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經常有“書米”在後臺留言,就各種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詢問書單君的看法。


比如,每天的工作枯燥無聊,體會不到辛苦付出的價值何在,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再比如,有時候很想徹底放飛自我,人生在世,到底圖個啥?


具體的表述儘管各不相同,但概括起來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今天我要和“書米”們分享的書,正與此有關:《活出生命的意義》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這是一本有著沉甸甸生命分量的心理學著作。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著名心理學家,猶太人。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二戰期間,弗蘭克爾全家被納粹關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都死於毒氣室中。而他之後又輾轉囚禁在其他集中營,服了三年苦役,僥倖大難不死。


在集中營裡,弗蘭克爾一面默默忍受非人的磨難,一面又以心理學家的科學視角觀察一切,最終寫出了這本帶血的著作。


人究竟是靠什麼活著的?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納粹集中營有多恐怖,我想不需要多描述了。


有人統計過,集中營裡的存活概率大概是二十八分之一,有時囚徒僅僅是因為多看了看守一眼,或者沒刮鬍子,就會被送往毒氣室。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這種情形下,能大難不死,就是十足的幸運兒。然而,弗蘭克爾卻發現,集中營中死亡的囚徒,並非全都命喪納粹之手,有些人在被送進焚化爐或毒氣室前,竟選擇了自己放棄生命。


他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暴自棄——


有人早晨5點拒絕起床幹活,而是賴在牢房裡,待在滿是屎尿的草墊子上。無論你警告還是威脅,統統都不管用。然後他們一般會拿出一支藏好的煙,開始抽。那一刻,你會明白:他會在48小時內死亡。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輕易地放棄了生命呢?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弗蘭克爾從一位相熟的獄友F身上,看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有一天,F找到弗蘭克爾,說他做了一個夢,夢中有個聲音說,只要許個願,就可以回答他任一問題。F興沖沖地問出了那個心心念唸的問題——戰爭什麼時候結束?


夢中的聲音告訴他,“3月30日”。


當時是3月初。F滿懷希望,確信夢裡那個聲音是正確的。然而,隨著日子臨近,戰爭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


3月29日,F突然病了,發高燒,30日,陷入昏迷,第二天,就死了。從所有外表症狀看,F是死於傷寒。


弗蘭克爾說:


我朋友最終的死因是預言沒有如期兌現,他絕望了。這使他身體抵抗力急劇減弱,導致潛伏的傷寒感染髮作。他對未來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意志都沒有了,身體也就成為疾病的犧牲品。


F並非孤例。實際上,集中營在1944年聖誕節至1945年聖誕間的死亡率是最高的。集中營的主任醫生分析:


原因不在於勞動強度增大,也不在於食物短缺或氣候寒冷,甚至不是因為出現了新的流行病,而是由於多數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聖誕節前回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許多人死亡。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尼采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集中營裡,這句話的反面卻在反覆上演。


有無意義,竟成了生與死的區別。


意義拯救生命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集中營裡,監守有條喪失人性的規矩:如果有人自殺,其他人只能看著,一律不能施救。


弗蘭克爾是名心理醫生,在集中營裡,他也沒忘天職,想要提前勸阻自殺。但這活並不好辦,試想,該怎麼才能讓人心甘情願地,繼續忍受一場根本沒有明確結束期限的磨難呢


騙他“戰爭興許很快結束”?恐怕沒用。

鼓勵他“別擔心,未來還有指望”?效果不大。

難不成摁住他、限制他行動?根本做不到。


然而,弗蘭克爾卻做到了。


他的方法很簡單,概括起來就兩個字——

責任,以責任挽留生命:


一旦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的事業的責任,也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拿弗蘭克爾曾解救的兩個想要自殺的人來說。


其中一個人有個自己極為寵愛的孩子,在國外等著他;而另一個人是個科學家,寫過不少著作,也還有很多著作等待著他去完成。


這就意味著,這兩個人都對這個世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科學家對他的著作來說是不可替代的,而第一個父親對需要照顧的孩子而言同樣是不可替代的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正是利用這一點,弗蘭克爾重燃他們活下去的勇氣。他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存在是“為了什麼”,也就知道“如何”繼續活下去。


他努力去說服那些絕望的人: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


這一點讓書單君很有感觸:我們常問生命給了我們什麼意義,其實應該反過來,問你能給自己的生命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講,承擔責任,不僅是項美好的品質,更是人生的基石。


這責任可能是你的戀人、你的公司、你從事的某項職業、你的家庭,你的愛好,哪怕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哪怕社會還未完全認可,都不影響它成為你生命的真義。


如何追尋人生的意義?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弗蘭克爾給出了三個具體路徑,簡單來說就是:


1.工作;

2.愛;

3.忍受苦難。


前兩者很好理解:讓你願意投入奉獻的工作會成為你的事業追求;而對他人的愛,則可以激發人的全部潛能,比如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絕望時刻,思念妻子成了他的支柱。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但為什麼說忍受苦難也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呢?這就是弗蘭克爾理論的動人之處。


在集中營裡,他看到有人在悲觀地放棄生命,但還有人在以不同的方式,消解著現實的悲慘。


一位獄友剛到集中營時試圖跟天堂達成一個協議:以他所受的苦難拯救所愛的人免於痛苦。那麼,對這個人來說,苦難和死亡是有意義的,他的犧牲是最有意義的。


另一位年輕女子則把苦難看成了一次認識自我的機會,她在死前曾說:“我感謝命運給了我這麼沉重的打擊……以前的生命讓我糟踐了,我從沒有認真考慮過精神完美的事。”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弗蘭克爾相信,無論環境如何,人總能有能力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這也是他對生命苦難的獨到看法。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一個人的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小到考試失敗、失戀,大到家人離世、婚姻破裂。


豆瓣8.7,暢銷70年!這本小書讓1200萬人重燃生活的熱情


苦難來時,也是意義感最容易流失的時候。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一開始是個多麼樂觀奮進的青年,但在命運的連番打擊下,最終淪為偷蒙哄騙、出賣靈魂的人。


弗蘭克爾讓我們明白,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我想,向死而生,經歷痛苦,理解苦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門必修課。


✎✎✎


我們生活在一個

尚實不尚虛的時代:


人們喜歡電影而懶於讀書,追求實利而輕視知識,樂於攀比財富卻恥談理想,實用學科頗受追捧,哲學思辨少人問津。如果你在大街上找人問一句:哥們,你說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換來的可能是一句“你有病啊,滾”。


然而,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自1946年初版至今,已經被翻譯成了24種語言,銷售達1200萬冊。


可見,恰恰是這件看不見摸不到,平素被我們忽視的事情,成為了時代的病症。因為人就是為了意義而活的動物,這是靈性所在,也是痛苦根源。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有不同的追求:年少時渴望純真的愛情,壯年時迷戀事業的成功,年過不惑,又覺得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能知足。


其實都無可厚非。就像弗蘭克爾所講的,當你明白你肩負的責任,意義就不會缺失,人生就不會迷茫。


這責任是重擔,卻也是讓你成長的力量。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