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立春前日要撒黃豆?

“節分(節分)”,是日本的一個雜節,為每個季節開始 (立春/夏/秋/冬) 的前一天,用以來區分季節變換。因為傳統中認為,季節更替之間,邪氣(鬼)容易入侵。為了驅邪,同時把積攢許久的黴運也趕出去,好好地迎接福氣臨門,傳統上總要進行點儀式,比如撒豆驅鬼。除外,在日本,這一天還會吃把福氣捲起來的“惠方卷”。

【撒豆驅鬼】

日本所謂的“鬼”跟我們指代的 “鬼” 含義略不同,多指一些作惡的惡鬼,或紅面、或青面,表情猙獰,頭上帶角,身上蓋著虎皮,手持鐵棍。而“撒豆驅鬼”這一系列的習俗還是起源於我國。

“節分”是奈良時代從我國傳入日本的,平安時代開始便有在『大晦日』這天驅鬼(追儺)的習俗,但撒豆子的習俗卻是從室町時代後興起,且直到鎌倉時代都是在過年前的“大晦日”(也就是我們的“除夕”)來進行。 在舊曆(我們的農曆) 裡,因為立春除了是冬天向春天移動的季節更替的分界線,也有新年開始的意味, 這一天的前日就如同現在的“大晦日”一樣。 所以立春前的這次“節分”才更加鄭重,並有“撒豆子”的習俗。而立夏、立秋、立冬前的“節分”已不被怎麼提及了。這個活動最初多在宮廷中舉辦,江戶時代之後,在一般庶民間普及。

傳說,用豆子打鬼的眼睛,災害厄運就會消除。用豆子,是因為穀物的生命力頑強,以及有驅魔的作用。“魔目”和“豆”的發音相同(都讀作“mame”),用豆子去打鬼的眼睛,鬼會消失“魔滅”(讀作“mametsu”)。所以驅鬼,也象徵著把各種邪氣驅走,一年無病無災。

首先,將木盒子裝的豆子在家裡供神的地方供養一下。到了這一天的傍晚時,多會把沙丁魚(鰯)頭插在柊的樹枝上並裝飾於門廳,然後 家裡人員集合起來,“年男”或者一家之主喊著口號,開始扔煎過的豆子(又叫做“福豆”)來進行驅鬼活動,把季節更替時趁虛而入的鬼(邪氣)趕出去。

“鬼は外、福は內”(鬼出去,福進來)是“節分”這一天唸叨最多的一句話。

在撒豆時,一種方式是把炒好的黃豆裝在木質的小方盒中,打開窗戶,一邊念著上面的那句話,一邊撒豆子。為了防止鬼進來,撒完後要趕緊關好窗戶。然後,抓一把剩下的豆子,吃自己年齡虛歲數量的豆子,象徵著接下來一年都會身體健康,好運常伴。當然,老人吃不了太多、小孩子又會鬧吃不夠,那麼互相勻一勻的事也很正常。

另外一種娛樂方式是家裡選出一個人,帶上鬼的面具,然後其他成員往他身上扔豆子,然後其餘步驟相同。 超市會在這個時候賣豆子和鬼的面具,就是方便有人扮鬼。現在大多是家庭中父親來扮鬼,討孩子歡心。以前都只是作為一家之長的父親或者當年的“年男”(過本命年的男性)來撒豆驅鬼。

除了煎黃豆,還有很多地區會用花生代替豆子,因為花生有殼,比較乾淨。而且撿起來容易。

除此之外,就是奔赴神社、寺院,參加相應的慶祝活動。雖然家附近的好幾個神社都在辦類似活動,但我還是去了東京的淺草寺。

在日本,神社與寺廟同存。所以這個活動在兩方都有舉辦。而寺院那一邊,大多會因為有坐鎮神明,所以認為無鬼在前,多隻保留“福進來”的部分。比如在淺草寺,因為淺草觀音前沒有鬼,所以只有“福進來”這部分。

在京都的八坂神社,有舞妓來撒豆的習俗。在東京大國魂神社(府中市),內有相撲場,所以是由相撲力士來撒豆。

【惠方卷】

所謂“惠方”,就是這一年司福德的“歲德神”(正月神)降臨的方向。他是日本人新年時期要迎接的神,每年降臨的方向不同,所以“惠方”也不同。

在這一天流行吃一種叫“惠方卷”的圓形的粗卷壽司。這種長的壽司卷象徵著“鬼”手持的棒子,祛除厄運,把福氣包裹進來,不要把好的緣分切斷……之類的意思。據說,這個習慣還是大阪那邊傳開的。

今年(2018)的惠方在“南南東”,也就說在吃粗卷壽司時應該朝向東南偏南的方向。所以,早上起來,朝向福德神降臨的“惠方”,然後一口氣吃下壽司。這樣的話,願望就能成真,半途說話了可就前功盡棄了!

“惠方卷”有加7種材料的說法和講究,因為7代表了日本這邊很看重的“七福神”,討個吉利。

每年元旦剛過,為“節分”開始準備的氣氛就開始瀰漫開了。各種惠方卷的預約活動也席捲著大街小巷的便利店、便當店、超市之類的地方……提前預約好,然後當天去取。

不過,很多賣的也都不便宜。有的人只是為了在這個時候一飽口福,材料怎麼豪華怎麼整,各種高檔海鮮往裡面一添,價格就蹭蹭蹭地上去了。風評好一些的壽司店,賣個1、2千日元一個很正常,而一些百貨店和老鋪們提供的高檔惠方卷,動輒就會賣到7、8千,甚至1萬日元一個……(現當下,1萬日元=580人民幣左右)

當然,自己在家卷的話比較隨意,強大的主婦們還會把它們捲成卡通人物的形象。喜歡甜食又愛創新的日本人,會把惠方卷變成蛋糕。黑色的蛋糕裡夾著奶油、水果、黑豆之類……

所以,或鹹或甜,或簡或奢,或自制或購買……全憑個人喜好和餘裕。但向著“惠方”討個吉利的習慣,卻隨著時代變換,一直這樣傳承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