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躲灾避祸 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舜在位三十九年,禅让帝位给禹,然后南巡天下,死于苍梧之野。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听到消息后,迅速赶往奔丧,走到洞庭湖的君山,天降大雨,狂风不止,巨浪滔天,娥皇、女英大哭一场,双双投湖而亡,她们的眼泪滴到竹子上形成了点点斑痕。至今君山上还长满了斑竹。

一代德可配天的帝王就这样凄凉地落幕,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从纷乱庞杂的历史故纸堆里,寻找一些残章断句,以管窥天,猜测一下。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进行多次考古挖掘,其中有一具神秘的是青铜面具,浓眉、深凹的眼晴,高凸的鼻梁,全不像中原人,但很像一个字“禹”,《蜀本记》记载,禹出生于四川汶川石纽,“禹”字就是他们氏族的画像,“夏”族是“禹”这个氏族的一支,辗转来到了中原。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成都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凤凰卫视的徽标,太阳周围是乌鸦。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上古时期,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庄稼烤焦了,河流也干涸了,民不聊生,这时有个叫羿的人,是个神射手,他站在高山上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地得以安宁。被射落的九个太阳变成了乌鸦。羿因此被重用,在夏朝太康时期,羿驱逐了太康,篡夺了帝位。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其妻偷吃了王母娘给羿的不死神丹,升天永远住在了月亮上,这就是常娥奔月的故事来历。禹的后裔夏朝人对太阳的认识与上古蜀人有惊人相似。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即天子位后,大会诸侯于涂山,手仗上镶着圭镍,象征着无限的权力,这种习俗与三星堆发现的“金杖”代表至高权力习俗是一样的。禹把古蜀文化融入了中原。

禹的父亲鯀娶妻修己,见流星贯穿昴星,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鲧被尧指派治理洪水,九年不能平息水患,被舜殛于羽山。

舜推荐鲧的儿子禹接着治理水患,禹三番五次推辞,舜不许,于是尧命禹继承父志,完成平水患使命。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一时也不得治水要领,有一天来到滔滔黄河岸边,眉头紧锁,寻找治水良策。这时,有一支大乌龟背上驮着一卷画卷来到了禹的脚下,禹俯下身子,不太经意地拿起画卷,缓缓打开,图上标满了山川地理,土地肥薄,物产分布,禹出神地研究着,当他抬起头来寻找神龟时,龟已不知去向。这就是孔子说的“河出书”。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于是禹信心大增,招来了左膀右臂,伯益、皋陶、后稷、契,走遍华夏的山山水水、因地制宜,开山修渠,采取疏导之法,经过十三年的餐风露宿,不屈不挠,其间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终于平息了水患!禹由于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两腿严重风湿,走路两腿都不能弯屈。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对华夏各地的物产分布,风土人情,地理特征进行广泛考察,写成了奇书《禹贡》,以当时的科技条件,应该不太可能完成这么精准的描写,就是在现在也是适用的。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对于禹来说接受的治水任务是必须要成功的,因为父亲已有先例,如果这次再失败,不仅是自已遭殃,可能还会连累整个氏族。当时,尧命舜推荐一个全面管理国家事物的能人,而舜却推荐了禹只做治水这一项工作。舜跟禹之间是有杀父之仇的,舜推荐禹治水无非有这样几种可能,禹治水如果不成,舜借此可斩草除根;如果成功,也是自已推荐之功,而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肯定也凶多吉少。于是禹每次路过自已族群的家门时,都不敢与亲人相聚,害怕有聚众反叛的嫌疑,因此,才有大禹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了。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广施仁义,天下归心,声名传播四海;舜到了晚年,精力也不行了,口碑也不如禹,所以只能禅让天下与禹。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躲避灾祸,不得已才三过家门而不入

舜以近百岁高龄而南巡荒无人烟的苍梧,而死于九嶷,于理不通,况且其妃娥皇、女英双双投江,猜测只能是舜被流放了,历史的真相远不似其表面那么光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