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作者|遲名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3月12日,武漢封城第50天。

原本熱鬧的楚河漢街,行人一天比一天更少。與這蕭條的街景相比,探魚後廚裡滿是暖人的煙火氣。自1月29日加入美團“醫護緊急專供餐”項目,探魚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武昌醫院免費送餐,一日未停。

50公里外,美宜佳黃陂廣場店已經打烊一個多月。在營業的最後幾天,店主吳光耀通過美團閃購降價銷售了最後一批口罩。這是他跑遍武漢尋到的,大約2000只,虧本兒。

在更遠處的鄭州,魏立鵬給河南援鄂醫護隊寄去兩百箱方中山胡辣湯料。他們都是眾多美團商家中的一員,在他們送糧助人的同時,一場針對他們的“春風行動”也在展開。其中包括,美團大學開放超1500門免費課程,助力生活服務業商家安心復工,上課人次已破千萬。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超過200萬商家正通過網絡以知識為甲展開自救。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25萬人次觀看直播

2月19日下午4點,河南鄭州。

魏立鵬打開手機,掃描了一個二維碼,點進直播間。美團大學餐飲學院特約講師劉成章的聲音出現在房間裡,圍繞《餐飲企業在新型

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暫行)》(下稱《指南》),從新冠病毒病原學特點講起,結合實例,詳細拆解了餐廳場所、設備、外賣服務等各方面防護工作。

《指南》是由美團聯合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全國酒家酒店等級評定委員會在早些時候制定。2月6日,商務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要求各地商務、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指導企業參照執行。如今就掛在商務部網站上。

魏立鵬覺得,要想復工,就得讓顧客踏實。做什麼不做什麼,一切得按照規範來。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方中山總店復工後引導顧客間隔排隊

直播進行了50分鐘,當晚觀看者已達25萬+人次。與魏立鵬一樣,他們都是來自河南的餐飲商家。新冠病毒蔓延後,這個被稱作“硬核抗疫”的大省,因嚴防死守為人稱道。而今疫情防控呈現積極變化,作為“春風行動”的一部分,美團聯合各地政府發起“助力餐飲復工”系列公益直播,同步推出視頻教材、直播學習、線上考試三項內容,首站就是河南。

自河南始,截至3月6日短短16天,“助力餐飲復工”系列公益直播已覆蓋11個省13個市,河南、湖北、深圳、天津……共計56萬人次參加學習。與此同時,另一系列公益直播“疫後商機洞察”正在展開,針對不同業態每期一個主題,首場定在3月4日。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被炒到六十元的口罩

在“春風行動”參訓的商家中,最早發現這場疫情的是吳光耀。

他從前是軍人,從部隊退下後在武漢黃陂廣場C區租了間店鋪,主要賣菸酒零食。“周圍是商圈,日用品賣得很少。”可臨近年關,來問口罩的顧客卻多起來,吳光耀開始覺得,“不對勁兒!”

想起封城前那幾天,吳光耀說他光口罩就進了三批貨。起初還沒那麼嚇人,黃陂算近郊不敵三環裡嚴重,街上也少有人戴口罩,可來問的還是多,第一批很快就賣完了。進第二批時,新聞都在說疫情很嚴重,路人基本都戴上口罩,貨很快賣完只用了不到兩天。到第三批,市面上已很難尋到,吳光耀挨家店子去找,一路翻到漢口,進了最後這2000只。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吳光耀降價銷售的口罩一夜賣空

吳光耀說,他訂一次性口罩,原本進價是8元一盒。後面已漲到二三十元,市面也開始斷貨。“那會兒黃陂已經很嚴重,人們到處在搶口罩。有一些顧客來我們店,說市內的口罩怎麼怎麼貴,一隻N95被炒到了五十六元。”吳光耀覺得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情緒,堵在那兒。降價就是從這時候開始。

封城后街上人已經很少,好多人不敢出來。他的餘貨都是通過美團閃購銷售出去的。定價10元,每人限購一盒。有人打電話說家裡人多,吳光耀不忍就會多勻出一盒。就是這最後幾天,他的閃購訂單較之前增長了3.5倍。

等貨售完,政府的文也下了。吳光耀響應號召暫停營業。他上網學習了美團大學閃購商學院“疫後商機洞察”的免費課程,可疫情何時才能過呢?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送糧者亦要“糧”自救

魏立鵬算極有意識的商家。

彼時河南省復工文件還沒下。春節一過,魏立鵬就召回方中山胡辣湯總店的員工,保證上崗者經過14日隔離。

疫情來得這樣快,往年這時候總店總是人潮熙攘,以致除夕前關店他還沒有察覺。到了初一初二,就像換了個世界。到處是戴口罩的人,露出兩隻眼睛,觀察著空蕩的街景。後來連這景都看不到了,出門得戴上眼鏡,進出小區測溫,到處是一股消毒水味兒。魏立鵬這時做了個決定——送糧。

他讓召回的員工熬胡辣湯、做油饃頭給高速卡點值崗的交警、醫護。還給社區捐了輪椅、消防器材,為河南支援武漢的醫護寄去200箱胡辣湯湯料,“我們做這個的,就想叫他們遠在武漢也能嚐嚐家鄉味。”

李科壘的42公里慢熬粥,同樣度過一個難熬的春節。

作為連鎖,42公里慢熬粥需要大量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品。李科壘是最早獲益於“春風行動”的一批人,復工前早在做各種準備。比如,要以37.3°為標準,為員工、外賣騎手、甚至進店顧客測溫,建立健康記錄表。製作安心卡,誰在製作、誰在打包,體溫姓名一目瞭然。還有無接觸封籤、安裝自提櫃、空調用新風系統……連酒精噴灑都有講頭,“不能對著空氣噴,最好是噴在紙巾上直接擦。”這些都是李科壘從美團大學新學來的,他對著視頻教材逐項查缺補漏,心裡踏實了點兒。

在“助力餐飲復工”河南站直播結束兩天後,鄭州商家陸續復工,魏立鵬和李科壘的學習成果算是派上了用場。其後,“助力餐飲復工”湖北站開啟,並在2月26日舉行直播。探魚組織店內員工學習,送糧者亦要“糧”自救。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探魚楚河漢街店組織員工觀看“助力餐飲復工”湖北站直播

武漢送糧者們的“自救”

封城後點起的一盞燈

在這場疫情裡,舒小琳有兩個身份——武漢人和探魚華東區營運負責人。

一方面,她看著生病的城市內心彷徨。春節前她帶女兒住在郊區附近的家,這房子不常住,現在換洗衣物都快沒了,還不知何時能出去。另一方面,她想為一線醫護做點什麼,是他們為武漢驅散黑暗。

封城留下的員工不多,各門店人數不齊。探魚集合了幾家店的員工到楚河漢街店,共26人,按照學習的內容展開培訓,不止是作業規範,更重要的是疫期防護。此外,探魚調運了武漢所有門店的食材製作烤魚單人餐,份數卻只夠送餐3日。舒小琳報告探魚品牌總部,總部緊急成立防疫物資小組,就近調配生產原料和防疫物資。1月29日,一切準備停當,次日開始為醫護供餐,先後共6000餘份。探魚緊閉的門窗裡有燈光再次點亮。

一晃一個多月,探魚在其它城市已有門店恢復營業,武漢還尚未可知。但舒小琳覺得,只要不放棄希望,一切總會好起來。探魚甚至連復工後的菜品都想好了,比如增加單人餐,套餐增加水果,研發提高免疫力的菜品等。“越是這種時候才越要吃得好點,我們希望能讓人拿在手裡就感到安心。”舒小琳說。

吳光耀、魏立鵬都只是萬千美團商家的一個縮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抗疫一線,但同時他們也需要鎧甲抵禦難關。截至目前,包括“助力餐飲復工”“疫後商機洞察”系列直播在內,美團大學在“春風行動”中針對餐飲、住宿、美業、零售到家等各業態商家均發佈了免費課程,包含宏觀政策解讀和具體運營指導,幫助商家平穩度過疫情。或許待到春暖花開時,一切就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