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迫思維,事情結果一定要有理論支撐,一定要是確定的答案,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怎麼辦?

無奈的蒼鷹


很好的問題。其實你問了三個不同的問題:第1個問題是,你希望所做的事情都是可以由一個或多個理論來解釋的,不解釋清楚,心裡就不踏實,這一般是理科思維。第2個問題是,什麼事情你都希望有確定的答案,這個一般是學生思維,把做什麼事情都當做解答習題了。第3個是,不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其實是注意到了我們的內心並不是只有單一自我的,而是有好幾個。這幾個自我不停地爭奪話語權,讓你不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屬於腦科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分別做一個小的探討。


第1個問題是理科思維。理科思維未必是理科生才有的思維。理科思維的人就覺得,任何事情就都有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它們相輔相成,一個都不能少。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理論的支持,理論可以讓這個行動更完美,讓這個行動更高效。如果事情做成了,而事情背後的原理沒有搞清楚,那理科思維的人就會很不舒服,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懷疑自己是不是用了笨辦法,這就表現出一種你說的強迫症。只有把那個更好的方法找出來,這件事才算是真的畫勾了,他心理才覺得舒坦了。


比如程序猿同學,他早期一定很喜歡用全局變量,但是這個東西會產生很多問題讓他苦惱。每次用全局變量的時候,程序猿知道它不對,但是也不得不用,很糾結。然後突然有一天,他看到了“模塊的封閉性原理”,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他這個時候忽然對全局變量的性質,甚至是變量的性質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下子清爽多了。以後再去編程的時候,就會完全不用思考,拒絕使用任何一個全局變量,全都按照模塊的封閉性原來來處理模塊問題了。


那這樣講的話,好像理科思維是有著比較正面的作用的,事實也如此。理科思維是推動科技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科學家就是這種思維,工程師甚至是社會科學,他們想要解決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其實都是在用理科思維。他們制定一個項目的解決方案,必須找到背後的支撐理論,哪怕這個理論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錯的。


比如我們這次新冠疫情蔓延到歐洲的時候,英國提出的一個理論就叫做“群體免疫”,這就是一個理論,而且是個很邪乎的理論,類似於自然選擇理論。那這個理論出來之後,英國民眾一下子就理解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馬上乖乖地躲在家裡。你看,“群體免疫”理論,反倒比隔離理論效果更好,它更能被英國民眾理解和接受,這就幫助英國政府控制了疫情。


第2個問題是學生思維——什麼事情都希望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學生思維中所謂的唯一解,往往只出現在標準考題當中,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沒有這種非黑即白的答案,它都帶著模糊地帶,也往往不止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如果這個學生思維沒有扭轉過來的話,那一個人看任何事情都會容易糾結,體現出一種強迫症。


比如最典型的一個學生思維,就是“只要我好好努力,公司一定對我滿意”。這種思維就是在追求單一標準答案。實際環境中什麼才算好好努力?這個其實不是由你單方面一個人來決定的,公司才擁有最終的解釋權;然後公司一定對你滿意,這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公司可能滿意你的態度,但不滿意你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是隻是依靠努力去獲得公司認可,那在公司不滿意你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所以學生思維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首先要打破所有問題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想法,才能去試著去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維,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有沒有其他的答案。


最後一個也很有意思,不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個其實不是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是你的一個自我不相信另一個自我的做出的判斷。你朦朦朧朧覺得向西走是對的,但是有一種理性告訴你,向東走才對。那這個時候到底誰是對的呢?如果沒有一些基本的腦科學知識以及跟腦科學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那大腦中的這種互相矛盾的指導,就會讓人覺得很糾結萬分,不管怎麼選都覺得自己選錯了。所以就會一直想啊,一直想,想不明白也要想,這就又弄成強迫症了。


大致就說這3點吧,總結一下:有強迫思維,事情結果一定要有理論支撐,一定要是確定的答案,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怎麼辦?


第一、做事尋找理論支撐,這是理科思維。這個問題不大,甚至算是好的習慣。

第二、做事一定要有確定的答案,這是學生思維。學生思維問題很大,建議重點突破。

第三、不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個和理科思維有點類似,就是追求做事邏輯自洽、考慮周詳、知行合一。建議閱讀一些腦科學相關的書籍,比如《思考,快與慢》、《為與無為》;再讀一些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比如《發展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


祝探索順利。


獵旗飄


這種強迫思維,主要是容易活在頭腦中,不相信自己的內在感覺。根源於曾經受過類似情境的創傷,比如說曾經小的時候自己根據內心的感覺做的時候,受到了成人(父母或老師)的強烈呵斥或者批評,並且呵斥中還有明確的理由:不經大腦思考。所以今後生活中,就形成了不經大腦思考是不對的信念系統,從而形成強迫思維。

久而久之,這種現象逐漸變成了一個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會讓自己非常困惑,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用理論支撐,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謀劃好!很多事情其實需要內在直覺去指引的,但是和自己的思維模式又不一致。這樣就形成了內心的焦慮和困惑。

解決問題的根本首先是明確問題成因。通過不斷釋放掉最初形成這個思維模式背後的不好的感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上跟著感覺走。比如晚上想吃什麼,問問自己的感覺,然後堅定的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葉言葉語


做事要求完美,其實是童年父母對於自己的完美要求,同時自己也想在父母的面前展現完美的自己,可是內心會有自卑感,告訴內外的自己你很棒,凡事做到完美沒什麼不好,完美要求自己就可以了,不必強迫他人,因為每個人不一樣。



Queen熙爺


首先你是認真的,做事比較嚴謹。

強迫思維,是主觀的反覆出現某一觀念或思想,自我感覺沒有必要或荒謬的,但還是要想,並伴有痛苦、難受。同時有焦慮、煩躁不安。

你需要事情需要一個有力的確定答案,是追求正確答案且還必須需要有力證據證明。感覺不是強迫思維,只是不相信自己感覺的答案。這裡可能是對自己沒自信,或者經常對自己比較嚴格。

這裡可以確定,一、對思考和做事比較嚴謹。二、對自己不自信。當然做事嚴謹的人會有強迫思維,自己可以通過事實去證明自己的對與錯。要相信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相信自己會做準確,做完美。


讀心解萬事


做事要求完美,其實是童年父母對於自己的完美要求,同時自己也想在父母的面前展現完美的自己,可是內心會有自卑感,告訴內外的自己你很棒,凡事做到完美沒什麼不好,完美要求自己就可以了,不必強迫他人,因為每個人不一樣。


大王叫我來參賽


凡事都有兩面性,往好的方面講你很執著,也很謹慎,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往不好的方面講,有時過於謹慎就會顯得有點多疑,凡事都要刨根問底就會顯得固執,有時就會錯失良機。但是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的,做事憑良心,開開心心就好。


你是個好人啊


強迫思維就是強迫症,屬於比較頑疾的心理疾病,治癒難度較大,但不是沒有治癒辦法。首先要找出強迫的點位或形式來,其次就是做心理層面的垃圾清理。最後是針對性的配套訓練。


心理諮詢劉智慧


感覺本來就是有確定的結果和理論的支持慢慢培養起來的,所以不要去過度糾結,相信理論相信結果,也可以建立自信的。


吃飯3


有點完美主義


包裝廠的女廠長


做心理諮詢,找到並面對你真正害怕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