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1911年10月10日晚,一场临时仓促举行的让敌我双方都措手不及的兵变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也预示着辛亥革命的开启。清政府为了迅速消灭起义,派遣了以北洋第一、四、五三镇为主力组成的清陆军一、二、三军扑向武昌,前后经过41天的激烈战斗,攻占了汉口,武昌革命军损失惨重。在这场战事中,清军战斗力表现的颇为惊人,他们的主要构成是由袁世凯亲自编练的北洋六镇组成。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袁世凯和他一手缔造的北洋新军


北洋六镇,正式名称为新建陆军第一至第六镇,是清末拱卫京畿最强的武装力量,实际由袁世凯掌控,也是后来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的前身。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决定在全国推行常备军制。同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其所辖武卫右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两镇,连同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扩编建制,于光绪三十一年练成五个镇,加上由袁世凯编练的京旗常备军(后称北洋第一镇),合称北洋六镇,也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1至6师。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小站新军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北洋六镇


北洋第一镇:

北洋第一镇的前身是京旗常备军,是由旗兵中挑选“年力精壮者”经训练而成。主持编练的为兵部尚书铁良,清廷为制约袁世凯的一大良将。京旗常备军成军虽晚于北洋其余各镇,但由于是清廷“御林军”,所以占了第一镇的番号。后第一镇统制(师长)为凤山。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何宗莲


北洋六镇当中第一镇编制最为完整,实力也比较强,不过是旗镇(以满族人为主,1913年10月1日上报人数为15738人),也是袁世凯唯一不能完全掌握的北洋军队。后凤山在广州被革命党炸死。民国成立后北洋第一镇改为陆军第一师,首任师长为何宗莲。在甲午战争中,何宗莲驻守奉天海城牛庄,曾率部数百人与日本侵略军战于摩天岭、两夹山,屡挫强敌。后因驻防察哈尔时恰逢兵变被免职调回北京任袁世凯总统府侍从武官。其接任者为蔡成勋。1925年陆军第一师并入孙传芳五省联军中,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最惨烈的南昌攻防战中全军覆灭,威名显赫的北洋第一镇就此灰飞烟灭。

北洋第二镇:

北洋陆军第二镇的前身是北洋常备军左镇,是清末新式陆军中成军最早的一镇。1902年1月,袁世凯筹集100万两军费,派武卫右军营务处的王英楷、王士珍前往正定、大名、广平、赵州等地征募6000兵丁。于1903年7月编成北洋常备军左镇。后来经过扩建,编成步队12营、马队4营、炮队2营、工程队1营和辎重队1营,员额共计19120人,并于1904年4月改称北洋常备军第一镇。1905年5月,北洋常备军第一镇被编为北洋陆军第二镇,北洋第二镇最初主官主要 分别是王英楷和张怀芝。王英楷是孙传芳的姐夫,1908年病死。张怀芝民国政府任参谋总长,1922年授陆军上将。1934年因病卒于天津。时年72岁。第二镇最后归于孙传芳,北伐后被国民军收编。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孙传芳


北洋第三镇:

光绪三十年(1904年),袁世凯借日俄战争机会,扩大北洋新军,陆军第三镇就是在这时仓促编成的。袁世凯将武卫、自强两军改编为北洋常备军第三镇,首任统制为段祺瑞。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段祺瑞


北洋第三镇绝对是袁世凯的主力和嫡系,也出了很多名人。段祺瑞其后为段芝贵和曹锟。民国后改为陆军第三师,在吴佩孚任师长时战斗力极强,成为直系的顶梁柱,为战胜奉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在与国民军和奉军作战时被彻底歼灭。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吴佩孚


北洋第四镇:

北洋陆军第四镇的前身是北洋常备军右镇,是最初的北洋三镇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袁世凯开始编练,先由保阳练军及亲军马队各营裁改归并,编成马队一标四营,三十年(1904年)正月,又添足步队十二营、炮队三营、工程、辎重各一营,并改常备军右镇为北洋常备军第二镇。1905年5月,北洋常备军第二镇被编为北洋陆军第四镇,首任统制官为吴凤岭。后民国改为陆军第四师,师长为杨善德。杨善德死后为陈乐山接任师长,成为皖系部队。1928年五月在张家口接受国军改编。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杨善德


北洋第五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清政府决定全国新军统一番号,将北洋常备陆军各镇改为陆军各镇。5月,由驻直隶(今河北)之第四镇拨来步队4营和马、炮队各一营,与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抽出的步队7营、炮队1营,合编为第五镇,以吴长纯为统制官(后由张永成继任),这是一位被忽视的抗日名将。甲午战争那会,吴长纯驻守旅顺,和日军血战六十余天,坐骑被子弹打中,而他却毫无惧色。在民国被改为陆军第五师,师长为张永成。在1927年3月南京战役中被北伐军消灭。


北洋第六镇: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起,袁世凯极力扩军,于同年十二月,奏请以武卫右军主力和张之洞创建的南洋自强军主力两千余人,加上从陆军第三镇抽调步队各标第二营(共四营)等并编而成第四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练兵处奏请,将武卫右军调集北京南苑,吸收自强军和陆军第三镇部分兵力,编练一军。四月设置,名为第四镇,旋于六月改称陆军第六镇。由王士珍任统制。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王士珍


在镇压武昌首义时,李纯接任统制,在攻陷汉阳时,烧杀劫掠,是北洋军中有名的“凶镇”。也有说其历任统制、师长大多不得善终。民国后改为陆军第六师,后成为冯国璋之嫡系。不过在1925年南下的时候被奉军缴械,之后被取消番号。


威风八面、显赫一时的北洋六镇

李纯


北洋六镇中,真正属于袁世凯嫡系的当属二、四、六三镇,装备、武器都是最好的。可以说,袁世凯是中国新式陆军缔造者。但袁世凯一死,北洋集团内部就分裂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相互对立的局面。至此袁世凯费尽心血打造的北洋六镇逐渐走向末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