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一、城市概況

薩格勒布(Zagreb,45°49'N,15°58'E,UTC/GMT +1)處在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海岸,坐落在克羅地亞(前南斯拉夫6個加盟共和國之一)西北部薩瓦河(Sava River,源出斯洛文尼亞西北端的尤利恩阿爾卑斯山脈特里格拉夫峰北坡,東南流經克羅地亞、波黑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匯入多瑙河,長940千米,為多瑙河各支流之冠)西岸、梅德韋德尼察山(Medvednitsa mountain)南坡,面積284平方千米,海拔122米,是一座古老的中歐名城,是全國、西歐、地中海和東南部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克羅地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區人口69.7萬(2018)。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薩格勒布建於11世紀,最早由一些居民聚居區逐漸發展起來,13世紀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城市;到了19世紀,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薩格勒布逐漸從老城擴展出新城。整個城市由三部分組成:教堂、市政廳等古建築組成的老城(上城);廣場、商業區和歌劇院等組成的新城(下城),耶拉契奇總督廣場為城市中心;以及戰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市區。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二、歷史沿革

公元600年,薩格勒布是斯拉夫民族定居的羅馬小鎮。

1094年,“薩格勒布”這個名稱始見於史籍,當時薩格勒布有兩處中心:東部的卡普托爾(Kaptol)是聖母昇天大教堂所在地,主要為聖職者佈道之地;而西部較大的格拉代茨(Gradec),主要為農民和商人居住。

13世紀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城市。

16世紀初被稱為薩格勒布。

1845年,揚科·卡毛夫(Janko Kamauf)成為薩格勒布的第一位市長。

1851年,卡普托爾和格拉代茨被班·耶拉契奇(Ban Jelacic ,1801—1859)總督合併成一座完整統一的薩格勒布。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19世紀,薩格勒布是奧匈帝國(Austro Hungarian Empire,1867—1918)統治下的克羅地亞首都,當時曾是南斯拉夫民族主義運動中心,在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鬥爭中起過重要作用。

1918年,在薩格勒布召開的克羅地亞議會,宣佈與奧匈帝國斷絕關係,建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薩格勒布是軸心國統治下的克羅地亞首都。

1945年,薩格勒布被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後成為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加盟共和國克羅地亞首府,曾是前南斯拉夫第二大城市,最大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此時開始聞名於世。

1991年,薩格勒布成為獨立後的克羅地亞共和國首都。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三、著名景點

聖母昇天大教堂

聖母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Blessed Virgin),也薩格勒布大教堂,位於卡普托爾廣場東側。1094年,匈牙利國王拉迪斯拉夫一世(Ladislaus I,1040—1095,1077—1095)宣佈成立薩格勒布天主教區並興建主座教堂;13世紀時曾被韃靼人(Tartars)毀壞,後又幾經修復;1880年,大教堂遭大地震的嚴重破壞,中殿垮塌,塔樓基本被破壞殆盡;1899年,由澳大利亞著名建築師赫爾曼·鮑爾(Hermann Bolle)主持重建。大教堂新建了兩座哥特式塔柱,高度分別為104米和105米,宏偉壯觀,是克羅地亞最高建築,是薩格勒布重要的地標,是阿爾卑斯山(The Alps)東南部哥特式風格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維修中的聖母昇天大教堂外觀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母昇天大教堂內部一角

大教堂佔據著卡普托爾廣場(Kaptol Plaza)的大部分,其側面的灰白石牆是為抵禦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2)入侵而修築。石牆前面矗立著毀於地震的教堂塔尖,掛在牆上的教堂時鐘永遠停留在了震時的那一刻,大教堂聖器室還有一組13世紀的壁畫被保存了下來。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毀於地震的塔尖及時鐘盤

聖母瑪利亞紀念柱

在卡普托爾廣場西側有一個小型噴泉,中間矗立著聖母瑪利亞紀念柱。此柱建於1865年,金光閃閃的聖母瑪利亞雕像在柱的頂端,下方則是4個鍍金天使塑像,薩格勒布市民喜歡圍坐在紀念柱下休息聊天。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母瑪利亞紀念柱

聖·馬克教堂

聖·馬克教堂(St. Mark's Church)建於中世紀,曾多次被翻修和重建,1880年復修時屋頂採用了彩色馬賽克鋪設,上有紫藍色和茶紅色瓷磚拼合成的兩個大圖案,左側圖案是中世紀克羅地亞的盾形紋章:左上角的格子象徵克羅地亞(在克羅地亞附屬於威尼斯共和國期間,國王們都很喜歡國際象棋,克羅地亞國王曾經連贏3盤,就此將這個象徵棋盤的格子保留了下來);右上角的3張臉分別代表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和達爾馬提亞地區;下方紅色橫條上的“貂”是克羅地亞的圖騰,叫庫納(Kuna,以前用貂的皮毛交易,後來被作為了錢幣單位)。右側大圖案則是薩格勒布市徽圖案。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馬可教堂正面圖

聖·馬可教堂大門之上有11個壁龕,壁龕內共有15尊人物雕塑:最頂端是懷抱耶穌的聖母瑪利亞(右)和約瑟夫(左),中間是聖馬可和獅子,兩邊雕塑分別是耶穌的12使徒。教堂內陳列著著名雕塑家伊萬·梅什特羅維奇(Ivan Mestrovic,1893—1962)的作品。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馬可教堂大門上的浮雕

聖·馬可教堂的西側是總統府,為19世紀上半葉巴洛克風格的二層建築,1809—1918年期間為總統官邸。克羅地亞戰爭期間(1991—1995),總統府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的轟炸,總統弗拉尼奧·圖季曼(Franjo Tudjman,1922—1999,1990—1999)在此死裡逃生。

聖·馬可教堂的東側則是議會等政府機構,建築建於1910年。在這裡每到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宮殿陽臺下便會聚集著無數民眾。1918年,是在這個陽臺上宣佈的克羅地亞正式脫離奧匈帝國;1991年6月25日,也是在這個陽臺上宣佈的克羅地亞脫離南斯拉夫聯盟獨立。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多拉克市場

多拉克(Dolac)市場是1926年在老城區形成的一個露天蔬菜水果市場,被稱作“薩格勒布的胃”。清晨,菜農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把最新鮮的水果、蔬菜擺上來,除此還有面包、奶酪等食品。在市場的一角還可以看到由當地農民用鮮花提煉出來的“拉萬達”香水,這是姑娘們最喜歡的土特產。

多拉克市場的市井氣息濃郁,是薩格勒布最富有生活情調的地方之一,穿行在這些花花綠綠的色彩中很是讓人賞心悅目。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多拉克市場

古城門

薩格勒布古城門(Stone Gate,又稱石門),是老城唯一留存下來的中世紀城門(是克羅地亞古王國時期都城的東門),建於13世紀。1731年的一場大火燒燬了一切,唯獨牆上的聖像(聖母瑪利亞)奇蹟般得以保存。人們認為聖像擁有魔力,是薩格勒布的守護者,故這裡被設為聖母瑪利亞祭壇,成為薩格勒布人的朝聖地。至今的當地人但凡經過這裡,幾乎都要在此虔誠禱告,默默祈福。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古城門入口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古城門內壁

在古城門前的花壇中,有一尊根據聖·喬治(St. George,206—303,基督教著名烈士、聖人)斬殺巨龍的傳奇故事創作的青銅騎士塑像,寓意“騎士”揚善懲惡、守衛城門。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喬治屠龍青銅雕像

洛特爾薩克塔

洛特爾薩克塔(The Lotrscak Tower)曾是老城城牆的一部分,與石門相望,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至今上面還有一尊大炮,每到中午12點整時鳴響,給薩格勒布增添了歷史的凝重,此與佛家“晨鐘暮鼓”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薩勒格佈一個傳統的紀念(15世紀擊退土耳其人)方式。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洛特爾薩克塔仰視圖

登上洛特爾薩克塔還可以極目遠眺,一側是老城區,那些紅色古老的尖尖塔塔是講不完的歷史故事;另一側則是日新月異的新城,高樓大廈正在拔地而起。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位於頂層窗戶的炮口

聖·凱瑟琳教堂

聖·凱瑟琳教堂(St. Catherine's Church)是一座典型的巴羅克式教堂,建於17世紀,1880年大地震中受損,重建後依然保持著迷人的風格。

聖·凱瑟琳教堂雖然不大但很是優雅,其弧線也很契合她的名字“凱瑟琳”。在基督教裡凡是被尊為聖人的,大多都是為基督教殉教的那些人,這位聖·凱瑟琳也一樣。據稱她是4世紀早期的著名學者,時常勸阻羅馬皇帝迫害基督徒,最終被斬首。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聖·凱瑟琳教堂正面圖

耶拉契奇總督廣場

耶拉契奇總督廣場(Jelacic governor square)是薩格勒布的主廣場,始建於1641年,以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商業活動需求,後逐漸發展成為新的城市中心;1850年,廣場始稱現名;1866年在廣場中央矗立起耶拉契奇總督騎馬塑像;二戰後,廣場更名為共和國廣場,總督塑像被游擊隊員塑像取代;1991年克羅地亞獨立後,總督塑像被從博物館中搬遷至此。

班·耶拉契奇,曾在奧匈帝國軍隊中服過役,1841年晉升為上校,後升為少將,任第一總督軍團指揮官;1848—1859年晉升中將,為克羅地亞首任總督;在歐洲大革命期間(1848—1849,法國、德意志、奧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他成為克羅地亞人民反抗奧匈帝國,爭取獨立的重要人物。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矗立在耶拉契奇總督廣場中央的班·耶拉契奇雕像

此外,薩格勒布還有為紀念克羅地亞第一位皇帝而建造的杜密斯拉夫廣場,赤金色的克羅地亞國家歌劇院(既是一個戲劇院、也是一個歌劇院、更是一個芭蕾舞劇院),歐洲最美公墓之一的“美樂高公墓”(Mirogoj Cemetery,公眾人物的長眠之地,內有絕美的露天藝術廊、典型的拱廊、亭閣、雕塑和墓葬建築等,非常值得一觀。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古城通往耶拉契奇總督廣場的巷道

四、薩格勒布印象

薩格勒布是一座美麗且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城市,也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座人性化的城市。幾乎所有的歷史遺蹟和文化場所都坐落於城市中心,雖然沒有特別令人驚歎的建築,自然風光也只是淡淡的恬靜和諧,在主流歷史中也沒有留下太多讓人追憶起來便覺得蕩氣迴腸的故事,但到處都呈現出熱情、友好和生機勃勃,隨處可見迷人的咖啡屋、美味的餐館、花園餐廳和美麗的公園,城市之美源於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源於友善自信且外形俊美的人群,如果你不喜歡薩格勒布,那是你還不夠熱愛生活。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薩格勒布是一座博物館的城市,各式各樣博物館的平均面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都多。在博物館裡可以欣賞到克羅地亞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藝術等藏品。其中,被列入全球十大奇葩博物館之一的“失戀博物館”,收藏了來自全世界的一千多件捐贈品(全球各地的私人物品,有的是曾經送出的禮物,有的是紙片上纏綿的情書,也有的是心碎過後的報復),每一件藏品都代表著一個情感破碎的故事。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薩格勒布是一座懷舊的城市,至今都不願意換掉路旁需要人工關閉的煤氣街燈,現代化並不是薩格勒布人的追求,他們熱愛寧靜的生活,而這份寧靜來源於他們對歷史的珍視和執著。

薩格勒布是一座有著抵抗侵略者傳統的城市,其西北方向66千米的庫姆羅韋茨村是前南聯盟締造者約瑟普·布羅茲·鐵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的故鄉,他早期進行的革命活動主要是在薩格勒布。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薩格勒布的露天咖啡館已經將喝咖啡提升至宗教儀式般的高度。在這裡慢慢品味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與土耳其等多國交融的咖啡文化是不容錯過的體驗之一。邊喝咖啡邊觀察形形色色的路人,以及那些和你微笑之後便消失在人群中的笑臉,人生光景變幻在這樣一個包容隨和而又不失文藝的城市之中。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藍色是薩格勒布的代表色,當地人的生活最離不開藍色的有軌電車(Blue Tram),這種電車的軌道幾乎覆蓋了從生活到工作的主要區域(第一輛有軌電車於1910年在薩格勒布運營,第一輛藍色電車則誕生於1923年,此後藍色外衣一直伴隨著電車至今)。這些電車往返穿梭於城市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與周遭繁華的商業區,淡紅、淡黃色交錯的哥特式建築完美地揉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行進中的藍色有軌電車

克羅地亞教育發達,在歷史上曾出現過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出生於克羅地亞的斯米良,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聖·薩瓦大教堂附近也矗立著他的雕塑)就是其中之一。1895年,美國尼亞加拉電站發電機組由他主持設計製造;1897年,他使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1874—1937,意大利實用無線電報通信的創始人)的無線電通信理論成為現實;1898年,他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無線電遙控船(無線電遙控技術取得專利);1899年,他發明了X光(X-Ray)攝影技術。其他發明包括:收音機、雷達、傳真機、真空管、霓虹燈管、飛彈導航等。以他名字而命名了磁密度單位(1Tesla=10,000Gause),表明他在磁學上的貢獻。

尼古拉·特斯拉曾以各種方式幫助薩格勒布,1892年5月24日向薩格勒布市議會提出城市交流電網的技術方案。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尼古拉·特斯拉在薩格勒布工作與居住的建築側面浮雕

五、結束語

克羅地亞,國土面積只有5.6萬平方千米,曾飽受過戰爭的創傷:抵禦過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反抗過奧匈帝國的統治,經歷過一戰、二戰、獨立戰爭以及國內宗教戰爭等。自1991年6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之後,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城市充滿了歷史與滄桑,人民安居樂業,各種文化互相碰撞與交融,讓薩格勒布充滿藝術與人文氣息,所到之處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閒適生活情調。

漫步於古城的鵝卵石路面上,一首《克羅地亞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時常在耳畔迴盪,向你訴說著千年來發生的故事,向你描述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未曾來過的人對這裡充滿著嚮往,來過這裡的人則心心念念還想再來!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文+圖:王永雲)

上一篇:十六湖PK九寨溝,誰的風光能更勝一籌:https://www.toutiao.com/i6798016769911947788/

下一篇:一湖一島一城堡,美到窒息,驚豔了世界


附記:克羅地亞戰爭(1991.3—1995.11)

克羅地亞戰爭是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出來時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因民族對立引發的戰爭。

二戰結束後,克羅地亞曾是南斯拉夫聯邦6個共和國中的一員。憲法規定,六個共和國擁有平等的權利,當時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憑藉超凡的魅力和巧妙的政治手腕,維繫著這種平衡。

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影響著整個歐洲大陸,也波及到南斯拉夫。當時的克羅地亞人對主導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感到強烈不滿,而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上臺後大力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對其他成員國採取打壓策略,造成南斯拉夫聯盟的分裂。1991年,成員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馬其頓、波黑各自宣佈獨立。而位於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紛紛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區,由此引發克羅地亞戰爭。

戰爭起初是在克羅地亞軍隊與塞族武裝之間進行,而駐守在克羅地亞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則保持觀望立場,直至後來偏向塞族武裝:塞族武裝進攻時,他們撒手不管,而克羅地亞軍隊進攻時,他們就武力干涉;塞族武裝只要攻佔一地就宣佈自治,並尋求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保護。克羅地亞人對南斯拉夫人民軍拉偏架的做法相當不滿,要求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克羅地亞。當遭到人民軍拒絕後,克羅地亞軍隊開始圍攻南斯拉夫軍營,並要求他們要麼選擇撤離,要麼選擇投降。在經過一週的圍攻後,不甘心失敗的南斯拉夫人民軍捲土重來,他們勢如破竹直搗“黃龍”,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總統府遭到轟炸,總統圖季曼死裡逃生。

1995年,克羅地亞軍隊展開“風暴行動”,將軍安特·戈托維納率軍攻克了克寧及西斯拉弗尼亞,成功消滅了克拉伊那塞族共和國。到了11月,位於斯拉弗尼亞的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軍隊展開和談,約定東斯拉弗尼亞歸屬克羅地亞,但是需要享有一定的自治權,自此歷時接近5年的克羅地亞戰爭結束。

這座城市讓人心心念念,去了還想再去

薩格勒布上城俯視圖(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