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宝贝,马上就要吃午饭了,不许喝酸奶啊。”

正在做午饭的我,看到郭大宝拿着一瓶酸奶又要开喝,我警告他不能再喝了,以免喝饱了又吃不下午饭。

他走开了,过了一会,拿个空瓶子过来扔掉了。

我想算了,喝瓶酸奶也不会耽误吃饭, 毕竟今天煮的是他爱吃的饺子,就没跟他计较。

“宝贝,该吃午饭了,你最爱的饺子好了。”

”不要,妈妈你先陪我玩一会儿。“

”先吃完饭我们再玩吧,要不该没力气玩了。“

”不要,我不吃,我要玩!你陪我玩小汽车“

”那我们就玩一会,玩完了就要吃饭。“

想到孩子刚喝完酸奶,得需要时间消化消化,就允许他玩会。

陪他玩了半天,让他赶紧吃饭。结果他半天不动,再催他,竟然抛来了一句”我不吃。“

忙碌了一上午,又工作又陪他玩,还得给他做饭,结果换来的竟是他这种态度。我压住内心的怒火,走进卧室关上门。我想让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气了,还有就是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过一会孩子进卧室跟我道歉,可我还是怒气未消。孩子跑到客厅,趴在小小三轮车上伤心的哭了,边哭边说”呜呜呜,还是小时候好,小时候妈妈陪我玩陪我开心,还是小时候好,呜呜呜。”

听得我又好气又好笑。他哭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突然想到曾老师曾经的一句话“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爱玩手机爱玩游戏,其实你该检讨下自己,手机是谁的?是你的,如果你把你的手机放好,孩子会玩手机吗?肯定不会。“ 同样的道理,使我灵机一动。

于是,我先去客厅,把所有的零食酸奶都收起来,然后抱起孩子安慰他。

孩子就是孩子,不论多大的委屈,只要妈妈一哄,瞬间就能治愈一切的难过。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冷静下来后,自己也开始总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饭前吃了很多零食。

郭大宝爱喝酸奶,一旦家里买了酸奶他就会一天喝好几瓶。跟他说过吃饭前不要吃零食,可是他从来不听。

对于孩子来说,美味爱吃的零食远比健康营养的饭菜更有诱惑力。

家里买的零食,都会放在他能随时看得见够得到的地方,本来想方便他想吃的时候就能吃到,现在来看,这反而是害了他。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既然孩子对于零食的摄入没有足够自制力,那就需要大人来帮助他。

首先要把零食收起来,放到他看不见的地方。如果到了可以吃零食的时间,需要由大人拿出零食给他。

本来我有时会把零食当成奖励给他,但最近看到过一篇文章写到,不能把零食作为奖励。如果将零食作为奖励,孩子很可能会为养成“以吃零食作为交换条件”的手段。

比如孩子到了饭点,可能真的由于某些原因而暂时不饿不想吃饭,但他为了得到零食,也会强迫自己去吃饭。而且后期还可能以“你先给我吃零食我再吃饭”来威胁大人。

想想真的是这样,郭大宝有时会在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比如我没时间陪他玩,他就会说“你要不陪我玩的话,我就把所有的酸奶都喝光”来威胁我。

再次就是要控制零食的质和量。坚果、酸奶、海苔等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可以每天适量摄入。薯片、糖果、膨化食品等尽量不要给孩子吃。

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吃零食而放任他吃过量的零食,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吃零食吃饱了,肯定不会好好吃饭了。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营养缺失,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还有就是控制吃零食的时间。吃零食应该在饭后。在饭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内如果吃零食,因为大多数零食含较高的糖分,可以缓解低血糖现象而暂时让人不饿,但却容易令人没有食欲吃饭。而且在饭前吃零食,也会因为利用了部分消化液,再吃饭的时候,容易使孩子消化不良。

最后就是家长自身也要减少或少吃零食。上班期间我本来基本不吃零食,但一到春节期间,尤其是在这段疫情严重期间天天圈在家里,我就会买很零食,总觉得没有零食的节假日是没有气氛的。

于是在我自己拿着零食吃又不让孩子吃零食时,他就会用那种幽怨的眼神看我,然后冷冷的对我说”妈妈,你吃东西怎么不和我分享?”我尴尬的无言以对,只好分给他一半。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这一点郭大宝爸爸做的比我好,他喜欢吃糖果,但我不让孩子吃。于是在爸爸买了糖果后,他总是藏起来偷偷的吃,不让孩子发现。

不过也有失误的时候。一天,郭大宝神秘兮兮的跑过来跟我说“妈妈,妈妈,快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很纳闷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垃圾桶里有一堆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孩子天真的问“妈妈,从哪来的大白兔奶糖?这是谁吃的啊?”我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老鼠从老鼠洞掏出来的。”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来

有人说,育儿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这句话很对,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错误时,要先看看我们自身有没有犯同样的错。

当小神兽不再是小婴儿时,他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长要及时的反省并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是我们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倒不如说是我们自我修炼的过程。孩子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既然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那就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