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傳統手工藝傳承人?你如何看待他們的工藝和生活?

紙藝手工


手工藝傳承者對手工藝的堅持和付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他們過得簡單樸素的日常生活,將畢生精力和一腔熱血獻給了手工藝品。

去年走進我縣賈豔梅剪紙館,感覺很驚訝很神奇,心生佩服。像賈豔梅這樣的手工藝者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做著很大貢獻。

以前,傳統手工藝很多,隨著科技發展,許多傳統手工藝品被被機械化產品所替代,漸漸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人熱愛傳統手工藝,多年堅持做著手工藝,把傳統手工藝傳承下來,讓其發揚光大,流傳至今。讓我們為傳承人點贊!

(左邊:商丘木蘭女子文學社社長,中間:賈豔梅,大家跟她學剪紙)

(商丘女子文學社走進賈豔梅剪紙館)

我喜歡手工製品,它們是有溫度,是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不僅帶著手工藝製作者的辛勤汗水,更有著製作者的心血和體溫。我見過的手工藝種類如下:

一、編織手工藝品

1.織頭巾

老家鄰居我大娘是一位自強不息、勤勞一生的人。勞動之餘,她就坐在織布機上織頭巾。織出的頭巾長方形,比商店賣的圍脖短。遠看,頭巾呈深藍色,近瞅,頭巾藍色和白色交織成細細的條紋。

大娘織的頭巾自織自銷。數量不多,每年百條左右。她的頭巾用戶是鄉下老太太,每天早起,大娘到附近村鎮集市上賣頭巾。她手臂上挎著一個長籃,籃子裡放著頭巾,步履匆匆趕往集市,有時搭乘村裡人的順風車,一起說著笑著趕早集。周邊村莊逢廟會,大娘也去推銷她的頭巾,十里八村的老太太愛和大娘聊天,購買大娘織的頭巾。

大娘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女們都很孝順。但勤勞的大娘不要他們的錢,不麻煩兒女,一直自給自足。織頭巾、養羊養雞等,換取零花錢,一個人的生活很知足。

(大娘織的頭巾類似於這幅圖上的頭巾)

2.鉤帽子

從小到大,都能看到村裡大姑娘、小媳婦編織的身影,織毛衣、繡花、納鞋底、鉤帽子等,手不離活。

如今,其它手工藝漸漸消失,而鉤帽子這種手藝還在,樹蔭下、屋門前,三三兩兩,年輕媳婦一邊帶孩子一邊鉤帽子。不僅年輕女子鉤帽子,四五十歲的婦女也學著鉤。

附近村裡有個收購點。她們定期去那裡拿線,腦子鉤好後再送去,領回線再鉤帽子。如此反覆。每個帽子兩元錢左右,農閒時,每天鉤四五個帽子,換取生活用品,挺有成就感的。

3.做花靴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現在都是買鞋穿,幾乎看不到手工做鞋的。一天下班,我在街道旁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陽光下,用心做著小孩子穿的棉靴,神態和動作透視出一種美。這種美是老百姓特有的純樸,恬淡。透過這位老人家,彷彿看到深夜煤油燈下,奶奶和母親為一家人紡花織布做衣做鞋的模樣。

這種棉靴有保暖作用,孩童穿著很舒服很暖和。說起來它算不算手工藝品,但我把它寫出來原因有二:一是靴上的插花精細美觀,色彩鮮豔。二是這種靴應是我國農村特色,做這個的很少見了。

4.編籮筐

集市上,大街上,特別是廟會上,總會見到一兩個賣手工藝品的,如八斗、籃子、饃囤,簸箕,扎的笤帚等,三輪車上琳琅滿目,煞是好看。

這些人把地裡種的白拉條,去皮後,晾曬,然後編織成品,既像工藝品美觀,也很實用。縣城、村鎮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兩樣這樣的手工編織品。

二、剪紙

剪紙,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品,深得大眾喜愛,也是傳承併發揚最好的手工藝品。

在我們縣城就有一位剪紙傳承人賈豔梅。她剪出的人物、風景、動植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現在,她在新城區開了個剪紙藝術館,有許多展品供大家鑑賞,也可購買。

賈豔梅,白皙俊美的面龐洋溢著青春笑容。她摯愛剪紙,樂太其中。

手工藝能得以傳承,全靠這些傳承人對手工藝的堅持和執著。願大家愛護他們,購買環保、實用、可觀賞的手工藝品,讓手工藝傳承人生活更好!


靜聽花解語


我知道的傳統手藝傳承人不算多,我內心特別尊敬他們,覺得他們都是特別純淨的人,他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工作,守的就是那份初心和執著,他們的手工藝品不僅驚豔美麗,他們對這份工作的情感更讓人動容。

我看過這樣一個手工藝傳承人的故事,對我的印象太深了。裴金寶老先生是吳門琴派的古琴大師,古琴修復工作現在都要後繼無人了,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免費給人修古琴。他講到有一次他的朋友從長沙給他帶來一把古琴讓他修繕,於此同時,又有人從北方拿來一把古琴來讓他修,裴老看到這兩把琴,百感交集,無限感傷,原來這兩把琴同年同月而生,且出自同一人手,它們在分別四百多年後,以這樣的方式在他們家相遇了。裴老先生不禁感嘆這兩把琴在外面各自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才有今日的一聚。更讓他難過的是,這兩把琴匆匆一見,又要離別,因為其中的一把修好了第二天就要被送走了,最後他把它們放在一起,無奈說到:讓他們擁抱一下吧,不知道它們以後還能不能見面……

原諒我再次淚目。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手工藝在工業文明的碾壓下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在這個萬事都追求效率和金錢的時代,傳統手工藝不斷地被邊緣化,傳統手藝人常常食不果腹,但是,在我們的這個時代,就是有這樣一批可愛的人,他們對傳統工藝愛的執著、愛的純粹,他們用其一生在做一件事,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我們,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器物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他們也讓我們反思自己不應該是工業文明的配件,而應該具有有趣的活的靈魂。


紙藝手工


傳統手工藝傳承人有灌蛋傳人張文海、仁壽扁肉吳福茂、建盞大師黃文勇、泰軍扣肉王太軍、金華蘇香酥餅黃兆成、砣磯研大師王守雙、滑石雕刻大師王石麟,市級和省級都有,每位傳承人都有著獨家手藝,並且有著十幾年的經驗,祖上也從事這項手藝,大家都覺得傳統手工藝枯燥無味,確實是,十年如一日,對手藝人來說,這是給傳統工藝文化的一份承諾吧。




仿古箱包饒仲根


符玉梅,女,黎族,1961年生,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傳統服飾傳承人。海南省民族研究所“中國織錦工藝優秀傳承人”之一,中級技能手繡工。

陵水藤竹廠至今還涉及藤編工藝製品的業務。陵水藤竹廠退休老廠長陳惠珍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前,就參加過多次廣東省級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級工藝品評比。在2004年到2013年期間,她仍然在藤竹廠培養自己的徒弟,在此期間,“新人”蘇光必進入椰田古寨,學習這門手藝。


張峪清鄉土中國


咱們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可是數不勝數。

比如與中國同名的手工藝,陶瓷。不僅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藝品,還是我國對外政治,經濟文化輸出的一張名片。

北京常見的景泰藍,常常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而今在旅遊區也常常看到。

遍及全國各地的糖塑,也叫吹糖人,,經由藝人吹、拉、搓、扯、捏、壓、剪等技藝塑製成栩栩如生的動物和人物。

色澤光潤,形態典雅的北京漆雕,與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雕漆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齊名。

還有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但是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機器對手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導致中國很多傳統的手工技藝瀕臨滅絕。然而,傳統手工藝除了代表了民間藝人數千年來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外,還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脈絡,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最鮮明的國際“名片”。

所以為了鼓勵保護和培養手工藝人才,我國文化部與教育部門合作,自2015年開始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以下簡稱研培計劃),參與研培計劃的院校也從最初的5所增加到今年的78所,幾年來接受研培的幾萬人,在學業結束後回到各地,發揮了引領示範的作用,創作出一大批高質量的作品,可謂碩果累累,令人欣慰。 說到身邊的手工藝傳承人,我可以向你介紹一個和我一個單位的剪紙傳承人。

我的家鄉位於遼寧省朝陽市,是東北的一個小山村,民風淳樸,勤勞能幹。我們這裡的剪紙粗獷中帶著細膩,奔放中帶著生動,樸素逼真,洋溢著東北百姓生活的原生態氣息,小時候我們跟著老人胡亂剪了,貼在窗戶上做窗花,長大了,才知道這小小的剪紙原來竟然是我們這個地區的一個傳統手工藝,常常裝裱精美,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而我們學校的陳老師就是東北剪紙的傳承人之一,據說他從小就很擅長美術,小學時就能看到河灘裡兩羊相鬥,用報紙撕出生動的場景。陳老師尤其擅長東北的剪紙,一張紅紙,會在他的巧手下,通過剪,刻等手法變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有傳統的喜鵲登枝,鳳穿牡丹,也有貼合時代潮流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他的作品貼滿了我們學校的走廊,為我們學校的文化氛圍增光添彩,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們。

平時他上課,就在我們學校的剪紙教室,教授學生剪紙技巧,培養學生對美的愛好,美的追求,同時也把家鄉的傳統手工藝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他的生活不僅充滿了美,還更有意義。

對了,我們這裡的孩子從小學就會接受剪紙工藝的教育,在小學有剪紙第二課堂,在中學有剪紙愛好小組。

我感覺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手工藝傳承人出現。


月下白裳


民族傳統工藝屬於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22個民族的人口在10萬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於人口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區範圍小,其文化傳承的狀況堪憂。面對這一現象,當務之急是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一、我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中吸引的各種外來文化的湧入,不斷衝擊著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同時也導致許多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其主要表現在:

1.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認識不夠,在追逐潮流中開始西方化。

2.許多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後繼無人,其面臨著消亡的境地。我國一些傳統的技能和民間技術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其中包涵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質樸的特性。其技能的掌握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現代人甚少有人願意長時間的去學習一門技能。這就導致我國需要珍貴的民族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3.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研究人員短缺,國家相應保護法律的缺少,導致大量的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實物和資料難以得到妥善保護。

二、傳承與保護。

1.樹立民族民間文化認同感,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保護時,要將鄉民藝術“還魚於水”。“只有從鄉民的具體生活出發,將鄉民藝術視為鄉民生活與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理解其魅力與真諦。”

2.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完善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法律、法規,包括對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著作權,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等。使得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免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盜用,以及民間組織、個人的非法牟利性行為。可以利用先用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並對存在法律漏洞之處及時修訂或者出臺新法規。借鑑別國的成功保護模式,以充分實現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文化、經濟價值,對其進行有法可依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3.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構。

4.利用傳媒力量普及民族民間文化知識。

5.大力培育民間文化人才,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人才的保護包含兩個主要方面:①注重對現有掌握民族民間文化技術的人才為其提供藝術繼續創造的周邊生活保障,為其傳授文化記憶提供有力的扶持性政策,如提高其待遇,以及申辦技藝傳授教學單位在政策上的扶持和獎勵;②注重對未來青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做到民族民間文化技藝和教育的深度結合,和其他文化課程一併列入教育課程之中,培養青少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之情,建立一套保護民族民間人才培養和未來就業方面的教育和社會保障、鼓勵機制,從而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總之,對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一項長期、偉大的歷史性任務,是政府部分和社會組織以及每一位公民共同肩負的責任。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支持之下,加大民族民間文化設施配置,深入民族文化調研。從教育機制上廣泛的培養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繼承人,使其後繼有人。並開展民族民間文化組織活動,促進民族民間文化融入人們意識之中,“以人為本”做好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使得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能夠源遠流長。


攀閱


手藝人常說:“我不做也許就再也沒人做了,可能這就是一個承諾吧,給傳統文化的承諾”。聽之,總令人潸然淚下。

在盛行說“行行出狀元”的古代,手藝人一行吃到底,固然不是吹出來的。十年學徒,十年副手,十年操刀,十年堅守,十年傳承,手藝人的一生簡單而頑固,登峰而造極。

中國傳統手工藝包括:木刻工藝、樺皮工藝、漆器工藝、獸皮工藝、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土家族黃楊木雕、剪紙、麥杆畫、年畫、鉛筆屑畫、唐卡等等,這些手工藝一般以手工藝品出現在大家的視線當中,比如: 陶瓷、泥塑、布藝、木頭、燈綵、吊飾等等。

現如今科技改變生活,歷史不能倒退,時間不可逆流。假如,老手藝終將消失,那也應當是功成身就的走下舞臺,而非無人問津,然後銷聲匿跡。歷史總會給堅持傳承一個好的結論!


琲琲


傳統手藝:汝瓷

傳承人:孟玉松,朱文立,王君子

其實不是直接傳承人,因為汝窯盛於北宋,直到北宋後期金人南下入侵。將近800年無人燒製汝窯,空白期太長,技藝失傳。最無助的是,汝瓷燒製沒有留下任何可參考的資料,且至今流傳下來的汝瓷不足百件。

然而這些非直接繼承人,為了再現汝窯風采,出入各種工地等場所收集汝瓷殘片。花費大量的精力,研製配方,不斷嘗試,希望能研製出來當年汝窯品質。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雖然有起色,但是始終他們不滿意。

他們不希望汝瓷手藝就這樣失傳,儘管他們今生研製不出來,肯定會把現有的技藝代代相傳。相信通過世代相傳研究,終有一天能達到曾經的汝瓷風采。

當然了,汝瓷間接傳承人還有很多,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人,為了延續傳統手藝,犧牲自我,為的就是後代人能欣賞到這些傳統手藝。


笑了隨便寫和說


手工陶瓷製作工藝,民間皮影製作,手工釀酒,手工裝裱書畫,手工雕刻等等。他們這一群人完全憑藉著自己的手工技術,在藝術領域繼續傳承和發揚著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們很多人去學習,更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和傳承。


ghk髙塰堃


其實這個領域的人有太多太多,建議你買一些馮驥才的書來看,他這些年做的全是民間藝術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其中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手工藝術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