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早在十几年前,高考就被人们总结出了70多项不同的功能。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每年高考的时候,全社会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支持考生参加这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汽车在那一天尽可能减少鸣笛,家有私家车的也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避免交通拥堵,给考生造成不便。更有很多单位和个人组织爱心送考,给考生一路开绿灯。就连全民健身的广场舞,也会在那几天休息一下,避免干扰考生。

我们常常说,在高考的时候,一分就是一个操场的人,每一分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十几年来挑灯夜读,十年寒窗,就是要在这一场考试中崭露头角。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也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不通过考试这条道路,在社会中有的人只要有能力,也会显露出自己的价值。这话不可谓不正确,但是要知道,没有了专业的教育作为背景支持,或者是学历认可,想要直接走向成功,这道路自然是更加艰辛的。

如今也有人考虑到高考区域分的问题,有的地区,比如山东、河南、安徽这样的高考大省,想要考入清北这样的高等学府甚至需要万中取一,而对于北京本地的考生来说,他们想要上清北虽然也需要付出努力,但是难度上还是要比高考大省轻松很多的。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这也是每年考试过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之一。不过,我们要知道,通过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走入清北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四年之后走出校门之时,或许他们的收获又会不同了。所以,人生还是公平的,只是在前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人都说高考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但是也有一类人总是例外。,每一年高考似乎都有人交了白卷,以此来抗议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考试制度。这样的人每年都有,层出不穷。来自安徽的徐孟南在2008年参加高考,他就是其中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当考试结果公布的时候,他只取得了160分的总分。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平时徐孟南的成绩很不错,即便是发挥失常,也不可能只得了这么点分数。徐孟南自己也很不满意,原因倒不是考得不好,而是他的本意只有0分,结果老师却给了他160分。

和万千学子一样,徐孟南同样是寒窗苦读了十余年。但是,高考的时候,他却希望用自己这样极端的做法,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希望引起一场教育改革。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考生这样做过,但是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教育制度不会因为他个人的牺牲而有所改变,相反的,他只会给自己的前途带来一次十分不好的影响。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徐孟南故意在考场上不认真答题,在某一科的考卷上,他写了自己的名字与考生号,留下了一句话:改变现有应试教育。高考结束之后,很多人采访徐孟南,问他是怎么考虑的,但是虽然徐孟南就这么火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自己十分后悔。大家采访他,原因并不是希望听到他的意见与建议,而是想要了解这位考生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做出这样任性的行为。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其实,徐孟南家里并不富裕,他来自安徽农村,家里供养他多年读书,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继续。徐孟南的愿望,则是希望现有的教育制度有所改变,希望对学生及早发现发展方向,定向培养。这样的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存在过,但是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变化太大,所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特别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而徐孟南自己则为这一次任性的选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来他也十分后悔,希望再去复读,可是家里早就拿不出他复读的钱来了,所以他不得已,只能去打工。有没有一技之长,徐孟南只能在流水线上做一名普通工人。几年之后,徐孟南靠着积蓄成了家,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23岁那年,他离了婚,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这时候,徐孟南彻底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靠着打工的积蓄重返校园,参加高考,并且在那一年考入了一所大专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