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犯錯誤批評教育的時候他說記住了,過後又忘記了?

楚隨居


昨天看了一本書,正好講了對小孩的批評與誇獎,感覺好有道理,說出來大家學習一下!小朋友都喜歡弄些惡作劇,有些壞毛病,那是屢教不改,你越說他,他越得意,越起勁,原因就是我們大人,家長從小太過注意,太過關注他的缺點了,一不如意,一不合大人的觀點,就去幹涉他,小朋友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和關注,就會故意,三番五次弄出事情來,以達到他的目的!所以我們只能讓他少犯錯,怎麼辦,只要是不觸及底線,不是太大影響的錯誤,我們就忽視他,來個冷處理。大人不要太在意他的犯錯!然後多表揚他的優點,多誇獎他做的好的地方,讓他有表現優跟美的慾望,這樣,他做事情就會想,就會往好的方向去做,慢慢錯誤就會少了!沒有犯錯了,自然就不用批評教育了!OK不?



自在山外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家的倆寶貝也是這樣的,特別是二寶,現在2歲半,每次他犯錯時,若要問他你知不知錯了,他都會說,我知道錯啦,下次不這樣了,對他這件事,我還特意有拍過2個視頻,目的就是怕他一會就忘了,平時就經常放給他看,好讓他記住,別再犯錯了。

可是他只要一跟哥哥爭玩具的時候,就什麼都忘了,一切又都恢復原形。

我想,這也許是不是他們太小,腦發育還不夠成熟,不會控制自己吧。才會這樣呢。哥哥比他大三歲,情況就好很多。

所以,我認為,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太著急了,要允許孩子犯錯,給他們機會改正,陪著他們一點點成長。

以上是我的分享和建議,希望你滿意








妙德師兄


小孩就是小孩 雖然他的記性很好 但是但他玩起來 他就只顧玩了 很多事就忘了 當家長說他 他知道錯了 過一會他就會忘記的 孩子總是忘記很快 這就是孩子天性 所以我也很煩惱 我兒子今天8歲 總是犯錯 一刻也呆不住 總是惹禍



璽妍海棠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

大概是孩子本身並沒有記住,只是被大人引導著說出了“記住了”。我家孩子2歲,每次做錯事情,教育完以後我就會問記住了沒,他是沒有反應的,再次逼問記住了沒。他只是覺得應該回答“記住了”,媽媽才不會生氣了。


平凡的大夢想


本質上來說,他們都覺得只要自己道歉,別人就理所應當要原諒他。很多時候,孩子口頭上說的對不起,並不代表他真的意識到錯誤了,那只是逃避懲罰一個手段而已,所以下次很有可能再犯。

先要求孩子跟當事人說“對不起”,然後再仔仔細細地告訴他究竟那裡錯了,細心一點的父母,還會告訴他怎麼做才是對的。當孩子道了歉,也認為父母講的有道理的時候,這個錯誤就翻篇了。可我們不要忘了,孩子犯錯,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固然沒錯,但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自己的過錯負責。

父母引導也很關鍵

當然,我們做父母的,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孩子下定論。

尤其是當我們沒有親眼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是聽老師、或者其他人轉述,這時父母一定要問這3句話,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親子誤會地產生。

1.發生什麼事情了?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都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不聽孩子的任何解釋,只關注眼前的結果:

“你這熊孩子,又幹了什麼事情?天天的,能不能安生一點。”

“你別跟我解釋,沒用,你不欺負人家,人家能這樣對你嗎?”

但這種教育方法表現出來的卻是對孩子極其不信任的狀態,讓孩子認為,無論做什麼,家長只會認為是自己的錯。

家長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問清孩子事情的起因與經過,瞭解原由,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問題的發生。

例如:“爸爸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先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為何你會這樣做?我想聽聽看你的解釋。”

孩子在感受到家長的理解時,通常會放下內心的不安,小心翼翼的告訴家長實情,選擇與家長一起面對。即便真的是孩子的錯,孩子也會選擇主動來承認錯誤。

2.你的感受如何?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情緒不滿或者生氣時,別人說什麼都會自動屏蔽,等到平復心情後,才會冷靜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

孩子犯錯後,家長先不說事情的對錯,而是問問孩子剛才的心理感受:“剛剛他搶了你玩具,所以你很生氣,才打了他,是嗎?”“你剛剛打了別人,看到他哭了,心裡是不是也很難過呀?”

一起引領孩子感知情緒,然後讓孩子哭一哭,說一說心裡的不滿與難過,發洩出來。

如果此刻孩子的情緒還是非常激動,一時聽不進去父母的意見,不妨讓孩子學會深呼吸,等待五分鐘或者十分鐘情緒平靜下來了再來一起溝通問題。

然後說說孩子剛才的表現哪裡需要改進,哪裡需要表揚,不完全否認孩子的一切。

等到下次孩子一個人再遇到問題心裡很不舒服時,他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冷靜下來面對問題,以免犯更多的錯誤。

3.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當孩子因犯錯造成一定的損失後,家長可以先不要幫著孩子去處理,可以先聽聽孩子對此有什麼彌補的辦法,或許你會驚訝於孩子的創造能力。

例如有次糰子在鄰居牆上亂畫,面對鄰居的“控訴”,他倒是坦白很快,於是我就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他想了很多方法,也想了這個方法可能帶來的結果。比如拿布擦的話拿布擦好像畫筆顏色不容易掉,拿水衝牆會潮溼壞掉…最後,考慮下來,還是重新用油漆粉刷了一遍。

孩子經過思考後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一次錯誤就會帶來這麼多問題,而且解決起來又很麻煩。等到下一次他想要做什麼事之前就會先思考一下後果,再考慮是否去做,從而培養孩子先思而後行的好習慣。

犯錯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改進。

所以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反省錯誤,引導他們正確地面對,學會彌補。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常常遇到這種問題,也被這種問題所困擾,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源於以下幾方面:

1.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並不知道兩個錯誤是同一類問題,所以在第一次犯錯被教育後,並沒有深刻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就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導致反覆被批評!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比如:我家孩子目前3歲,喜歡往水盆裡扔東西,尤其是洗澡🛀🏻的時候,玩具什麼的總往水裡扔,濺得水花四處都是,並且樂此不疲!多次批評他後,他真的不往洗澡盆裡扔了,但是今天中午吃火鍋的時候,他往火鍋裡面扔羊肉和菜,結果滾燙的湯濺起來,差點就燙著人了。就果就又捱了一頓打!愁死我了!

2.反覆犯錯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懲罰力度不夠,沒有給孩子一個深刻地處罰,導致他不怕,以為這次錯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大人說他兩句,不過如此,不以為然,下次他一定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情況就要靠家長們深入思考了,怎樣的懲罰措施能起到作用,不一定是體罰或者毆打孩子(雖然我氣急了也會打孩子),可以懲罰他幾天不準看電視、不準玩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不給他最喜歡的食物等等,而且每當他想看電視、玩喜歡的玩具或者想吃喜愛的食物時,你不滿足他,他就回想起來犯的錯誤,這樣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功效,比打罵有效果!

3.小孩子的一些壞毛病或者壞習慣通常是日積月累養成的,這種毛病要是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正的。它需要反覆大量的刺激或者是糾正才能夠改過來,甚至經年累月才會慢慢改正,而且有些毛病也許會伴隨一生,成為其人格、性格或者行為習慣的一種常態化的特質。這時,我們也要調整家長的心態,只要不是嚴重的錯誤或者惡劣的行為,而是僅屬於孩子自己的固有習慣,我們還是要嘗試著去接納的。

總之,培養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要寬嚴相濟,講究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媽媽兼老師


孩子就是孩子,咱們不能溺愛,但也不要過高的要求孩子,一般成人一個習慣的養成科學的說法是21天,何況孩子!如果孩子沒有記住,咱們就再耐心的引導和教育,所謂“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說的就是要麼您和孩子溝通有趣易懂孩子一下記住了!要麼您就一直不停的嚴格要求孩子記住您的標準!所以,換位思考!孩子會成長的!!!


孕子美孕育生命之美


孩子其實不會像大人那樣把一件事深刻的記住反省的!他做錯了,或許當時批評他,有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憐巴巴“我錯了,以後不這樣了”,然後情緒激動的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問:“你記住了嗎?”,孩子就一遍遍的點頭“記住了”

結合我的孩子,還有我身邊接觸的孩子,有這麼幾種原因:

第一種,壞行為習慣性!一種錯誤的行為,對於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他下意識的每碰到這種情況不自然的就往錯的方向做!

舉個例子: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喜歡打別人臉,還笑的咯咯的,大人覺得孩子小,打得也不疼,還能讓他開心,就不管教。孩子就以為這不是錯誤的行為,慢慢大了,一開心就下意識的打人臉,大人被打的疼了,知道管教了!而孩子這個行為習慣已經養成!批評教育他,你甚至被激怒,也會打他,問他疼不疼?孩子肯定知道疼,說以後不會了!

這種情況孩子就會容易反覆犯錯!我們可以幫助他慢慢改正,下一次這種行為前,提醒一下,給他一個你們約定的暗號!

我家大娃上幼兒園後咬手指甲,剛開始因為分離焦慮,逐個問題解決,把這個習慣放最後批評教育,結果已經形成習慣,不好改,每次看到她想去咬的時候,我就說“細菌王國”!慢慢她就改了!

第二種,客觀條件誘惑!一方面跟孩子說這樣做是錯誤的,另一方面你又給他創造這個犯錯誤的機會!

比如:孩子亂寫亂畫!年齡小的孩子,都會喜歡塗鴉,家長也很支持,彩色畫筆一大把,畫本A4紙也準備很多!但一張小小的紙也滿足不了他天馬行空的創想!看到大的牆壁,看到空曠的地板,任何一個大的空白的物體,都會誘惑他去創作!可以給他弄一個大的塗鴉牆去改變這種行為!你不能把他的這種創想,壓制在在一張小小的A4紙上!

我們應該根據孩子具體的錯誤行為改變客觀環境,避免誘惑性重複犯錯!

第三種,批評教育的方式造成孩子反覆犯錯!

搶其他小朋友玩具!如果是單純的“你怎麼搶好朋友的玩具,快還給人家,這樣是不對的”絮絮叨叨說教,還會一直要求“快點還回去,快點”,再不還就一把奪過來替他還回去,孩子哇就哭了!家長還一邊推搡著“記住了嗎?下次不能搶別人玩具”。孩子恐懼呀,一個勁的點頭,記住了!

你說他記住了嗎?沒有,下次看見還會搶!因為你沒幫他解決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搶?因為他想玩。可是他該怎麼做呢?去問小朋友“我們能一起玩嗎?”或者“你能讓我玩一會嗎?”,不給他玩,還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去跟交換!你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下次他的做法就不一樣了!

給他說千遍道理,不如演示給他一個方法!

以上是我生活中總結的!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陪他一起成長!


李四次方


為什麼小孩子犯錯誤批評教育的時候他說記住了,過後又忘記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錯誤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

如果你在批評和責罰孩子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方式不是很恰當,或者讓孩子產生了牴觸和逆反心理,那麼孩子就會逃避你的批評,會採用敷衍的方式回饋你。

所以你說的什麼大道理他根本沒有聽進去,心裡只想快點結束,然後逃離你。


清淡的辣媽


  • 首先,小孩子對於錯誤的認知與大人不同,大人認為錯了的在孩子看來,可能根本就不是大事。
  • 其次,雖然孩子被家長批評後說他知道了,但是這句知道了也可能僅僅是他迫於家長的壓力而說的,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

那麼,要怎麼辦才能讓孩子對錯誤的做法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記在腦中呢?

按孩子犯錯的情況確定如何批評。

就拿罵人來比例: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5歲以下小寶寶身上,家長就沒有必要去批評他,只要不理他,不附和他自己說說感覺沒意思就自然不說了。如果這時候家長去批評孩子反而還加深了他對罵人的詞語的記憶。

但是,如果是大孩子罵人,那麼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為什麼要罵人,再跟他好好的解釋一下罵人詞語的意思,讓他知道無緣無故罵人是很無禮很不禮貌的行為。

犯錯後不能一句知道了就結束

如果孩子犯的錯誤很嚴重,家長先不要著急嚴厲批評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說為什麼做錯事?錯在了哪裡?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比大人批評後說一句知道了更容易讓他記憶深刻。

如果孩子自己對錯誤沒有認識,還覺得自己做的對。那麼家長要對孩子解釋清楚這件事為什麼是錯的,為什麼不能做。而不僅僅只是批評。解釋清楚後讓孩子自己想想,過幾分鐘後再讓孩子自己總結一下對與錯,也會加強他對錯誤的認知。

相同的錯誤反覆出現則要查明原因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相同的錯誤,家長則需要查明原因,分析孩子做事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去改正。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顯的認知,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育兒經驗。看到的朋友請隨後關注我哦,謝謝您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