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一)“間斷強化”的含義

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關於三隻老鼠一按開關是否出現食物的實驗。

有這樣三隻老鼠A、B、C。關在不同地籠子裡,每個籠子裡都有一個開關。

(1)老鼠A的籠子,一按開關就有食物出來,每次按每次都有食物;

(2)老鼠B的籠子則不一定,有的時候按開關會有食物出來,有的時候按沒有食物出來,食物是否出來,沒有規律;

(3)老鼠C的籠子,無論怎麼按開關,都沒有食物出來。

大家想一下,這三隻老鼠中,哪個老鼠最喜歡按那個開關?

不是老鼠C,因為每次按都沒有,自然很快就會放棄了;

但是也不是老鼠A,它只是在想吃的時候才會去按;

老鼠B按開關的熱情是最高漲的,它最喜歡去反覆觸碰這個開關,看是否有食物出來,樂此不疲。

不定期有食物出來,這就是“間斷強化”。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二)我們用在孩子身上的強化方式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實驗,第一次知道有“間斷強化”這個概念時,很真驚!這個用在育兒上,是非常好的理念。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什麼樣的強化方式?

(1)經常性的負面強化

孩子考試了,拿著一張90分的卷子回來了,生怕爸媽批評,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媽媽,我們班誰誰誰才考了七十多分。”

可是你不知道孩子的忐忑,直接接了一句:“你怎麼就知道和他比啊,就不能和考100分的人比比嗎?你看看你,天天吃的東西不少,怎麼就考不高分呢?”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還有一些話,也是有的父母常掛嘴邊的:

  • 這題怎麼又做錯了?太粗心了!重做!
  • 這字寫得像蜘蛛爬的,太難看了!
  •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傻呢,這話也不會說嗎?
  • 你到底是不是我生的?這麼點兒東西還學不會?

無論還是進步有多大,孩子問父母“我做得好不好?”時,父母都會回答:“好什麼好?還差遠著呢!”

這就如同前面實驗中說的老鼠C,無論怎麼按開關,都沒有食物出來。這裡,無論孩子如何表現,做得多麼出色,父母都只會潑冷水,只會批評和否定,從來不給一句肯定與認可。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經常聽到父母如此負面強化的孩子,大多就這兩種可能:

(a)自我否定

整天待在父母否定的環境中,整天聽著這些否定的語言,孩子越來越不自信,慢慢地從被他人否定,進入到自我否定。

認為自己確實如父母所說,就是笨,就是傻,就是不開竅。

然後,學習上不自信,工作上不自信,找伴侶時依然不自信。

這種自我否定,會深深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b)叛逆,毫不在意

有父母經常揍的孩子,越來越不怕揍。俗話說就是“打皮了”。

而天天被批評的孩子,天天聽著負面的語言,聽多了也就膩了,皮了,不往心裡去了。

隨著孩子對你批評的語言不在意,他會對你所有的語言都不在意。你說東,他可能偏偏往西;你說吃米飯,他可能就是要吃餃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

其實,孩子的很多“叛逆”不是真的叛逆,而是父母造成的。比如這種。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2)經常性的正面強化

隨著尊重孩子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會誇獎孩子的父母和老人也越來越多。只要去遊樂場、公園等有孩子的地方,身邊就不乏這一聲、那一聲的“你真棒”。

只要孩子問一句:“媽媽,我做得好不好?”

媽媽都會脫口而出:“好!做得真好!”

無論孩子唱歌唱的多麼跑調,字寫得多麼歪七扭八,球打得多麼爛,……只要孩子問“好不好?”父母都會回答“太好了!”

這就如同前面實驗中的老鼠A,一按就有食物一樣,孩子一問就能得到誇獎。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會有這樣三種情況:

(a)非常自信

因為總是得到父母的誇獎,孩子非常有自信,真的認為自己非常棒,做事情有底氣,容易做成功,也便容易得到別人的誇獎

(b)毫不在意

因為總是被誇獎,聽得多了,也就膩了,沒什麼可開心的了。

(c)抗挫能力弱

在家裡經常被誇獎,可是出去上學了,卻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不認可。孩子一直在溫室裡生活,突然遇到風雨,有可能會一蹶不振,顯得有些玻璃心。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三)間斷強化

間斷強化,用法不同,效果是不同的。

(1)錯誤的間斷強化

孩子每天的動畫片時間是20分鐘,可是孩子看完之後還想繼續看,於是問你:“媽媽,我還能再看一集嗎?”

你有的時候說“可以”,有的時候說“不可以”。這就屬於間斷強化。

答案變化沒有規律性,有可能與你的心情有關,也有可能與看動畫片的時間段有關。

這種情況,並不能給孩子好的影響,反而會對孩子成長有害。因為孩子感受不到規則,看不到你的統一性。慢慢的,你的話也會在孩子心裡失去作用。

糟糕的是,如果孩子學了你的行為方式,那麼可能會在將來讓你頭疼。比如:

  • 這個作業我不喜歡,就不做了;
  • 哪天心情不好,就不想早起了;
  • 那個工作我不想幹了,辭了。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2)正確的間斷強化

作為父母,不能孩子做每一件事都去大力的表揚誇讚;也不能孩子怎麼努力,也不去肯定讚美。

而是要根據情況,有所表揚,有所提點。

明明孩子跳舞的時候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下課後問我們“跳得好不好?”

我們如果盲目地說“非常好”,那麼孩子意識不到按照老師要求做動作才會舞姿優美;我們這樣說,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我們如果嚴肅地說“很糟糕”,那麼也有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熱情,甚至影響孩子的自信,讓孩子不再喜歡舞蹈。

我們可以說:“媽媽看到你跳得很開心,媽媽也很高興。媽媽還注意到有幾個動作,你做的和老師做的不太一樣,下節課可以認真觀察一下。媽媽相信你,只要用心,一定會跳得越來越好。

這樣說,既沒有無原則的誇獎,也沒有冷酷的批評,而是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關注、自己的狀態以及以後可以進步的地方。

這樣說,才能讓孩子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如果遇到了孩子真的取得了進步,比如考試考了滿分、書法有了提升或舞蹈拿了一等獎,我們一定要及時給予認可與慶祝。

父母正確運用“間斷強化”,有的放矢,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四)結束語

我們每天和孩子說無數句話,孩子的性格與心態也會因為這無數句話有所改變。

如果我們每天都誇,誇獎就會失去魅力;

如果我們從來不誇,孩子就會失去活力;

只有我們有的放矢地誇,孩子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斷調整,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