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教授陈宏民:新五力模型拥抱疫情后“互联网+”第二春

2020年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安泰经管学院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陈宏民

做客第4期“安泰视界”,探讨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交大教授陈宏民:新五力模型拥抱疫情后“互联网+”第二春

两个多月来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严防死守,中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偃旗息鼓。但是,国外疫情依然波涛汹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跌,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率还未达到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必定不容乐观。

然而,熬过严冬就是春天!陈宏民教授认为,借鉴17年前“非典”疫情的经验,此次疫情之后,在疫情期间各行业在线业务井喷的基础上,中国会迎来“互联网+”的第二个春天。陈宏民教授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互联网时代的新五力模型”,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所在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拥抱“互联网+”第二春的能力,从而积极准备,抢占行业新赛道。


01 疫情中的危与机:迎接“互联网+”第二春


670年前,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劳动力剧减使整个欧洲的社会秩序陷入动荡和混乱。但这场重大疫情也给欧洲带来了机遇,一是促进了欧洲农奴制的瓦解,结束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了资源基础,二是冲击了人们的价值和思想观念瓦解了传统信仰,为文艺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回溯2003年的非典,持续数月,导致全球数万人感染,近千人死亡。但是非典过后,中国互联网+进入快车道,特别是服务业,互联网+零售、互联网+传媒、互联网+出行、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兴起, 形成了“互联网+“的第一春。

2020年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中国经济已损失上万亿元人民币,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尤其包括医疗、教育、娱乐和企业办公、社区服务等领域在内的在线业务的井喷,为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陈宏民教授认为,此次新冠疫情过后,中国将迎来“互联网+“的第二春。当前我们的企业既要立足生存,又要研究未来,积极寻找疫情后的新赛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陈宏民教授分析,与17年前“非典”疫情过后的形势相比较,当前有四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社会理解,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习惯和能力远比那个时期要强大。


其次是企业成熟,经过第一轮的实践和试错,企业在开发线上产品和业务,搭建互联网平台时的经验要比那个时期丰富得多,外部可利用的资源也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是政府支持,对于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业务的管理能力也比那个时期要强得多。


最后是技术进步,互联网运用的技术环境也比那个时期优越得多;十几年前还是3G时代,而如今我们正在迈入5G时代。所有这些都为“互联网+”第二春的到来创造了良好条件。当然也有不利因素,就是如今全球经济动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

陈宏民教授表示,如果一个事件对现有经济结构、政治关系、社会秩序的冲击越强烈,那么构建新型经济结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机会也就越大。疫情过后并不是一片废墟,危机中孕育着许多商机。


02 理解新五力模型:寻找“互联网+”第二春


疫情期间,企业线上业务井喷。陈宏民教授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此会进入一种新秩序,企业竞争会进入新赛道。但是疫情过后,哪些企业会持续喷发?哪些会保持稳定?哪些会逐渐回落?又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陈宏民教授提出了“新五力模型“,以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众所周知,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波特五力模型。五力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行业进入门槛、产品替代能力、和行业内部竞争强度。波特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行业平均盈利能力。

但是,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只有加快数字化转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为了分析和评估一个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拥抱“互联网+”第二春的能力,陈宏民教授基于多年对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研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五力模型”。


陈宏民教授认为,一个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五个力的影响:政策法规、技术环境、用户偏好、主流企业的接受度以及它自身的盈利模式。基于此,陈宏民教授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五力模型”如下:


第一个力量是政府的力量,即政策法规的扶植或者限制。“互联网+“第一春的经验告诉我们,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政府的支持与否具体会体现在进入许可、专业要求和税收优惠等三个层面。

第二个力量是技术的力量,即技术环境。企业推进互联网或者数字化转型,对于通讯条件和终端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还有信息采集和分析工具,以及运用场景的要求等。

第三个力量是用户的力量。用户是否选择在线服务取决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线下业务是否容易获得,性能与质量与线上比较如何等;而主观因素则包括用户的学习成本和心理转换成本,如果是企业用户,还要考虑整个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转型的成本。

第四个力量是传统的阻力,主要考虑主流企业接受度,比如行业中领先企业和主流企业的传统模式在市场上所受到的挑战和压力,数字化转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等。

第五个力量是资本的力量

。只有转型后具有清晰而有效的盈利模式包括新型的定价模式、合理的信息披露模式和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得到资本的支持。


陈宏民教授分析:不同行业所面临的五力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这五力强度也在变化之中。深刻评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五力强度及其变化,对于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于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03 运用新五力模型:拥抱“互联网+”第二春

在直播分享中,陈宏民教授运用新五力模型分别评估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和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对于互联网教育,他认为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从五力维度分析互联网教育的总体情况并不理想。

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可度,政策对学历教育的规制比较严,对非学历教育的规制则比较宽松。技术环境的支持是充足的,不过也没有太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用户偏好相对较弱,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大部分人更愿意接受线下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一些高端教育。几乎所有学历教育机构,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都比较差,即便一些知名的社会办学机构也不太接受。他表示,在线教育还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仍是整个教育领域里处于探索性的一块。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互联网教育的总体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最大的亮点就是政策转向,大力支持体现教育采用线上模式。于是主流教育机构纷纷响应,各类学生和其他教育用户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在线教育的模式。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育机构,包括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共同推动下,技术环境也迅速改善,免费课程和免费教育平台争先恐后,争夺这块突如其来的大市场。

陈教授认为,新冠疫情过后,互联网教育会有一番大发展!而主流教育机构能否尽快适应当前被动的在线转型,是这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如果它们在新模式下保证甚至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使得政府管理当局继续保持宽松的政策,让在线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

陈教授还分析到,教育行业有多个细分市场,在线教育是从边缘市场,即非学历的培训市场开始渗透的;它的发展规律非常符合陈教授几年前总结的“互联网+四步曲”:第一步边缘进入,第二步贴近用户,第三步平台思路,第四步喧宾夺主。


陈宏民教授还运用新五力模型分别探讨了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针对行业中小企业的B2B综合服务平台等产业互联网领域。对这些行业拥抱“互联网+”第二春的能力给予了乐观的估计。


陈宏民教授认为,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并不一定都变成互联网平台;即便如此,互联网平台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还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宏民教授指出,互联网平台最大的独特优势就是把用户规模当做资源,把资源的整合能力当做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在初创阶段都遇到“冷启动“的困境,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嘀嘀和快的在经历2年的冷启动困境后,还是只能通过双向补贴大量烧钱,才培育出庞大的用户规模。


而本次新冠疫情客观上为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大量线上用户,给“互联网+“第二春带来难能可贵的机遇。“此次疫情就是那个最先出现的蛋!谁率先将它孵出小鸡,长大后就是一个能生金蛋的金鸡!”陈教授如是说。


最后,陈宏民教授用一句古诗结束了分享: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抢占行业转型的新赛道。


(本文根据陈宏民教授直播课内容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