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隋唐故事不一樣的程咬金

程咬金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的人物,程咬金的形象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傳到了喜劇化的程度,有的已經變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俚語。譬如:“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與“程咬金的三板斧”,就是其中的經典。

與隋唐故事不一樣的程咬金

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後打下瓦崗寨,做了三年的“混世魔王”,後來瓦崗寨失敗後歸順了唐朝,此人憨厚耿直,手執板斧,就會三招,由於經常使用老三招,到也練的如火純青,靠著這“無與倫比”的三招竟也混進“瓦崗五虎將”行列,而且由於他經常設伏於半路突然殺出,故民間也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之說,程咬金屬於那種武藝不好運氣好的福將,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其實,這只是民間對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種調侃和幽默,也是民間對名人最早的“惡搞”,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卻不是這個樣子的。

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濟州東阿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年青的時候就驍勇異常,善於馬上擊槊,不是傳說中的六十四斤八卦宣花斧。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程咬金也聚集了數百民眾捍衛鄉里。隋末各地紛紛起事,程咬金這支保衛鄉里的非正規軍,生存非常艱難。不得已,程咬金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率領數百人的小部隊,依附了當時很強大的瓦崗軍李密部。

與隋唐故事不一樣的程咬金

在李密手下,程咬金如魚得水,和秦叔寶一道,成了李密最精銳的八千貼身衛隊的頭領,官銜是內軍驃騎。從此,程咬金便把名字改成了文縐縐的程知節。李密起兵反隋後,曾精選了八千勇敢異常之士組成內軍,以四驃騎統領,程咬金即是四驃騎之一,李密常對人講,“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軍”。

李密後來在與王世充的洛水之戰中戰敗,後投奔了李淵,不久因叛唐被殺。程咬金、單雄信、秦叔寶等人不得已,只好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對這幾位大將“接遇甚厚”,很希望他們能幫自己掃平天下,王世充對這批勇猛的降將十分看重,優渥有加。不料,瓦崗降將卻瞧不上王世充,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不但器量狹小,而且說大話打妄語,還喜歡發誓賭咒,簡直就是巫師老婦的做派,哪裡是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不久,王世充與李世民戰於九曲,程咬金等人出戰,忽然與秦叔寶等人撥轉馬頭,面向王世充說:“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僕託身之所,今謹奉辭 。”言畢,與左右數十人躍馬而奔唐軍,王世充身後數萬兵馬,因懼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能眼睜睜望著他們離去,沒人敢去追。

與隋唐故事不一樣的程咬金

歸順唐朝後,李世民久聞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們,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叔寶為馬軍總管,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千餘精銳騎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隊,由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翟長孫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每次衝鋒陷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程咬金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立下汗馬功勞,因功被封宿國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爭奪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風中,左一馬軍總管程咬金首先成為李建成的清洗對象,準備把他調到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當刺史。程咬金著急了,對李世民說:“大王股肱羽翼盡失,身何能久!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六月初四日,在諸將領的擁戴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滅了李建成集團;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程咬金因為這場大功勞,先拜太子右衛率,再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太宗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又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再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圖像榮登凌煙閣唐二十四開國功臣榜。

與隋唐故事不一樣的程咬金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改名後的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奉命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突厥強兵四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迎衝擊,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能力,對程知節說:“現在雖說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則戰,萬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讓程知節及全軍都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

可憐遠道而來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很多,蘇定方勸程知節說:“我們出師的目的是為了殲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可惜英雄老矣,此時的程知節已全無青壯年時代的銳氣,搖頭不從。

唐軍推進到恆篤城下(今哈薩克斯坦東南),數千粟特人開城投降,王文度居然對程咬金說:“這些胡人是假投降,等我們一走,復還做賊,不如殺光他們,取走他們的資財。”蘇定方反駁說:“如此一來,我們就成了盜賊,大唐正義之師還平什麼叛?”程知節卻默許了王文度的主意,結果幾千胡人全被殺死,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明說程大將軍也貪戀財寶,但“獨定方不受”,已表明老程自己也肯定分了一大份兒。

回師以後,這件事敗露,王文度因矯詔被殺,除名免職,程知節也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刺史,但老程上表請求告老還鄉,唐高宗念其有功,准許歸田。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知節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歲,高宗贈其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走完了他福將的一生。其後代下場還都不錯,次子還娶了公主,幾個兒孫也都是高級禁衛軍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