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寶貝,馬上就要吃午飯了,不許喝酸奶啊。”

正在做午飯的我,看到郭大寶拿著一瓶酸奶又要開喝,我警告他不能再喝了,以免喝飽了又吃不下午飯。

他走開了,過了一會,拿個空瓶子過來扔掉了。

我想算了,喝瓶酸奶也不會耽誤吃飯, 畢竟今天煮的是他愛吃的餃子,就沒跟他計較。

“寶貝,該吃午飯了,你最愛的餃子好了。”

”不要,媽媽你先陪我玩一會兒。“

”先吃完飯我們再玩吧,要不該沒力氣玩了。“

”不要,我不吃,我要玩!你陪我玩小汽車“

”那我們就玩一會,玩完了就要吃飯。“

想到孩子剛喝完酸奶,得需要時間消化消化,就允許他玩會。

陪他玩了半天,讓他趕緊吃飯。結果他半天不動,再催他,竟然拋來了一句”我不吃。“

忙碌了一上午,又工作又陪他玩,還得給他做飯,結果換來的竟是他這種態度。我壓住內心的怒火,走進臥室關上門。我想讓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氣了,還有就是給自己時間讓自己平靜下來。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過一會孩子進臥室跟我道歉,可我還是怒氣未消。孩子跑到客廳,趴在小小三輪車上傷心的哭了,邊哭邊說”嗚嗚嗚,還是小時候好,小時候媽媽陪我玩陪我開心,還是小時候好,嗚嗚嗚。”

聽得我又好氣又好笑。他哭的時候,我也在反思自己。突然想到曾老師曾經的一句話“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愛玩手機愛玩遊戲,其實你該檢討下自己,手機是誰的?是你的,如果你把你的手機放好,孩子會玩手機嗎?肯定不會。“ 同樣的道理,使我靈機一動。

於是,我先去客廳,把所有的零食酸奶都收起來,然後抱起孩子安慰他。

孩子就是孩子,不論多大的委屈,只要媽媽一鬨,瞬間就能治癒一切的難過。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冷靜下來後,自己也開始總結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飯前吃了很多零食。

郭大寶愛喝酸奶,一旦家裡買了酸奶他就會一天喝好幾瓶。跟他說過吃飯前不要吃零食,可是他從來不聽。

對於孩子來說,美味愛吃的零食遠比健康營養的飯菜更有誘惑力。

家裡買的零食,都會放在他能隨時看得見夠得到的地方,本來想方便他想吃的時候就能吃到,現在來看,這反而是害了他。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既然孩子對於零食的攝入沒有足夠自制力,那就需要大人來幫助他。

首先要把零食收起來,放到他看不見的地方。如果到了可以吃零食的時間,需要由大人拿出零食給他。

本來我有時會把零食當成獎勵給他,但最近看到過一篇文章寫到,不能把零食作為獎勵。如果將零食作為獎勵,孩子很可能會為養成“以吃零食作為交換條件”的手段。

比如孩子到了飯點,可能真的由於某些原因而暫時不餓不想吃飯,但他為了得到零食,也會強迫自己去吃飯。而且後期還可能以“你先給我吃零食我再吃飯”來威脅大人。

想想真的是這樣,郭大寶有時會在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比如我沒時間陪他玩,他就會說“你要不陪我玩的話,我就把所有的酸奶都喝光”來威脅我。

再次就是要控制零食的質和量。堅果、酸奶、海苔等有益於孩子身體健康的可以每天適量攝入。薯片、糖果、膨化食品等儘量不要給孩子吃。

不能因為孩子喜歡吃零食而放任他吃過量的零食,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吃零食吃飽了,肯定不會好好吃飯了。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營養缺失,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還有就是控制吃零食的時間。吃零食應該在飯後。在飯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內如果吃零食,因為大多數零食含較高的糖分,可以緩解低血糖現象而暫時讓人不餓,但卻容易令人沒有食慾吃飯。而且在飯前吃零食,也會因為利用了部分消化液,再吃飯的時候,容易使孩子消化不良。

最後就是家長自身也要減少或少吃零食。上班期間我本來基本不吃零食,但一到春節期間,尤其是在這段疫情嚴重期間天天圈在家裡,我就會買很零食,總覺得沒有零食的節假日是沒有氣氛的。

於是在我自己拿著零食吃又不讓孩子吃零食時,他就會用那種幽怨的眼神看我,然後冷冷的對我說”媽媽,你吃東西怎麼不和我分享?”我尷尬的無言以對,只好分給他一半。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這一點郭大寶爸爸做的比我好,他喜歡吃糖果,但我不讓孩子吃。於是在爸爸買了糖果後,他總是藏起來偷偷的吃,不讓孩子發現。

不過也有失誤的時候。一天,郭大寶神秘兮兮的跑過來跟我說“媽媽,媽媽,快來看,看這是什麼?”我很納悶的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垃圾桶裡有一堆大白兔奶糖的糖紙。孩子天真的問“媽媽,從哪來的大白兔奶糖?這是誰吃的啊?”我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老鼠從老鼠洞掏出來的。”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把所有的零食藏了起來

有人說,育兒的過程就是不斷自我反省的過程。這句話很對,當我們看到孩子的錯誤時,要先看看我們自身有沒有犯同樣的錯。

當小神獸不再是小嬰兒時,他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長要及時的反省並學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的過程,與其說是我們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倒不如說是我們自我修煉的過程。孩子像一面鏡子,能照出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既然無法改變自己的過去,那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