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教授陳宏民:新五力模型擁抱疫情後“互聯網+”第二春

2020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安泰經管學院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陳宏民

做客第4期“安泰視界”,探討新冠疫情對行業的影響。


交大教授陳宏民:新五力模型擁抱疫情後“互聯網+”第二春

兩個多月來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嚴防死守,中國的新冠疫情已經偃旗息鼓。但是,國外疫情依然波濤洶湧,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暴跌,國內企業復工復產率還未達到預期……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必定不容樂觀。

然而,熬過嚴冬就是春天!陳宏民教授認為,借鑑17年前“非典”疫情的經驗,此次疫情之後,在疫情期間各行業在線業務井噴的基礎上,中國會迎來“互聯網+”的第二個春天。陳宏民教授介紹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互聯網時代的新五力模型”,用這個模型可以幫助企業分析所在行業向數字化轉型,擁抱“互聯網+”第二春的能力,從而積極準備,搶佔行業新賽道。


01 疫情中的危與機:迎接“互聯網+”第二春


670年前,歐洲爆發了嚴重的黑死病,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勞動力劇減使整個歐洲的社會秩序陷入動盪和混亂。但這場重大疫情也給歐洲帶來了機遇,一是促進了歐洲農奴制的瓦解,結束了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為資本主義興起奠定了資源基礎,二是衝擊了人們的價值和思想觀念瓦解了傳統信仰,為文藝復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回溯2003年的非典,持續數月,導致全球數萬人感染,近千人死亡。但是非典過後,中國互聯網+進入快車道,特別是服務業,互聯網+零售、互聯網+傳媒、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金融等快速興起, 形成了“互聯網+“的第一春。

2020年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中國經濟已損失上萬億元人民幣,但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尤其包括醫療、教育、娛樂和企業辦公、社區服務等領域在內的在線業務的井噴,為我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氛圍。陳宏民教授認為,此次新冠疫情過後,中國將迎來“互聯網+“的第二春。當前我們的企業既要立足生存,又要研究未來,積極尋找疫情後的新賽道,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陳宏民教授分析,與17年前“非典”疫情過後的形勢相比較,當前有四方面的優勢


首先是社會理解,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運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習慣和能力遠比那個時期要強大。


其次是企業成熟,經過第一輪的實踐和試錯,企業在開發線上產品和業務,搭建互聯網平臺時的經驗要比那個時期豐富得多,外部可利用的資源也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是政府支持,對於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業務的管理能力也比那個時期要強得多。


最後是技術進步,互聯網運用的技術環境也比那個時期優越得多;十幾年前還是3G時代,而如今我們正在邁入5G時代。所有這些都為“互聯網+”第二春的到來創造了良好條件。當然也有不利因素,就是如今全球經濟動盪,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

陳宏民教授表示,如果一個事件對現有經濟結構、政治關係、社會秩序的衝擊越強烈,那麼構建新型經濟結構、政治關係和社會秩序的機會也就越大。疫情過後並不是一片廢墟,危機中孕育著許多商機。


02 理解新五力模型:尋找“互聯網+”第二春


疫情期間,企業線上業務井噴。陳宏民教授認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從此會進入一種新秩序,企業競爭會進入新賽道。但是疫情過後,哪些企業會持續噴發?哪些會保持穩定?哪些會逐漸回落?又會對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基於此,陳宏民教授提出了“新五力模型“,以評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

眾所周知,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波特五力模型。五力包括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買方的議價能力、行業進入門檻、產品替代能力、和行業內部競爭強度。波特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行業平均盈利能力。

但是,互聯網時代外部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只有加快數字化轉型,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為了分析和評估一個行業向數字化轉型,擁抱“互聯網+”第二春的能力,陳宏民教授基於多年對互聯網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研究,提出了“互聯網時代的新五力模型”。


陳宏民教授認為,一個行業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受到五個力的影響:政策法規、技術環境、用戶偏好、主流企業的接受度以及它自身的盈利模式。基於此,陳宏民教授提出了互聯網時代的“新五力模型”如下:


第一個力量是政府的力量,即政策法規的扶植或者限制。“互聯網+“第一春的經驗告訴我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政府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政府的支持與否具體會體現在進入許可、專業要求和稅收優惠等三個層面。

第二個力量是技術的力量,即技術環境。企業推進互聯網或者數字化轉型,對於通訊條件和終端設備都有一定的要求,還有信息採集和分析工具,以及運用場景的要求等。

第三個力量是用戶的力量。用戶是否選擇在線服務取決於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因素。客觀因素包括線下業務是否容易獲得,性能與質量與線上比較如何等;而主觀因素則包括用戶的學習成本和心理轉換成本,如果是企業用戶,還要考慮整個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轉型的成本。

第四個力量是傳統的阻力,主要考慮主流企業接受度,比如行業中領先企業和主流企業的傳統模式在市場上所受到的挑戰和壓力,數字化轉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等。

第五個力量是資本的力量

。只有轉型後具有清晰而有效的盈利模式包括新型的定價模式、合理的信息披露模式和有效的資源整合能力,才能得到資本的支持。


陳宏民教授分析:不同行業所面臨的五力強度是不同的,在不同時期這五力強度也在變化之中。深刻評估一個行業所面臨的五力強度及其變化,對於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對於這個行業的互聯網升級,是至關重要的。


03 運用新五力模型:擁抱“互聯網+”第二春

在直播分享中,陳宏民教授運用新五力模型分別評估了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和產業互聯網等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的能力

對於互聯網教育,他認為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從五力維度分析互聯網教育的總體情況並不理想。

對於在線教育的認可度,政策對學歷教育的規制比較嚴,對非學歷教育的規制則比較寬鬆。技術環境的支持是充足的,不過也沒有太多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用戶偏好相對較弱,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大部分人更願意接受線下面對面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一些高端教育。幾乎所有學歷教育機構,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都比較差,即便一些知名的社會辦學機構也不太接受。他表示,在線教育還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仍是整個教育領域裡處於探索性的一塊。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互聯網教育的總體環境有了很大改觀。最大的亮點就是政策轉向,大力支持體現教育採用線上模式。於是主流教育機構紛紛響應,各類學生和其他教育用戶也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了在線教育的模式。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教育機構,包括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共同推動下,技術環境也迅速改善,免費課程和免費教育平臺爭先恐後,爭奪這塊突如其來的大市場。

陳教授認為,新冠疫情過後,互聯網教育會有一番大發展!而主流教育機構能否儘快適應當前被動的在線轉型,是這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如果它們在新模式下保證甚至提升教育質量;從而使得政府管理當局繼續保持寬鬆的政策,讓在線教育成為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

陳教授還分析到,教育行業有多個細分市場,在線教育是從邊緣市場,即非學歷的培訓市場開始滲透的;它的發展規律非常符合陳教授幾年前總結的“互聯網+四步曲”:第一步邊緣進入,第二步貼近用戶,第三步平臺思路,第四步喧賓奪主。


陳宏民教授還運用新五力模型分別探討了互聯網醫療遠程辦公針對行業中小企業的B2B綜合服務平臺等產業互聯網領域。對這些行業擁抱“互聯網+”第二春的能力給予了樂觀的估計。


陳宏民教授認為,企業向數字化轉型並不一定都變成互聯網平臺;即便如此,互聯網平臺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還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陳宏民教授指出,互聯網平臺最大的獨特優勢就是把用戶規模當做資源,把資源的整合能力當做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所有的互聯網平臺在初創階段都遇到“冷啟動“的困境,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如嘀嘀和快的在經歷2年的冷啟動困境後,還是隻能通過雙向補貼大量燒錢,才培育出龐大的用戶規模。


而本次新冠疫情客觀上為互聯網企業創造了大量線上用戶,給“互聯網+“第二春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此次疫情就是那個最先出現的蛋!誰率先將它孵出小雞,長大後就是一個能生金蛋的金雞!”陳教授如是說。


最後,陳宏民教授用一句古詩結束了分享: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他鼓勵更多的國內企業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搶佔行業轉型的新賽道。


(本文根據陳宏民教授直播課內容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