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大家好,我是老文。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歷史上真有穿越者嗎?最近我讀清史啊,就發現這麼個人物,他可以說是咱們中國歷史上,自王莽之後的近千年來最像穿越者的一個人了。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徐壽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徐壽,字生元,號雪村,可不是唱歌的那個雪村啊。

公元1818年2月26日(清嘉慶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戶貧苦農民家裡。

徐壽自小就天賦異稟,動腦、動手能力都比普通的小孩子要高上不少,可以說是天才一個。他五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母親是一個明事理且眼光長遠的人,對他的要求是十分的嚴格,一直教導他要好好讀書,日後高中狀元,好入朝為官,光耀門楣。

也正因如此,自小就聰慧的徐壽,不僅飽讀詩書,並且對很多古詩文章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要是見過他的人,那都對他是讚不絕口啊。(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娶個好媳婦是有多麼重要啊)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徐壽

但是,或許因為徐壽在當時那個年代表現得太有個性,他的觀念太過獨到了,他參加的幾次科舉考試啊,都落榜了。最後,他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後來,徐壽母親去世,這讓他更加對八股文和當時的科舉制度厭惡和痛恨。他認為學八股文根本沒有用,索性就放棄了走科舉考試這條路。

徐壽不學八股文,那麼學什麼呢?他學了所謂經世致用的學問,就是現在我們說的“科學”。

不過啊,在當時那時候,整個大清根本沒有教授科學的學堂,當時也壓根兒沒有科學家這個概念,徐壽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但是,神奇之處在於,徐壽當初所作的一切行為都和現在的科學理念完全相符合。

徐壽是怎麼學習科學的呢?

他先是翻遍了中國曆代與科技相關的典籍以及當時西方的科技著作,自己動手製造過指南針、象限儀,甚至還製造過自鳴鐘,這可是結構相當複雜的設備了。

除此以外,他還單獨研究和製造出好幾種古代的樂器。就是在製作這些設備、樂器的過程中,徐壽慢慢走上了更加寬廣的科學之路。

有一天啊,徐壽在城裡修理一架七絃琴,邊上有人看著他修。其中有個叫華舉人的,覺得徐壽是個特殊的人才。於是就把徐壽邀請到自己家裡,介紹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大華和小華與他相識。這幾個人此後就成了大清王朝的科學發燒友了。

在當時,大清王朝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與國外的交流幾乎沒有,更不用說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了,是很難進到國內的。

因此啊,徐壽他們能學到的科學知識就非常的有限。徐壽和老華經常乾的事情,就是到處尋找科學愛好者,只要誰弄到一本科學書籍,就相互傳抄,學習新知識,再相互討論交流。

後來,徐壽和大華一起到了上海,買了很多科技著作,採購了一批做物理實驗的儀器。

等回到無錫之後,徐壽就在家裡仔細研習。他照著書本上的提示,進行了一連串的科學實驗。為了研究光學,做光學實驗,他就動手把自己名貴的水晶圖章,給磨成了三角形來觀察光的七色光譜。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西洋船

徐壽發憤圖強,努力攻讀,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大量的物理學知識。有一次,他讀到了一本關於蒸汽機原理的書籍,由此對蒸汽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經常跑到西洋人的輪船上,研究船體的構造和造法。

在當時那個年代,徐壽的一系列行為可以說是個異類,而且引來了不少關注。他的事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其中就有當時的洋務派代表曾國藩。

那時,曾國藩正在為國內的洋務運動發愁,得知了有徐壽這麼一號人物後,馬上把他請到了安慶。

1862年4月,徐壽一行人來到了安慶機械所,上頭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自制輪船。其實啊,按照當時的國情來看,自制輪船無異於天方夜譚。

雖說中國自古以來的造船業規模在世界上都排的上號,但是造出來的船基本都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原始木船。這和西方近現代的蒸汽鐵甲船根本沒辦法比啊,差別不是一般大。

不過,徐壽對於鐵甲船的核心動力來源—蒸汽機的構造,早已經是爛熟於胸了。而他的朋友大華,是一個在測算繪圖配置動力等方面很有造詣的人。倆人正好可以相互配合,開展工作了。

僅三個月之後,我們自制的第一臺蒸汽機誕生了。到了1864年,徐壽等人就製造出了第一臺完全國產的蒸汽船—黃鵠號。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黃鵠號

船造好了,當然要下水試它一試啊。於是,徐壽一行就和曾國藩等人觀看了黃鵠號試航,完畢之後,曾國藩對徐壽是大加讚賞,說:洋人之技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

第一艘國產蒸汽船的落成,使得徐壽在科技界名聲大噪。同治皇帝更是御賜了一塊牌匾,上面是他親自御筆寫下的六個大字:天下第一巧匠。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天下第一巧匠

1867年,徐壽因其才學出眾,被朝廷調往江南製造總局,以從事軍工生產。但是徐壽喜歡研究科學的根本原理,並不滿足於當時洋務派只追求技術卻不追求科學原理的思想。

所以徐壽一到任上,就向曾國藩遞交了四項建議,據說這是他根據民族剛需精心制定的:一、開煤鍊鐵;二、自制大炮;三、操練輪船水師;四、翻譯西方圖書。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曾國藩

但是,這幾項建議並沒有被曾國藩採納,因為當時曾國藩的思想與徐壽還是有較大差異的。那時候的曾國藩其實只是想用西洋技術造出輪船,對學習西洋真正的科學理念來發展本國的科學技術是一點興趣都沒有。所以曾國藩拒絕了徐壽的提議。

被曾國藩拒絕之後,徐壽並沒有氣餒,而是採用了迂迴戰術,先去找了江南製造局裡幾個說得上話的人物,用試探的口吻翻譯了幾本西方科技著作。

沒想到啊,書翻譯出來以後,曾國藩看了,感覺很不錯,馬上轉變了態度,開始大力支持徐壽的想法和做法,並同意徐壽帶著人翻譯西方的書籍。

這一翻譯就是整整17年啊,這期間一共翻譯了137部著作,足足有290萬字。這些翻譯書籍中,徐壽最為出名的就是他翻譯的化學著作,因此他也被稱為近代化學先驅。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元素週期表

1869年,俄國的門捷列夫製作出元素週期表。徐壽知道了這個之後,覺得有必要把它翻譯出來。但剛一開始翻譯,就遇上了一個大難題,就是這一個個化學元素的中文名字實在是不好起啊。

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曾經要求自己的後世子孫,名字裡必須要有以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那這個規定多難吶,明皇室子孫千千萬,有這些偏旁的字卻不多啊。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朱元璋

怎麼辦呢?最後啊,老朱的子子孫孫是在沒法兒了,就只好自己“造字”。於是啊,很多以前從沒出現過的字就這樣橫空出世了,比如“鋅”、“鉀”、“鈉”等等,這些都是金字旁的字兒。

這件事兒啊,就給徐壽提供了很好的創意,這不就是天生的元素週期表嗎?隨後,徐壽一頓操作猛如虎,元素週期表的中文名字就這樣搞定了。(對,讓如今2億多學生背到頭疼、背到哭的噩夢—元素週期表就是他翻譯的)

除此之外,徐壽還做過一件大事兒。在當時啊,有一份享譽西方世界的科學雜誌《Nature》(《自然》),凡是能夠在這份雜誌上發表文章的,那都是當時世界最最頂級的科學人物了。可以想象在那上面發表文章是有多難啊。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自然雜誌

但是,徐壽就做到了,130多年前,他在這份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考證呂律說》。在這篇文章裡,徐壽向當時世界著名的聲學屆大師丁鐸爾提出了挑戰,並且獲得了成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的人物。

說到這裡啊,可以看出徐壽就像是那個年代的穿越者一般,用他的天賦和博學,以及他對科學的無限嚮往和熱情,支撐著當時陳舊迂腐的學界和落後的清王朝。

如果啊,徐壽不是出生在激盪變革、迫切求新的晚清,而是早出生一兩百年,那麼他也許會像王莽一樣,完全不被人所理解,無法做出如此之大的成就,留下這般豐厚的科學文化遺產。

但是,如果徐壽晚出生一兩百年,生活在當代,並由各類教材和名師的指引,以他驚人的天賦和對科學的專注,必然能夠在物理或者化學領域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大師。

晚清天才理工男,潦倒半生卻在科學界大放異彩,如今成2億人噩夢

漢陽鐵廠

188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邀請徐壽到湖北漢陽鐵廠辦事。僅幾個月時間,徐壽就研製出了完全由我們自行生產的第一代無煙火藥,一舉打破了當時洋人對中國的技術封鎖。

但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884年的三月,火藥發生了意外爆炸,徐壽不幸遇難,年僅67歲。他也成了我國近代第一位喪生在事業上的科學家。

徐壽死後,清廷追封他為二品官員,李鴻章曾讚揚過他:“講究西學,實開吾華風氣之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