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期間,伊朗也曾封鎖過霍爾木茲海峽。當時的情況如何?後來又是因何解除的?

新文化街男孩


在1980-1988年的伊朗-伊拉克的兩伊戰爭時期,在地面戰爭陷入僵持以後,雙方開啟了針對海上油輪的消耗戰與襲擾戰,在此期間霍爾木茲海峽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地區之一。



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緣重要性

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與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最窄處只有39公里,平均水深70米。北部是伊朗,南部則是阿曼和阿聯酋。

波斯灣地區又稱海灣地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產地,佔到了全世界石油產量的20%,世界原油海上交易量的30%,所以對於世界能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在霍爾木茲的軍事行動

1980年,伊拉克因阿拉伯河水域衝突問題向伊朗開戰,誘發了兩伊戰爭,一開始伊拉克勢如破竹攻入伊朗,但是由於後繼乏力,所以雙方後來陷入僵持階段。

1984年,伊拉克出於破局的需要,主動攻擊伊朗主要能源出口港口哈格港的石油碼頭和油輪,試圖斷絕伊朗經濟來源,直接導致了“油輪戰爭”的爆發。

兩伊戰爭時期的伊朗快艇


在此“油輪戰爭“期間,雙方對非交戰國油輪的打擊大大增加,由於伊拉克港口損失嚴重,所以大部分霍爾木茲海峽地區的交鋒,其實都是伊朗與美國在對抗。

1987年7月23日,美國在科威特、阿曼等國的邀請下,出於遏制伊朗的勢力擴張,開展了“操作意志”軍事行動,從在歐洲部署的第六艦隊和亞洲部署的第三和第七艦隊抽調船隻,對懸掛美國國旗的油船進行護航,最多的時候達到30多艘,成為二戰後最大的護航團隊。

美軍的護航路線

在此之前伊朗與美國已經發生了衝突,1987年5月17日,一架伊朗F1戰鬥機向美國一艘導彈護衛艦發射飛魚導彈,造成37名船員死亡,21人受傷。

在執行行動後,美國同時也在對伊朗的佈雷進行掃雷工作,調動了11艘掃雷艦和8架掃雷直升機進行清除工作,伊朗夜裡利用小船佈雷,美國白天出去掃雷。

美國打擊伊朗水面船隻

雙方在1987年頻繁交鋒,伊朗不但進行佈雷,而且還利用反艦導彈偷襲在港口的美軍,最經典的就是10月16日利用蠶式反艦導彈擊傷9.6萬噸美國油船“海島城”號。而這也引發了美國的反制行動。

1988年4月18日,美軍開啟“祈禱螳螂”行動,對伊朗海軍以及在波斯灣上的石油平臺進行打擊,雙方互有損失。為了報復美軍襲擊,伊朗又向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遊曵的加里號航空母艦發射反艦導彈,不過最終沒有命中目標。

美軍打擊伊朗在波斯灣油田

雙方因戰爭結束解除封鎖

1988年中旬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授權向伊朗使用化學武器,並襲擊了多個伊朗城鎮,而且美軍也開始擴大進攻範圍,出於對局勢升級的預判,伊朗決定接受聯合國598號決議,接受停火。

隨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邊境,和美軍加大對過境油輪的護航,霍爾木茲海峽恢復了戰前的狀態。

從兩伊戰爭來看,伊朗存在短時間內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能力,但是一旦進入消耗戰爭,伊朗沒有能力在直面美軍的形勢下長期維持封鎖,而且伊朗本身也嚴重依賴海運石油帶來的經濟利益。


馬克觀察


霍爾木茲海峽一直是伊朗保護自身安全的一大法寶,一旦伊朗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伊朗就會發出相應的公告:威脅將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此為伊朗爭取一個談判的機會。在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就曾多次使用這種方式保護伊朗國家利益,保護伊朗國家安全,甚至以此為攻擊手段。


@ 關乎沙特阿拉伯、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石油國家的海上貿易,佔據全球石油貿易20%左右份額的霍爾木茲海峽一直都是伊朗的秘密武器

在兩伊戰爭之前,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世界排名前20左右的強國,雙方的戰爭實力和戰爭潛力都很強,戰爭曠日持久、難分高下。因此,為了削弱對方的戰爭潛力,為了在漫長的戰爭中取得優勢,雙方開始瘋狂的攻擊前往對方港口進行石油貿易的中立國家商業船隻。試圖以這樣的方式,破壞對方的石油貿易,阻礙敵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而取得戰爭勝利。

在兩伊戰爭之中,伊拉克首先開始“無意”襲擊伊朗石油貨輪(塔哈號、伊朗巴德號),率先組織專門襲擊伊朗相關貿易貨輪的戰鬥序列,試圖“曲線救國”,以此擊敗伊朗。

在這種瘋狂相互攻擊的戰爭趨勢之下,伊朗和伊拉克一共襲擊了數百艘與石油貿易相關的中立貨輪(屬於中國香港船王的將近83萬噸的超級油輪“海上巨人”,就是在這樣的相互攻擊中被伊拉克空軍擊沉)。但是,不同於伊拉克軍方的最初設想,襲擊伊朗石油貨輪的方式並沒有快速擊敗伊朗,反而逐漸陷入了雙方緩慢放血的消耗戰。


@ 針對油輪的攻擊並沒有快速擊敗彼此,而是陷入了緩慢的消耗戰

在兩伊戰爭中後期,伊拉克的戰爭形式逐漸惡化(逐漸處於守勢),失去了長期作戰的戰爭潛力。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沒有辦法再和伊朗繼續消耗下去(緩慢放血)。伊拉克開始試圖通過轟炸油田等伊朗石油開採設施的戰爭方式,快速摧毀伊朗經濟,在短時間內擊潰伊朗,取得兩伊戰爭的最終勝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以此要挾資助伊拉克的西方各國,要求西方各國制約伊拉克(制止伊拉克攻擊石油開採設施的戰爭行為)。在伊朗的威脅之下,西方國家最終還是服軟、約束伊拉克,令伊拉克停止襲擊石油開採設施的攻擊行為。

伊朗的霍爾木茲威脅戰術取得成效。


@ 在伊朗的威脅之下,伊拉克停止了(西方施壓)針對石油開採設施的攻擊行為,雙方再次回到緩慢放血的油輪襲擊之中

但是,在戰爭後期,伊拉克明顯無以為繼,難以支撐兩伊戰爭,難以繼續轟炸伊朗油輪並保護自家油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不得不親自下場,組建美國艦隊保護來往的伊拉克油輪(以及其他與西方利益相關的油輪),甚至不得不令美軍加入戰鬥。面對這樣的情況,伊朗自然恨不得直接對美國動手。但是連續大戰過後,伊朗國力衰退嚴重,不再是那個世界前二十名的強國,實力遠不及美國。

1997年7月,處於劣勢的伊拉克試圖停戰,但遭到伊朗的無聲回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伊朗採取了側面“攻擊”美國的方式,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方式制約美國,同美國側面作戰。伊美雙方的海爭一度如火如荼,而伊拉克也趁著美國出手的機會,費力地收回了因伊朗反擊而丟失的領土。

不過,伊拉克實在是後繼無力,在憑藉美國軍隊收回失地之後(收復了被伊朗佔領兩年的法奧地區),伊拉克再度試圖停戰。在美軍的壓力之下,無法同伊拉克和美國雙方作戰的伊朗也在一個月後接受了聯合國的調解,兩伊戰爭以及伊朗的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也就隨之告一段落。

戰爭把剛剛振興的伊朗和伊拉克拖垮了,這才是停戰的根本原因。

垂垂老馬


什麼亂七八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