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疫疾肆虐,令舉國上下揪心。


對於一線救援的醫護人員,我們致以最高的敬意,對於罹患疾病的同胞,我們報以守望相助的溫暖。而對於絕大多數如你我的普通人,除了做好自身及家人的安全防護工作,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加強鍛鍊、多休息、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不恐慌、不傳謠,不意氣用事,不怨天尤人之外,還可以做的,或許就是利用這個難得的蟄居家中的春節,讀幾本關於瘟疫、傳染病和人類社會變遷的好書,客觀理性地認識人類這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危機,學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相信科學。只有我們從一次次的歷史災難中真正吸取教訓,並將之真正用於改進我們的觀念與行為,才真正稱得上“多難興邦”。




一 《致命接觸》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國家地理》記者大衛 · 奎曼與全球頂尖的疾病專家展開了一項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在中國網捕蝙蝠,在孟加拉制作捕猴陷阱、在剛果圍捕大猩猩……他們試圖踏訪每一個疾病的發源地,去尋找人類大範圍感染疾病的根源。大衛·奎曼除了利用翔實的調查資料向讀者介紹了這些著名疾病的發病原因及傳播過程,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下一場全球性疾病何時到來?


二《瘟疫與人》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一代歷史學家威廉 · 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他將傳染病置於歷史的重心,給它應有之地位;他以流暢的筆調、敏銳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藝,娓娓道出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瘟疫與人》是威廉 · 麥克尼爾備受歡迎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史學佳作。《紐約書評》稱 “此書從此扭轉了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紐約客》則認為此書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普利策獎得主哈里森 · 索爾茲伯裡盛讚它提出了“富有創新也具有挑戰性的歷史概念,影響深遠”,而歷史學家威爾 · 杜蘭特有言:“看待歷史的嶄新觀點,我從《瘟疫與人》中受益匪淺。”


三《逼近的瘟疫》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在這本如驚悚小說一般讓人緊張不已的紀實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訴大家:

人類在與瘟疫的戰爭中打了敗仗。


反觀此書問世的幾十年間,艾滋病已從非洲和美國爆發,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滅的瘧疾又在熱帶地區死灰復燃,殺傷力超過以住;具有抗藥性的病菌捲土重來,以驚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RS曾在幾個月間肆虐於中國大地,吞噬了許多鮮活的生命;禽流感連續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斷傳來死人的消息……事實說明,作者並不是在危言聳聽。假如你熱愛生活,珍惜健康,你應該讀一讀這本書。畢竟,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命關天。


四 《死亡地圖》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這是一個關於瘟疫的故事,一個關於瘟疫如何創造了我們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倫敦,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大都市,僅僅擁有著伊麗莎白時期古老的公共基礎設施。在當時,每隔個四五年,倫敦就要爆發一次霍亂,每次爆發都要奪走倫敦上萬條生命,進而波及到整個英國。一位名為約翰 · 斯諾(John Snow)的醫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霍亂存在於水中。在無人相信的情況下,一位牧師亨利·白石幫他繪製地圖,將取水飲用的人們與未取水飲用的人們繪在同一張圖上,將每個街區的死亡人數標在上面,越遠離水泵,死亡人數越少。約翰·斯諾與亨利 · 白石拯救了倫敦城,那是英國後一次發生霍亂。人們開始修建下水道,構建城市公共設施,保證水源的清潔,避免與汙物處理源進行接觸。這張死亡地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所有後人得益。


五 《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過去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2000萬,最新的權威估計數字為5000萬-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作者依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重繪1918年的慘狀,為我們再現了這場最致命瘟疫發生、發展及其肆虐全球的過程。


在《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中,作者多線索展開論述,縱橫交錯地記述了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紀科學與醫學發展的歷史。《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細緻入微地描寫了科學、政治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並述及傳統醫學演化至現代醫學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當年科學家、醫學工作者等在巨大壓力下所顯示出的勇氣或怯懦,信仰、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


六 《對決病毒的最前線》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阿里 · 可汗醫師長期於公共衛生領域擔任第一先遣部隊,在25年的公衛生涯中,歷經無數驚險。他的足跡遍及全球,由叢林前哨,到只有騎馬才能抵達的智利村莊,到遭檢疫隔離的擁擠亞洲都市,也到環境教人不寒而慄,由外勞宰殺羊只的波斯灣各大屠宰場。他努力阻止伊波拉病毒、SARS、MERS,以及其他種種教人害怕的疾病。2001年華府遭生物武器恐怖攻擊時,他也直接參與防治工作,阻止炭疽病傳播,並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侵襲紐奧良之後,協助重建當地的公衛基礎建設。


面對傳染病人,僅有薄薄的口罩保護他;面對無名病毒,手上只有難以確定的有限信息,卻必須馬上做出攸關生死的決定。他發現儘管造成疾病的是細菌或病毒,但導致疾病流行的卻常常是人。我們會犯錯,會把緊急事件政治化,而且從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


本書是內行專家的現身說法,也是第一手的災難報告。說明微生物與人類密切的關係,如何對抗舉世最致命的疾病,以及讓時疫雪上加霜的驚恐和貪腐。本書也為我們上了急需的一課,讓我們知道在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對下一波大流行病之時,該如何採取更多行動,如何保護自己,以及預防它們再現的方法。


七《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本書從瘟疫這一以往中國史學界甚少注意的社會現象入手,通過對清代江南疫情及其與社會互動關係比較全面細緻的呈現,探討了中國近世社會的發展脈絡、清代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和清代江南社會的特質等問題,是國內第一部疾病醫療社會史研究專著。本書援入新視野,探討新問題,把握中國歷史運行的實情,致力於新理論和新方法的實踐與發展,既拓展了中國史研究的領域,延伸了疾病史研究的資料範圍,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近世社會變遷、國家與社會關係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詮釋。


八《瘟疫下的社會拯救》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瘟疫下的社會拯救》是一部專門研究和論述我國古代明清以來到民國期間,重大疫情的發生、發展與當時的相應反和社會影響的著作。該書從明代中期開始,選擇在歷史上涉及面較大且影響範圍廣的歷史重大疫情進行綜合的論述和研究,書中除了一般概述疫情的基本情況外,側重於個案研究,精選幾次影響重大又情況各異的大疫加以比較細緻的探討,從各個側面展現暴發大疫的原因、影響,勾勒並檢討面對大疫,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中的國家、社會和家庭(包括個人)的反應,最後總結出一些值得令人重視的經驗教訓。讀者對象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員,使之初步瞭解歷史上的重大疫情的基本狀況,特別是當時的有關反應和對策,為今天的防範重大疫情提供歷史參考借鑑。


九 《鼠疫與近代中國衛生的制度化和社會變遷》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本書是東亞地區較早自覺以醫療社會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國疾病史的開創性研究。通過廣泛利用方誌、海關報告、地方檔案和報刊等資料,系統地梳理了晚清民國時期發生在中國(包括港臺)的鼠疫以及霍亂等重要傳染病,

對近代中國引入和實施衛生行政的過程進行了頗為全面的分析,並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的脈絡中,探究了衛生制度化對於中國近代化的歷史意義。


十《你一定要知道的50種致命傳染病》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我們擁擠的城市,由愈來愈快捷的大眾運輸系統相互鏈接,正是疾病滋長的絕佳溫床。站在擁擠的列車上,就算通風良好,空氣也會不斷進出十多人的肺。我們創造的化學物質,例如抗生素和抗病毒劑,只能活躍幾個月,之後它們意欲對付的微生物就會開始學會迴避和閃躲。此外,由於人口過剩和開發森林及叢林的慾望,迫使人類和其他物種同住,我們也提供完美的環境讓先前只棲息於動物體內的微生物,得以躍入人體。


這些致命病毒就潛藏在你我之間,日新月異,伺機而動,隨時準備攻擊人類。它們殺不盡也滅不光,唯有認識它、瞭解它,學習保護自己,我們才能安然渡過。


全世界都在憂心最新病毒是否會吞噬人類性命,《你一定要知道的50種致命傳染病》回顧了人類歷史上所有的自然殺手。這本書為讀者詳細解說世界上最為致命的病毒和細菌性疾病,包括專家對未來可能會爆發、病毒蔓延的看法,以及預防方法、辨識系統,以及生存可能性的探究。


十一 《病者生存》


用知識戰勝災難 | 一份關於瘟疫、病毒與人類社會的嚴肅書單


《病者生存》深入研究了人類的進化史,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生存、人類的身體及我們對疾病的理解,揭示了在過去很多時候,正是遺傳至今的疾病讓我們的祖先在地球生存競賽中佔據了上風。


本書作者是加拿大出生的科學家、醫生、暢銷書作家,曾獲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和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醫學博士,被譽為神經遺傳學領域年輕一代的後起之秀和領軍人物。他專攻的領域為罕見疾病、神經遺傳學和生物技術,他開辦了兩家生物技術公司,獲得多項全球專利,並研發出治療罕見疾病的藥物。


實際生活指南,醫學謠言粉碎機。本書討論的問題至今仍是中國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鐵元素、膽固醇、糖尿病、微生物、基因組等,也討論了植物毒素、微生物、遺傳和癌症等我們身邊的話題。本書包含大量實際生活的例子和故事,也有大量健康與生活方面的智慧見解,幫你擺脫各種有關疾病和健康的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