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最近,儿子进入了“你,我,他”分不清楚的阶段,“妈妈,过来陪你玩!”“你爸爸回来了!”“宝宝自己做饭,妈妈不陪你。”这都是儿子经常跟我说的话,类似的闹剧还很多。

我以为只是儿子分不清人称代词,没想到身边的宝妈朋友也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分不清楚。

突然想起女星孙莉在微薄也同样分享过自己的女儿小花,“妹妹现在在分不清你,我,他的阶段,所以时常会对我们说:‘妈妈,你是我女儿吗’‘妈妈,我是你妈妈’‘爸爸,我是你爸爸’”。

原来,孩子成长到特定年龄阶段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分不清楚“你,我,他”也具有了普遍性。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人类在探究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未停歇。自从自我的观念产生之日起,人们日常用语中每天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随意、定义最困难、最轻描淡写的词就是“我”“你”和“他”等人称代词。

儿童自出生开始,就在进行着自我与世界的分离并且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不同于成年人,孩子对人称代词的认知和理解同样经历了一个过程。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并不是自然的、本能的过程,而是与儿童成长环境中的认知能力有关,儿童将自己在成长环境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呈现在自己的思维当中,这种认知能力的体现也决定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而在语言的发展中,人称代词的发展具有绝对的代表性。儿童语言中代词未产生之前通过直称来表示自己,即家人称呼他的名字,如儿童说“宝宝要吃饭”等。此时儿童已经能区分自己和他人。

因为代词需要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当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自然会出现代词。在这个这个过渡期,儿童直称和自指人称代词“我”会共存一段时间。

有趣的是,在人称代词的习得过程中,学者们一致发现,第一人称“我”的出现时间最早,使用频率最高。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孩子在有了使用“你,我,他”的思维意识后,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还是会混淆,常常不明所以。为此很多家长也走上了一条傻傻的纠错之路。

“妈妈,帮我叠飞机!”孩子说。

“那你要先谢谢我。”妈妈说。

“谢谢我!”孩子很乖地复述。

“不对,不是谢谢你,是谢谢我”妈妈纠错一次。

“谢谢我!”孩子又弱弱地说了一句。

“宝贝,这样啊,你跟我一起说‘谢谢你’”妈妈二次纠错。

“不客气!”

.......

这是一个典型的妈妈纠错的案例,结果很意外,妈妈很崩溃。如果一再纠错下去,相信家长可能也会被绕进去。所以纠错并不可取,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来混乱,家长越来越气愤。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人称代词呢?有的放矢,可能会事半功倍。

1. 改变语言环境

如果孩子语言发展到开始使用人称代词,家长就应该改变自己以往的语言环境和用词。“妈妈喂宝宝吃饭”,“妈妈给宝宝洗脸”,“谢谢宝宝”等之类的用语要适当改变。

多用“你”和“我”来指代。让孩子熟悉和习惯人称代词的语言环境。

2. 掌握人称代词的学习次序

人称代词可以根据日常使用频次来有意识引导孩子。

先教孩子“我”和“你”

日常交流中,家长和孩子指代最多的就是“我”和“你”,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说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我今年几岁。”这个可以让孩子简单模仿。

再比如表达情感,可以跟孩子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让孩子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他”

一般在给孩子介绍人物或物品时可以使用到,“他是警察”,“他是爸爸”,“他在学习”等等。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长别再傻傻纠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 在情景中教孩子人称代词,配合动作,语言要简洁

教孩子分清楚“我,你,他”,最快的方式是将这些代词放入到一个情景当中,除此之外,家长要做出一定的行为指示。说“我”时,用手指着自己,让孩子可以明确目标对象。

要注意,语言要简洁,不要使用语句过长的语言,不然孩子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 不纠正,不否认

当发现孩子说错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或者否定孩子,重复孩子的话,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出正确的语言即可。

比如孩子说:“妈妈陪你玩。”妈妈可以回应:“好的,我陪你玩。”

  • 注意着重强调代词,放缓语速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强调代词,并且适当放缓语速。让孩子有时间来理解家长说话的代指对象,让孩子慢慢学会使用人称代词。

当孩子到三四岁左右时,便可以逐渐分清“你,我,他”,完成人称代词的学习过程。

当然,孩子也要面对新的挑战,比如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等。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家长学会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