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最近,兒子進入了“你,我,他”分不清楚的階段,“媽媽,過來陪你玩!”“你爸爸回來了!”“寶寶自己做飯,媽媽不陪你。”這都是兒子經常跟我說的話,類似的鬧劇還很多。

我以為只是兒子分不清人稱代詞,沒想到身邊的寶媽朋友也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分不清楚。

突然想起女星孫莉在微薄也同樣分享過自己的女兒小花,“妹妹現在在分不清你,我,他的階段,所以時常會對我們說:‘媽媽,你是我女兒嗎’‘媽媽,我是你媽媽’‘爸爸,我是你爸爸’”。

原來,孩子成長到特定年齡階段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分不清楚“你,我,他”也具有了普遍性。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從人類社會產生之初,人類在探究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方面從未停歇。自從自我的觀念產生之日起,人們日常用語中每天出現頻率最高、使用最隨意、定義最困難、最輕描淡寫的詞就是“我”“你”和“他”等人稱代詞。

兒童自出生開始,就在進行著自我與世界的分離並且逐漸認識世界的過程,不同於成年人,孩子對人稱代詞的認知和理解同樣經歷了一個過程。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語言的習得並不是自然的、本能的過程,而是與兒童成長環境中的認知能力有關,兒童將自己在成長環境中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呈現在自己的思維當中,這種認知能力的體現也決定了兒童語言的發展。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而在語言的發展中,人稱代詞的發展具有絕對的代表性。兒童語言中代詞未產生之前通過直稱來表示自己,即家人稱呼他的名字,如兒童說“寶寶要吃飯”等。此時兒童已經能區分自己和他人。

因為代詞需要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當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自然會出現代詞。在這個這個過渡期,兒童直稱和自指人稱代詞“我”會共存一段時間。

有趣的是,在人稱代詞的習得過程中,學者們一致發現,第一人稱“我”的出現時間最早,使用頻率最高。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孩子在有了使用“你,我,他”的思維意識後,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還是會混淆,常常不明所以。為此很多家長也走上了一條傻傻的糾錯之路。

“媽媽,幫我疊飛機!”孩子說。

“那你要先謝謝我。”媽媽說。

“謝謝我!”孩子很乖地複述。

“不對,不是謝謝你,是謝謝我”媽媽糾錯一次。

“謝謝我!”孩子又弱弱地說了一句。

“寶貝,這樣啊,你跟我一起說‘謝謝你’”媽媽二次糾錯。

“不客氣!”

.......

這是一個典型的媽媽糾錯的案例,結果很意外,媽媽很崩潰。如果一再糾錯下去,相信家長可能也會被繞進去。所以糾錯並不可取,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來混亂,家長越來越氣憤。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人稱代詞呢?有的放矢,可能會事半功倍。

1. 改變語言環境

如果孩子語言發展到開始使用人稱代詞,家長就應該改變自己以往的語言環境和用詞。“媽媽喂寶寶吃飯”,“媽媽給寶寶洗臉”,“謝謝寶寶”等之類的用語要適當改變。

多用“你”和“我”來指代。讓孩子熟悉和習慣人稱代詞的語言環境。

2. 掌握人稱代詞的學習次序

人稱代詞可以根據日常使用頻次來有意識引導孩子。

先教孩子“我”和“你”

日常交流中,家長和孩子指代最多的就是“我”和“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比如說自我介紹“我叫什麼名字,我今年幾歲。”這個可以讓孩子簡單模仿。

再比如表達情感,可以跟孩子說:“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讓孩子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他”

一般在給孩子介紹人物或物品時可以使用到,“他是警察”,“他是爸爸”,“他在學習”等等。

孩子“你,我,他”分不清,家長別再傻傻糾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 在情景中教孩子人稱代詞,配合動作,語言要簡潔

教孩子分清楚“我,你,他”,最快的方式是將這些代詞放入到一個情景當中,除此之外,家長要做出一定的行為指示。說“我”時,用手指著自己,讓孩子可以明確目標對象。

要注意,語言要簡潔,不要使用語句過長的語言,不然孩子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 不糾正,不否認

當發現孩子說錯時,家長不要急於糾正或者否定孩子,重複孩子的話,站在自己的角度說出正確的語言即可。

比如孩子說:“媽媽陪你玩。”媽媽可以回應:“好的,我陪你玩。”

  • 注意著重強調代詞,放緩語速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著重強調代詞,並且適當放緩語速。讓孩子有時間來理解家長說話的代指對象,讓孩子慢慢學會使用人稱代詞。

當孩子到三四歲左右時,便可以逐漸分清“你,我,他”,完成人稱代詞的學習過程。

當然,孩子也要面對新的挑戰,比如分清上下前後左右等。孩子的成長過程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點點滴滴積累而成的,家長學會有的放矢,少走彎路,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