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平均1年虧10億,許家印:品牌效應投廣告換不來


恆大平均1年虧10億,許家印:品牌效應投廣告換不來

廣州媒體《信息時報》撰文稱,在重返中超的頭幾年,恆大每年淨虧損10億元左右,靠著平均一年10億元的淨虧損,奪得了兩個亞冠冠軍,恆大老闆許家印表示,投資廣州恆大所帶來的品牌效應是投多少廣告都換不來的。

國內球員虛高的身價、大牌外援鉅額轉會費和高額工資都是一般企業所無法負擔的。俱樂部大部分沒有造血能力,需要不斷高價買人,同時還需要維繫整個俱樂部的運營,這使得中超俱樂部一年的投入成本至少數億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企業選擇咬牙堅持,證明了這個中超或者中甲身份,是有其內在價值的,運作得好與壞,直接影響俱樂部的生存能力。首先,單從對企業的宣傳效應上看,現在中超聯賽的關注度這麼高,經營一家足球俱樂部的宣傳效果肯定比其他方式要更有力更快速。其次,球隊的中超身份是金飯碗,不是實在揭不開鍋,沒人願意賣。

以廣州恆大為例,在重返中超的頭幾年,恆大每年淨虧損10億元左右,但是許家印曾經說過,俱樂部給集團帶來的品牌效應,是投多少個10億元的廣告都回不來的。

得益於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在新三板的上市,我們可以從他們每年公佈的幾份財務報告中一窺中超俱樂部的生存概況。從中亦可發現,或許中國足協的限薪令實在是已經到了不得不為之的地步,中超俱樂部實際上從心底上來說,也是真心擁護工資帽,只不過有時候不得不為現實低頭而已。

公開報表顯示,從恆大接手球隊到亞冠稱雄的2013年,公司總負債13億。從2014~2016年,3年再燒掉28億多。這是背靠中國最大房企和中國最大互聯網企業的恆大淘寶的開銷,只有這平均一年10億元的淨虧損,才搶回來兩個亞洲冠軍。

公開財報顯示,恆大的收入主要在廣告收入和門票收入,其次為比賽出場費及獎金收入以及商品銷售收入,版權費銷售佔比較低,這也正是中國球隊生存困難的原因之一。版權運營部分,或許正是歐美主流聯賽之所以賺錢的關鍵環節。

在開銷方面,“職工薪酬費用”(球員和教練組的工資獎金)與“折舊與攤銷”(轉會費分攤)是最大頭,每年都需要10幾個億。

2018年和2019年的財報,恆大也是半年虧損六七億元,恆大在財報中解釋,公司的業務性質決定其需要吸引並留住聯賽中最優秀的球員和教練團隊。公司需要向球員和教練團隊支付高額的薪酬和轉會費,球員薪酬和轉會費支出是公司最大的成本。不過今年冬季轉會窗恆大是以清洗為主,幾乎沒有花錢——地主家也要精打細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