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

要想自己的孩子日后能比其他孩子更出色,能比别人更自信,那么,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否则,傻傻"装聪明",只会一味的害了你的孩子。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不要对你的孩子"哭穷"

不少父母喜欢跟孩子"哭穷",本就富裕的家长觉得"哭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而经济状况不好的家长"哭穷",是希望能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不易,让孩子知道节俭和懂事。

在不少父母看来,这招很好使。但事实上,如何呢?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1、哭穷,让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欲望

韩剧《山茶花开时》的女主东柏,开了家酒屋,独自抚养8岁的儿子弼久。

弼久的棒球打得很好,学校组织去青岛参加夏令营,需要48万韩元(约合人民2800元),他担心妈妈支付不起,就说不想去,还说只有乡巴佬才会去,也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

后来妈妈知道了,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她夏令营的事,弼久说:“家里没钱啊,你经常说想做个饱死鬼都没有钱。”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虽是单亲妈妈,但开酒屋的妈妈是负担得起弼久的学费的,然而妈妈说的“没有钱”,弼久却牢牢地记在心上了。

看似懂事的背后,却以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和感受为代价。

这也让我想起身边很多家长,在孩子需要花钱时,经常这样“教育”孩子:

“你就知道买买买,爸妈赚钱那么辛苦,怎么这么不懂事?!”

“为了给你读书,你知道我们赚钱有多辛苦吗?”

“不要跟人家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什么条件,比不起。”

“家里穷,你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多赚钱,才不枉我们那么辛苦供你读书。”


所有这些用一句话表达就是:我们很穷,没钱,你要懂事。

这就是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一生的“哭穷式教育”。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2、向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很多父母对孩子哭穷,并不是因为真的穷,而是因为担心。

他们担心不向孩子哭穷,孩子花钱就会大手大脚,不懂节约;担心孩子不懂父母赚钱不容易,长大后不会努力工作;担心孩子不努力学习,攀比炫富。

教育孩子不浪费,要节俭当然没有错,但以哭穷的方式,带着威胁逼迫的味道,显然让教育变了味。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没钱、穷、比不起、不懂事,这些话会像病毒一样进入孩子体内,扎根繁殖,慢慢变异成:自卑、没用、我很差、我不值得、我配不上......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要求

;他们慎小慎微,极力讨好领导同事;他们异常“慷慨”,为成全别人过度牺牲自己。

如此看来,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投进病毒。让人遗憾的是,看到孩子这些表现,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懂事,有教养。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网上有个问题:父母经常对你哭穷是什么体验?

网友作出了回答: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在家长的哭穷下,很多孩子变得自卑敏感,恐惧胆小,他们默默承受着由父母刻意制造的贫穷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羞耻感。

3、哭穷,让孩子充满愧疚与自责

我从小就在父母的哭穷声中长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我们家会吃了上顿没下顿,也特别担心交不起学费。

我穿的衣服,大多是邻居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偶尔有新衣服,都是妈妈买的最廉价的地摊货。

稍微贵一点的零食,从来不敢跟父母说我想吃。每次交学费,我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怯生生地问妈妈要,而妈妈总会哀怨地跟我说:

“这个月又没赚到什么钱,你一学期的学费就要这么多,还有住宿费伙食费,书都快读不起了!”

“要不是你们几姐妹要花那么多钱,我们家不至于那么穷。”

“你知道我们为给你读书,挣钱有多辛苦吗?”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其实爸爸开了一家小工厂,虽然不富裕,但并没有妈妈说的那么穷。妈妈却认为,只有不停地提醒我们家里穷,才让我们懂得父母的不易,让我们学会感恩。

但被要求的感恩,让我充满了愧疚与自责。每次拿着妈妈给的钱,我都觉得异常沉重,无比内疚,却又止不住的委屈和愤怒。

长大后,在花钱这个问题上,很长一段时间,我只买便宜的,认为买便宜的,便是节约。

即使能负担得起,我也从来只敢买打折的衣服,偶尔买件好的,都内疚半天。也不敢进行投资,内心总陷入没钱的恐慌中。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4 、视野和心胸变得狭窄

我们的父母,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们习惯对孩子哭穷,也许潜意识里也想让孩子尝尝他们当年各种痛苦的味道。

让孩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自卑着他们的自卑。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所以即使现在物质充沛了,父母依然见缝插针地对孩子哭穷。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也许他们哭的不是穷,是穷的感受。

父母向孩子哭穷的时候,通常眉眼低垂,或语重心长,或哀怨无奈,或忧心忡忡,或恨铁不成钢。

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不好、我没有、我不配......这或许就是父母当年对生活,对自己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内心是否富足,与物质多少无关,而与父母对待生活和自我的态度有关。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

1、爱占小便宜的孩子难以拥有高格局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济南的孕妇,带着自己的大女儿在直饮水处,直接用饮水桶接水,旁边有位看车的大爷看不过去了,就过来劝阻孕妇。

结果这位孕妈妈不听劝阻,反而动手捶打老人,并抓伤了来劝架的路人。

在泉城济南,这样的直饮水处还有很多,大多数饮水者都是比较有素质的,但是也不乏一些和这位孕妇一样的人,带着大桶小桶接直饮水运回家,甚至有人明明住的很远,也要“千里迢迢”来接这免费的水,就是为了占那点小便宜。

看似这位孕妈妈好像确实占到了便宜,省了好几块的水钱,可是想想站在她身边目睹了一切的小女孩,我们不禁为这个孩子的未来和她腹中的宝宝感到担忧。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榜样,对孩子来讲,父母的思维和格局就奠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说,价格上的便宜,不是真正的便宜。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比单纯的“省钱”重要得多。

小便宜可能让人一时沾沾自喜,可是这种靠侵占外围人或集体利益得来的便宜,既不光彩也不持久,而这样的言行思维方式传递给孩子,更是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会从小毁了孩子的“大气”。

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相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可能就输掉了格局。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2、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更容易失去机遇

爱占小便宜的人很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更看重眼前利益,不善于从长远角度看待事情。说的难听一点,就是“鼠目寸光”。

很多人会用贫穷给自己做掩饰,但殊不知,越是只看眼前利益,就越贫穷,永远也难以跳出思维的坑。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前两年,朋友的同学想要开个小吃店。他看中了市区的A和B两个地方的店面。

只是A处的租金要比B处贵了近一倍,但地段要比B处繁华许多,属于人流量非常密集的地方,而他要开的店性质也偏向短平快,很适合A处。

不过,朋友说B处的租金要便宜近一倍,本着不冒险的原则,朋友的同学没有听周围人建议还是选择了B处。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再考虑一下再做决定,而朋友的同学始终本着“省钱”的心理,依然选择了B处,还说之后如果赚到钱了,再去A处开一家。别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结果开张三个多月,生意一直比较惨淡。他又想要回到A处去盘店。可是此时的A处租金又涨了,不仅如此,还一店难求。

而且就在他看中的A店附近,开了一家和他店铺一样的店。生意火的不得了。虽然租金比他贵一倍多,但是营业额是他的N倍。他悔得肠子都青了。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朋友和我说,这个同学吧,没什么大缺点,就是平时有点抠,还爱占点小便宜。这次他开店失利,一是选址问题,二是在经营上,太抠唆。

别人用10块钱的材料,他贪便宜非要用5块的,用户体验你说能一样吗?

一个人的视野、格局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家长们一定不能松懈!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如果从小不教育孩子是非对错,孩子的观念里这一部分就会缺失,孩子就会离正确的路越走越远,终有一天,会铸成大错。

那么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呢?

想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就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有什么样的习惯,孩子就会有模有样的学习,所以说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父母是孩子是启蒙老师,习惯成自然。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孩子将来有出息,还会感谢你当年的"无情"。

3岁半到6岁时,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孩子形成基础的规则意识。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当行为,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代价,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过规则感的建立,孩子让他知道,做了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是先从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坐地铁乖乖安检,等餐需排队这些小事开始的。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父母在这2件事上,必须要“克制”,傻傻“装聪明”只是在害孩子

3-6岁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幼儿园,很多父母还是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