輪採用倒輪閘,向後輕倒即可剎車;前輪採用槓桿觸閘,剎車力強;另一主要特點是“三大一吊”(大飛輪、大牙盤、大扣鏈子、吊簧鞍座)。因金鹿自行車堅固耐用,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我的“大金鹿” 自行車有兩個彎彎的把手,好象一對牛的犄角,把頭套著黑黑的把套,右把下面是前車輪剎車把柄,後車輪靠“倒轉車鏈子”制動。黑色的車身油漆已不再光亮並有部分脫落,輪圈、車條鏽跡斑斑的,但並不影響使用,騎起來輕鬆自如,比步行快多了,並且還可以在後座上帶一個人。

1980年,我從棗莊第二十四中學高中畢業了,1981年在大哥的幫助下到滕州三十一中學復讀一年高中課程,結果因高考落榜回到故鄉務農。直到1986年我結婚的時候,依然騎著那輛舊自行車。就這樣,這輛舊自行車在修修補補中,陪伴我度過了十年的光景。後來我到鄉政府工作了,工資收入也在逐年提高,1992年,我購買了一輛嶄新的“鳳凰牌”小輪自行車,輕便快捷又漂亮,工作起來也感到特別帶勁,要是用現在的話說叫“給力”,工作連年創佳績。

1993年,我的家庭生活條件寬裕了許多,銀行裡有了存款,兒子和女兒也先後入了學。這年中秋節後的第二天,我和妻子結婚七週年紀念日,妻子用一頭肥豬錢加上我一個月的工資,花4300元錢,為我購買了一輛天藍色“輕騎野馬100”摩托車。摩托車比起自行車來,不僅省力氣,而且快了好幾倍,最高安全時速可達80公里。我開著摩托車到鄉政府上班,到包村聯繫點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每逢節假日,帶上老婆孩子走親串友,也很風光。這輛摩托車唯一的缺陷是耗油量大,使用成本較高。

“我的40年”:自行车 摩托车 轿子车

12年後的2005年,我用“輕騎野馬100”舊摩托車“以舊換新”,花5700元又買了第二輛彎梁小架子“輕騎QM100-7C”摩托車,不但省油,騎起來也比較平穩、安全。

開摩托車雖然方便快捷,也很風光,但是冬不擋風、夏不遮雨,每到冬天,儘管安裝了擋風板、戴著護膝、全頭盔、棉手套,還是難擋刺骨的寒風,被凍得渾身透涼;每逢雨雪天,穿著雨衣照樣把衣服淋溼;而在驕陽似火的夏天,經常被曬得頭暈腦脹。每當這個時候,真的盼望擁有一輛能夠遮風擋雨的轎車。

“我的40年”:自行车 摩托车 轿子车

2016年4月16日,我53週歲生日這一天,我花了24800元購買了一輛嶄新的“雷丁”電動轎車,這是一輛新能源老年代步四輪電動轎車,最高時速50公里,續航達到100多公里。一身乳白髮亮的外套,猶如一匹白龍馬。在車內我可以無憂無慮地聽音樂。冬天,車內有暖風;夏天,再也不必擔心烈日的暴曬,打開車內的冷風機就行了。若遇到雨雪天氣,不僅不必害怕雨水打溼我,還可以邊開車邊欣賞窗外的雨雪,詩情畫意,賞心悅目,怡然自得。

為了更加安全駕駛,前不久我到駕校報了名,現在順利通過了科目一的考試,緊接著上車跟著教練學習標準駕駛技術,爭取年底之前考取機動車駕駛執照,做一名安全文明駕駛的好司機。再過五年退休以後,購買一款高配的新能源轎車,開著它帶著愛人到全國各地去旅遊觀光,在遊覽祖國大好河山中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通訊員 趙連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