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今天我看了一部年代比較久遠的電視劇《大染坊》,故事發生在清末,山東周村。

清末,陳六子是個小要飯花子經常會到一家劉家飯鋪找夥計鎖子叔要飯吃, 每天僅憑鎖子叔飯店的剩飯菜,維繫著生活。 但是正值冬天,陰曆臘月初八,天寒地凍的,電視劇中有句俗話“臘七臘八,凍煞叫花”,劇中的鎖子叔讓六子當天晚上找個暖和的地方待著,六子提到一位叫苗瀚東的少爺曾給他一個白饃饃,而鎖子叔當天給他留了一塊餅,讓他留著吃,結果後來被一條狗給叼走了,當夜六子想起鎖子叔的話,讓他晚上千萬別睡著了。

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結果六子在一家門洞中,凍的快要不行了,被此家的東家給救回了屋裡,而這家開的是通和染布坊,東家姓周,不過因為當時的環境不是很好,家裡並不是特別富裕,但是卻是一家好人家,收留了六子,並且給六子起了個大名,陳壽亭,六子把周家人當成了自家人,把周家二老當成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後來六子長大成人,沒有忘記小時候給他一飯之恩,把鎖子叔兩夫妻贍養起來,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親叔親嬸一樣照顧。 還花錢僱房東給他們洗衣做飯, 年年供面,月月供柴,給他們養老送終。

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名言的字面意思就是,當你困難的時候即使有人拿一點小小的恩惠對你,在日後你也要應當加倍的報答他。

無論別人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人肯定是對你最好的人,這種人我們應該親近他,否則當你失去的時候,你就會後悔莫及。人生就是在互幫互助之下度過的,而這小小的滴水之恩,我們也要為此感恩報德,學會感恩最重要。

人生下來就要崇尚見義勇為,把助人為樂當作快樂的事,看見見利忘義的人,我們要遠離他。昨天的不快樂,會被今天的風吹散,而昨日你對別人的幫助,會被歲月永久的銘記。學會感恩,學會接納別人,學會認識自我,感化陌生的心靈,拯救弱小的生靈,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所有幫助過你的人,你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

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

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一飯之恩,換來養老送終,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

學會感恩,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

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

學會感恩,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

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