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蚊子”成了致富“金豆豆”

夏天,我捉了20來斤牛蚊子賣了5200塊錢。今年夏天雨水太多,不然還能掙更多!”在自家的牛棚邊,王平升正喜滋滋地講述他捉牛蚊子增收的故事,佈滿皺紋的臉笑成了一朵花。

王平升是鳳縣雙石鋪鎮興隆場村的貧困戶,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種糧、養蜂和兒子務工。年初,王平升找到自己的幫扶人楊建民,提出種糧收入低、養蜂收入不穩定,想要再增加點種養殖項目。楊建民當即與興隆場村“三支隊伍”研判商議,擬定了讓王平升養牛進而實現產業互補、長短結合、穩定增收的年度計劃。

可是買牛的錢沒著落,王平升撓著腦袋犯了難。幫扶人楊建民早知道他的難處,也為他想好了辦法,建議他將現有的三畝地流轉給附近的林麝養殖大戶,用土地流轉收益買牛育仔。為了打消王平升的顧慮,楊建民還和他一起算起了細帳:“你看,3畝地玉米,一年只能收入2、3百塊。要是把地流轉了,你能拿到2萬多流轉費,用這筆錢的2/3就夠買兩頭牛,三五年就能回本了!”王平升似乎胸有成竹,連連點頭。

楊建民委託興隆場村兩委多方協調,將王平升的3畝地流轉給林麝養殖大戶,又安排黨員專程前往漢中禽畜市場花費買回一公一母兩頭牛。變身“牛倌”的王平升把兩頭牛當成個“寶貝”,天天上山打草、早出晚歸。不到2個月母牛又產了仔,牛兒長得又肥又壯,王平升老兩口高興得合不攏嘴。

轉眼到了盛夏。楊建民和村幹部像往常一樣入戶,只見王平升一手拿著大蠅拍、一首拎著籃子,全神貫注地盯著牛背,待牛蚊子一落立即用大蠅拍輕輕將其拍落拾進籃子,身手敏捷、動作輕柔,一回頭看見楊建民,神秘地笑:“你們還不知道吧?幹牛蚊子可值錢哩!”

這東西也能賣錢?原來,牛蚊子的學名叫“牛虻”,是一種價值極高的藥材,有逐瘀,破積通經的功效,虻蟲乾製後,也是跌行損傷的特效藥,零售單價高達300多元。王平升如數家珍地說:“人都怕牛蚊子,但牛蚊子卻是一種笨重的蟲子。它飛行速度慢,好捉,但不能用力過大,打碎可就不值錢了。我把捉到的牛蚊子用沸水燙死、泡洗乾淨、曬乾存放,等藥販子來收。”

在楊建民的幫助下,王平升將2個月的“勞動成果”賣給了同村的藥材收購商王五懷,一次領到5000多元的“貨款”。 王平升自言自語地盤算著:“我的15箱蜜蜂還能收入5000多,加上兒子打工,今年能過一個‘肥年’了!”

據悉,興隆場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正在積極探索“1+1+N”產業扶貧新路徑,推廣王平升的致富路子,著力構建以貧困戶為‘1’個主體,特色產業為“1”個主導,多措並舉(“N”)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把貧困戶“嵌”到產業鏈上,把養殖基地“連”到扶貧線上,帶動貧困群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