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單字解析與變形訓練--“陽”


《禮器碑》單字解析與變形訓練--“陽”

《禮器碑》原碑中的“陽”之一


《禮器碑》單字解析與變形訓練--“陽”

《禮器碑》原碑中的“陽”之二

所謂“變形訓練”,就是打破原碑中的精典結字,按照結字規律和視覺審美進行重新組合,形成與之不同的新的造形。

這樣使之更加生動活潑、姿態萬千,同時也是考量大家的一個綜合修養。所以,這個課題是大家從臨摹到創作必須要探討的,這可以激發的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

現將“變形訓練”作以總結——以《禮器碑》“陽”字為例。

1.繁體字“陽”可以分為三個小的局部

①“阝”左耳

②右上部“日”

③右下部分“勿”

2.觀察並歸納隸書的結字規律

這就需要你對本風格字帖的結字規律進行觀察、總結,一些小細節上的變化也就隨之而來(或圓、或方、或是線條之間的搭接變化)

3. 將單個小局部作以變化

從取勢、線條的方向、空間大小的安排,還是除此之外的另一種寫法,這都需要腦洞打開。

4.打亂小局部進行重新組合

通過“變形訓練”而重組的新的造形仍需要注意單個字的結字規律,如同篆刻“留紅”空間大小的對比,這個就是黑與白的對比、空間變化上的對比、位置高低、奇正上的對比。總之,要使新的造形達到新的平衡,使之協調。

我認為要寫出風格需要依靠原帖本身來一點點展開,或作線質變化,或作結字變化。這樣便可使整體風格不會有大的偏差。如:線質不變,作局部字形的改變,如圖。

《禮器碑》單字解析與變形訓練--“陽”

變形訓練1


《禮器碑》單字解析與變形訓練--“陽”

變形訓練2


經過“變形訓練”的重組,每一個新的造形都有細節上的變化,彷彿每一個字都在說話,都有著專屬自己的表情和姿態。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麼變,既要妙姿,更要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