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1、父母要有利他思维和行为

父母的每个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包括最基本的家庭卫生、摆设、坐立行站都在塑造着孩子的未来。当然如果父母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孩子在未来或许会邋遢一些,也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但如果父母的行为总是自私自利的,就算能为家庭争取一些暂时的蝇头小利,长远而言,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而成为自私自利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这笔账是划不来的。所以,父母的有利他思维和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70后的父母大多是50后或40后,他们很多是不认识字的,身处那个年代的农村,我相信,家庭卫生、摆设、坐立行站或许都不会太好,甚至很糟糕,但他们的孩子却发展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淳朴的40后50后老农民身上有着天生的利他思维和行为,他们或许只会教孩子一句话“不要做坏事”,或“不要占别人便宜”,或“吃亏是福”,或“人不能懒惰”,70后的孩子们就在40后50后父母们这样的教诲和身体力行中长大,所以70后的树根都很正——正气,有正气的人,当然能有很好的未来。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2、与孩子间的沟通要有抓手

父母和孩子间沟通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沟通的抓手。父母往往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要求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孩子逆反;任何人都讨厌被人直接命令,任何人都喜欢听从自己的心声。所以,没有抓手的沟通,孩子会一直活在父母的命令中,这种沟通环境会直接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在我的课堂上,有个12岁的男生说“我和我妈妈的关系是虚伪的母子关系。”我相信这对母子的关系不糟糕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不会如此说话的。


举例:我和两个孩子之间就有沟通的抓手,我曾经带着女儿去看《狼图腾》,其中有个片段成了我和女儿间沟通的抓手,电影的主人翁带着小狼在草原上奔跑,甚至还爬山过河,我当时就和女儿说“看,这就是训练,你就是爸爸的小狼,未来爸爸也要训练你。”这画面和观点得到了女儿的确认,直到现在,我邀请或建议女儿跑步时,我都用七八年前电影中的那幅画面作为抓手与她确认,效果还不错。


我和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更大的抓手,那就是《大学》、《论语》和《孟子》。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会背诵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文字会彻底影响我的两个孩子并确保他们的人生不会偏航。孟子的“浩然正气”、“亲亲,仁民,爱物”、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和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抓手,即便四五岁的孩子都懂,这就是国学的魅力,经典的魅力。


举例:饭点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我就和他说“知所先后”,他就明白了,此时,吃饭在先,看电视在后,他不是被我说服的,是被《大学》中的“知所先后”说服的。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当他心情不好,不想搭理我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亲亲”;当他不愿意将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时,我就和他说“仁民”,当他玩兴奋了,甚至会摔玩具,我就和他说“爱物”,当他做事虎头蛇尾时,我就和他说“事有终始”,总体来说,沟通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

从小我就给儿子灌输一句话“走大学之道,生浩然正气”,每天我们都重复这句话,孩子的行为一偏差,我就问他“你这是在走大学之道吗?”孩子的情绪一偏差,我就问他“你生的是浩然正气吗?”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未来能否考上顶级名校,但这不重要,我相信在这些沟通抓手的护航下,他和她的人生是不会偏航的。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3、父母要用阅读和朗读两种形式影响孩子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出现,让真正的阅读成为奢侈品,表面上大家都在阅读,其实那种碎片化信息、毒鸡汤、短视频、听书已经让人们那颗苍白的心变得更加寡淡,更可怕的是人们不再有“没学习”的危机感,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在手机上阅读了,也看了很多哲理性的金句和视频,还能在聊天中说上几句,甚至很有成就感。哎!我该怎么说呢?当然,这是你的权利,我也不想评价。但说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我建议你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学习形式,让学习回到原点——阅读和朗读。关于阅读,不需要更多解释,大家都明白,也偶尔会去做;在这里,我希望父母能养成朗读的习惯,并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朗读有很多好处——提升普通话水平、增大说话音量、增加演讲能力、陶冶情操。这些年,跟着我学演讲的上千位企业家,很多都建立了企业内部朗读群,家族内部朗读群,保守估计,我发起的“群内朗读”已经影响了几万人,还在继续扩大。


有些书适合于阅读,有些书适合于朗读,在这里,我推荐大家朗读经典,首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当然《增广贤文》、《格言联璧》、唐诗宋词,现代散文诗都适合于大声朗读。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4、父母做好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

最好的领导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为,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最好自己能身体力行并建议孩子跟着自己做,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干的。但很多父母在后面的环节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心态和思维上,部分父母们认为,“我这么热情这么苦口婆心地教你,给你做示范,陪着你,而你却不愿意,甚至爱答不理,真辜负我的一片用心。”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我能理解父母们的失落。事实上,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是浸染,所以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一次两次就失望,不要三次五次就抱怨,不要十次八次就指责,孩子是你的孩子,他身上的问题一是来自于你的遗传,二是来自于你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父母的问题。


还是以跑步为例,有些孩子不喜欢跑步,怎么办?父母可以自己先跑起来,并和孩子分享跑步对自己的好处,再鼓励孩子尝试一下,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父母也不要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而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常陷入“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圈,美好的亲子关系就在一个个“失望、抱怨、批评和指责”的恶性循环中慢慢僵化和疏远。面对抗拒,父母要打内心深处不失望,一旦失望,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影响,孩子就能敏锐地感知到,并慢慢疏远父母,怎么办呢?继续身体力行,用持续的行动影响孩子,并伺机继续鼓励孩子尝试一下,请记住:永远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建议和鼓励,你放弃了TA,TA就放弃了世界。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抗拒的不是你的要求,而是你的情绪和沟通方式,所以父母要能时刻觉察自己与孩子沟通的行为偏差。我相信带着爱、温和、耐心、建议和商量口气的沟通一定能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跑步,但在时间上,要由短到长,在力度上,要由弱到强,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累坏,让孩子对跑步产生恐惧感,在运动方面,培养孩子的耐力比爆发力更重要。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跑步,也请不要着急,父母先做好自己,坚持跑步,100天,1000天,并继续和孩子分享跑步的感受,分享1次,10次,100次,并不断鼓励孩子尝试,3分钟,10分钟,30分钟,把结果交给时间。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5、父母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

太过挑剔和苛刻的父母或许在工作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家庭上却很难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常看到身边很多事业上的成功者,其家庭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因为夫妻双方都将工作中精益求精、挑剔苛刻的风格带到家庭中——夫妻间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也看不顺眼,于是夫与妻对抗,亲与子对抗,冷漠压抑的家庭和高大宽敞的房子形成鲜明对比。有句话说得好,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讲宽容的地方,讲理解的地方。


太过挑剔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倔强的孩子,这是很糟糕的,希望这样的父母能降低标准和力量,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太过宽容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任性甚至粗鄙的孩子,这同样不好,希望这样的父母能提高标准和力量,先拿自己开刀,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有资格做孩子的导师。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06、注意对孩子的称呼

我看到很多父母亲密地称呼孩子为“宝宝”,“宝贝”,“小*”,这当然是亲与子之间的真情流露。我建议可以在孩子3岁前用这样的称呼,3岁后的孩子就开始变得更独立了,建议少用“宝宝、宝贝或小*”这类称呼,因为宝宝和宝贝总有被庇护的感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建议少用“小*”或“小**”,因为“小”是不用担当责任的,长期称呼孩子为“小*”,会弱化孩子的担当意识,容易培养出玻璃人和草莓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个有独立性有责任感的人,请直接称呼Ta的名字,如果觉得直接称呼名字缺乏温度,就称呼Ta为“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称呼中变得更有独立性和责任感。我称呼女儿为“姐姐”、“大姐”、“大凡”、“正气大凡”、“亲爱的大凡”,称呼儿子为“大轩”、“正气大轩”、“亲爱的大轩”或“四哥”(我弟弟的两个孩子是二姐和三哥。)b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课程创始人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马克 (一当先,己复礼)

字:水镜;号:正毅中人

偶像:孔子……阳明子


2008年出版著作《虎口夺单》,2012年出版著作《舌行天下》,并在北京大学总裁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山大学总裁研修班及众多企事业单位讲授上述同名课程。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2019年出版著作:《少年正气说》、《颜氏家训》,立志在全国中小学做公益演讲,为父母演讲怎样做《智慧父母》,教学生如何《养少年正气》。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马克《智慧父母》亲子沟通的12个关键(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