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01


未成年人犯罪的文章,我們寫過不少了。

但不管這些文章寫多少次,回頭看這些案子還是很讓人憤怒。


之前發生的大連少女被害案中,今年剛滿10週歲的淇淇,上完補習班回家的路上被蔡某某騙去了他的家。

然後,這位快14歲,已經長到140斤,堪比成年男性的“男孩”,就在自己家裡試圖強姦年僅10歲的淇淇。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在淇淇的奮力反抗下,他喪失人性,惱羞成怒,連捅7刀殺死小女孩,拋屍灌木叢。

更可怕的是,在殺了人之後他通過社交軟件偽裝不在場證明;他竟然還三番兩次地去找被害女孩的父親打探案件的進展,面對的是被害死者的父親,他有一種可怕的冷靜。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惡魔,因為未滿14週歲,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還有2014年,那個強姦了女孩,卻被免於刑事責任的黑龍江男孩趙力寶,在被釋放之後,夜闖受害者的家,當著女孩的面連捅19刀殺死了女孩母親。

2015年湖南省三個13歲的孩子,在搶了老師的錢之後,用木棍把老師打到在地,之後用毛巾捂住老師口鼻,將老師殺害,這三個人因為沒有達到刑事年齡被送去學校工讀。

去年10月的時候,廣西有個13歲女孩子,因為嫉妒同窗長得漂亮,就把同學活活打死,還把同學肢解拋屍了,同樣因為年齡問題,法院又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這樣的案子太多了,我們就不一一細數了,我們一次次得到了血與淚的教訓——


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獸。


而這些案子讓人憤怒的地方還在於,這些未成年禽獸在犯罪之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能讓他們逃脫懲罰的恰恰是《刑法》中有關“保護未成年”的條例。


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規定,未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週歲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這是一個巨大的現實困局。


02


人性是自私的,雖說人類會有情感上的共鳴,但總的來說,傷痛如果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很少有人會重視。


因為孩子欺負別人受到的懲罰小,所以我們就不用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不能為非作歹了嗎?


當然不是的。


就算法律無法制裁你,你孩子在欺負別人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放到了危險之中。因為孩子被欺負去報復的家長比比皆是,如果你不管好自己的孩子,自然會有人用殘暴得多的方式來幫你管教,到時候,誰也難保會發生什麼。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昨天看的電影就講了這麼一個和未成年犯罪有關的故事。


電影叫《誤殺》,是一個印度電影的中國版翻拍,雖然光這個故事在印度就已經被翻拍多次且我幾個版本都看過了,但我依然覺得中國這版是最好的,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作為一部犯罪推理片,印度版本的最大問題就是拖沓,影片的前30分鐘實在有點無聊。而中國這版就好了很多,不但節奏更緊張,真正的毫無尿點,我朋友看電影憋尿憋得都快哭了也沒去上廁所,而且中間設置的機關也更巧妙。


因為我覺得這種犯罪片,最適合的就是什麼資料都不查就去看,這樣帶來的體驗是最好的,你會發現電影裡讓人拍案叫絕的設置目不暇接,讓人捧腹大笑的梗一個接一個。各種出人意料但情理之中的反轉、各種演員超神一般的演技、以及許多在中國電影院上非常難得的鏡頭,都會讓人達到HIGH點。


你甚至不要去查這部電影翻拍自什麼印度電影,因為光知道那部電影的名字,就已經劇透一半了。


下面我簡單說說電影為什麼好看,可能會有點劇透,我建議你們看完電影再來看這一部分。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電影發生在一個邊陲小鎮,在這裡,警察濫用私刑,為所欲為,各種權力碾壓公平正義。


肖央飾演的李維傑,是一個網絡公司的老闆,為人善良與鄰居關係都很好,他唯一的嗜好就是看電影,尤其是犯罪類型電影。

他的至理名言是:“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后,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離奇的情節”。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他與譚卓扮演的阿玉,打拼17年,膝下還有兩個女兒,本來一家人過著甜蜜幸福的生活。

然而大女兒平平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被警察局局長的兒子素察下藥迷姦並且拍下了視頻,還以此要挾平平繼續為其提供性服務。

母親阿玉看出了女兒的不安,問出實情後與警察局兒子發生一番爭鬥。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在打鬥過程中,平平失手殺死了素察,驚恐和不安籠罩住了母女倆,一方面因為出了人命,另一方面這是警察局局長的兒子,即使是正當防衛,他們也沒法報案,“法律”絕對不會站在他們這邊。

而爸爸回來以後,要做的,就是幫他們脫罪。

他一遍遍模擬警察審訊的場景,教妻子和女兒怎樣不露破綻地回答警察的刑訊逼問,還用了一種特殊手法,來讓所有人都無意識的為他作偽證。

正所謂,掩人耳目,瞞天過海。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而另一邊則是一位心狠手辣、不怒自威,偵辦過一千個案子,辦案手法利落,善於推理和捕捉細節的警察局局長拉韞。


痛失兒子的她惱羞成怒,不惜私自動用所有警察局的警力和資源調查此案,她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存在完美犯罪,沒有一個罪犯可以不留下任何證據。

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於是,一場節奏緊張刺激,情節懸念迭起,充滿了矛盾與匪夷所思反轉的好戲就要上演了。

這是一千個難逃法眼的案子和一千部高智商犯罪電影的衝突,這是權貴階層和底層人民的衝突,這也是炙熱父愛和冰冷的法律的衝突。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整部電影給我衝擊最大的是三個點。

一是劇情節奏非常緊湊,全程無尿點。

這部電影翻拍自印度電影,但印度電影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非常拖沓,進入劇情高潮之前過於累贅,而《誤殺》整體節奏就非常好。

案發之前對於電影背景、角色的鋪墊乾脆利落,案發之後每一次李維傑與拉韞的鬥智鬥勇、矛盾衝突都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你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走向。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二是電影充滿了隱喻和伏筆。

再自由的鴿子,也飛不過塔頂。替罪的永遠是無辜的羔羊。電影開始肖央講監獄的故事,電影最後他確實到了監獄裡。有人被我們誤殺,我們也會被別人誤殺,在一個法律無法伸張正義的地方,人們就會站出來伸張自己的正義。

你甚至在電影的最後,能看到宛如《小丑》一樣的鏡頭,人們衝上街頭,砸車燒街圍攻警察局長家,我在電影院裡看這一段的時候,一度懷疑我到底是不是坐在電影院裡。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有人統計出,這部電影至少埋下了17部電影的經典畫面或者經典梗,你會驚訝於整部電影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和畫面,誠意滿滿。

三是全員演技在線,注意是全員。

而找不出破綻的拉韞情緒也是一點點地失控,最終,她完全爆發,對著小女兒安安大發雷霆,帶著整個劇情走向一個轉折點。

譚卓和陳沖的對手戲太猛了,一顰一簇都充滿張力。

看了這部電影,你會明白為什麼肖央被稱為“東北宋康昊”。

每一次警察的詢問的戲,李維傑一家每一個動作和神態,每一個故意露出的破綻與隱瞞,不僅僅是演給警察看,更是演給觀眾看。

都是戲。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全劇最精彩的地方,是墓地前的那場雨戲。

一面是武裝警戒的警員,一面是為正義呼喊的集會群眾,一面是火冒三丈志在必得的局長拉韞,一面目光冰冷,面無表情的李維傑。

一靜一動,一冰一火,影片運用精緻的慢鏡頭,把“開棺不見屍”的各方反應放大,冷靜的李維傑、驚訝的家人、崩潰的拉韞、暴動的民眾,劇情被推向高潮。

至此,李維傑在法律失去作用的情況下,他用高智商的犯罪,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做到了他所承諾的那樣:擋在家人的前面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本以為電影會在李維傑完美犯罪的情節下結束,但最終李維傑還是去自首了,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就連這個改動也埋好伏筆。

因為這部影片裡,李維傑是一個信徒,經常去寺院裡佈施,他是一個善良正義的人。


但在這個案子中,出於對家人的保護與愛,他不得不那麼做,而在這麼做以後,他再去佈施,僧人就不收了,說他心不誠。


影片的最後,素察死了,拉韞丟了職務,都彭也競選失敗,他們受到了懲罰,而且在他自首前,他的女兒帶著修改過分數的試卷讓他簽字,他突然醒悟過來,要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榜樣,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他選擇了自首,用豆瓣一位影評人的話來說:

好於印度原版,將不痛不癢的現實主義裹腳布改造成高度濃縮的社會寓言。羊命、蒙太奇、架空國度、多重人物身份,可以置放在任何政治語境下進行解讀。對準面孔的長久凝視,是試探和挑釁,也是控訴和審判。陳沖太猛,猙獰的表情猶如惡魔附體。


深以為然。


03


當然了,一部好的電影,僅僅有緊湊的節奏,豐富的伏筆,以及在線的演技,還是不夠的。


好電影,一定是當下時代的映射,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


電影中譚卓在壓抑了一整部電影,柔弱了一整部,最後終於吼出了臺詞“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獸”,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電影中女孩的媽媽會這樣怒吼,電影外很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也會發出同樣的怒吼,那是對自己孩子被欺負的恐懼,也是對當下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控訴。

電影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縱容孩子作惡的家長一個警示:你不管孩子,自然會有人來管你的孩子,而且還會連你一起管了。

電影很好,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的人性之惡,而另一方面是制度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束手無策,毫無疑問,這是法律的恥辱和社會的悲哀。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而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第二個思考是:當法律失去作用時,以暴制暴是不是唯一的反抗途徑?


我的答案是,連法律這最後一道防線都失守的時候,暴力確實是唯一的反抗途徑。


但極端情況下唯一的反抗途徑,並不是最好的反抗途徑。


因為當暴力被合理化的時候,就會滋生黑暗,你很難保證自己不是變成“合理受害者”。


所以,最高效,最公平的解決途徑,依然是正確的教育和公平的法律。

萬幸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媒體和組織在呼籲改善未成年人保護法。

這是一件好事。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現在有這樣一部電影聚焦這個話題,用電影去表達問題,去引發社會的思考,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們要明白,法律應該是籠子裡關起來的猛獸,守法的人不把手伸進籠子,就安然無恙;不守法的人,擅自伸進籠子被咬傷,怪不得誰,哪怕他是未成年人。


總之,無論是緊湊的劇情、在線的演技、背後的立意,亦或是引發的思考,我都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部電影。

別再讓“未成年”成為禽獸的保護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