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農信社招聘面試熱點:火熱的假期興趣班

熱點背景:

寒暑假期間,各類興趣班報名火爆,家長們都進入“刷卡模式”。補知識、補見識、補特長、補體格……假期幾乎成了家長給孩子“大補”的最佳時機。據中新網報道,廣西柳州李女士給孩子報了八個興趣班,一週七天都排了課。

命題預測:

寒暑假期間,各類興趣班報名火爆,家長們都進入“刷卡模式”。補知識、補見識、補特長、補體格……假期幾乎成了家長給孩子“大補”的最佳時機。對此,你怎麼看?

中公分析:

每年到了寒暑假期間,關於補習班的熱點就成為了媒體聚焦的話題。作為讓孩子釋放天性接觸自然放鬆身心的好時機,卻成為了家長藉此機會爭相賽跑給孩子“大補”的戰場。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初衷無疑是好的,培養孩子的興趣、開發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多見見世面。在學校裡難免會有更多才多藝的孩子會更加吃香,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展示自我。為了讓孩子上興趣班,家長也是煞費苦心,動輒花費數千、上萬元。甚至還會有家長三年時間花了24萬元送孩子上童星班。但是,興趣班真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嗎?目前的興趣班仍存在著下面幾點問題:

第一,興趣班的選擇往往是由家長為孩子代勞的,興趣一詞原本為孩子發自內心喜歡和願意去做的事情,而帶著家長意願的培訓班,比如鋼琴課、舞蹈課,是否與孩子的愛好相符仍然是我們擔心的一點,而有些孩子的假期生活甚至被興趣班塞得滿當,高壓力高強度但是甚少樂趣的培訓班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於培養興趣恐怕是背道而馳了。

第二,興趣班的質量良莠不齊。往往名號很大,但並不是唱幾首歌就是音樂班,做幾個實驗就是科技班,出國玩幾天就成遊學班了。這種逐利的興趣班,未考慮孩子的主體性,是否有專業的老師、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的授課體系和評價方式,可能還是有待考量的。就比如之前人民日報批判的有張外國人的臉就能當外教的亂象,讓我們對教育質量還是有所擔憂的。

家長們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看到了興趣愛好與孩子之後的發展尤其是升學門檻高之下能否滿足條件之間的關係。所以要想化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給孩子們更多的自由時光,仍然需要我們的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俄國著名教育家列斯加夫特曾言“我們應該利用遊戲,教會兒童掌握自己動作的本領。”家長與其讓孩子不甚情願地在各類興趣班中輾轉,不如趁假期的大好時光多陪陪孩子,讓其在大自然中充分玩耍。

而教育部門也需繼續穩步推進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的政策,在學校教育中加入對興趣愛好的啟蒙,讓孩子們能夠自由選擇愛好,此才謂真正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