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导读: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今天就算我们整天呆在家中,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了手机这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无论是街头巷议,还是社会八卦我们都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得到。那么,在古代的社会没有手机、网络、没有电视机、电台,交通靠牛马的时代,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呢?在这个时候“邸报”就出现了。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会浏览“邸报”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而这邸报就是古代报纸的通称。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文书和新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它是古代文武大臣以及平民百姓了解信息的主要媒介。所以本期话题我们就来谈一谈邸报的起源以及发展,邸报产生的条件又有哪些,它又是如何消失的,它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及其作用。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什么经验教训。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什么是邸报

邸报”是古代报纸的通称。邸报是古代王朝发布信息的唯一形式,朝廷每条重要的谕旨。皇帝批阅过的奏章,都由专门的官员抄录,汇总,印刷给各级官员阅读。邸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田析锡《咸平集》中。邸报的内容范围广范包括皇帝的起居言行,官员的升迁任免,文武官员的奏章等。

邸报的起源

关于“邸报”的起源,一般认为邸报起源于唐朝,在唐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朝廷的政治新闻。证实唐代的确有官方发布新闻的做法。

邸报的发展过程

1.唐代的邸报

唐朝的藩镇在京城设“邸”,(邸是一种地方驻京办事处,连接着中央和地方,重在传达朝政信息。)成为情报机关,中央政府却不敢过问。邸的负责人被称为“邸务留后使”之后各藩镇留在京城的“邸”一律被改为进奏院。邸务留后使则被改成进奏官。进奏官除了承转文书,查询政务外。还不断的给节度使搜集,提供各种军事,政治情报。以及考察办事人员的表现。这就是进奏官报。它专门提供节度使本人的阅读情况汇报,为上行官文书,其中就包含朝廷公开发布的新闻,甚至是朝廷绝密等。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2.宋朝的邸报

宋朝是邸报的兴盛时期。其重要的表现就是宋朝的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对于沟通中央和地方信息的进奏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最终全面掌握官方新闻信息的发布。

宋朝还进行了邸报改革。宋太宗时期为加强皇权,控制言路,阻止不利于朝廷的消息走漏各地。便对邸报进行制度性的改革。撤去各州郡的进奏院,而改成由中央直接控制,自此以后进奏官不再由各地委派,而是隶属门下省给事中掌管。进奏院归属给事中,实际上变成了朝廷的新闻发布机关。原本编发消息的进奏院也没有了自主权。所有的消息都由枢密院统一审核编定。

赵昇在《朝野类要》一书中,将“朝报列为文书的一个品种”,解释道:“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身省编定,请黑实搬判版,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南宋时还出现了“小报”,这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将“新闻”一词和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3.元代的邸报

元朝由少数民族建立,但是统治者却十分重视对中原先进文化以及制度的吸收借鉴。高度重视信息传播的统治者却没有建立起邸报。虽然没有邸报,但是元代也有新闻传播活动。,在元史和一些元代法律当中就有禁止新闻传播的信息。

4.明代的邸报

明朝的各省都会各自派遣提辖官在京城常驻。担任军情和各项文报的呈递下达任务,而且还从六科抄写邸报发到所在省份。如此,其管辖的部门都可以看到邸报。当时的各级衙门都有抄报的工作人员,专门抄写传下来的邸报。

明代邸报的内容,相比较于宋代更为丰富。有皇帝的谕旨、宫廷消息、官员动态、还有社会新闻等。

5.清代的邸报

清承明制,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作为邸报发行的场地。而具体的编发工作则是由通政司以及都察院下属的六科负责。

随着人们求知欲的增强,清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民间报房,当时北京的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京报的内容大致和邸报相同。京报在当时已经有专门的报房管理经营。成为具有一定发行规模的部门。

呈现出具有初步报纸的雏形。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邸报产生的必要条件。

1.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

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为邸报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邸报刚产生的时候,看的人不多,需求不大,因此没有印刷的需要。但是随着阅读人数的增加,对邸报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对邸报的数量以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候手抄写邸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在这一时期印刷术被发明了出来,也就解决了这个供需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在宋代,印刷业非常的发达。政府的许多命令都是印刷出来的。

2.政府的支持

邸报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邸报的哀败也和政府的没落有关。封建政府完善了邸报的工作机构。政府为了改善交通条件而大量的投资。以确保邸报的发行和传播,邸报的发行也有赖于良好的交通条件。“邸”派遣的常驻代表会定期把皇帝的谕旨以及官府文书写在纸上,由信使骑着快马传达给各地的长官。唐朝以后,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邸报的传送更快了。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邸报的消失

邸报的历史悠久,其存在这么长的时间。最后却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邸报的消失和晚清时期所遭受的侵略有所关联。清朝末年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纸。以此来进一步侵蚀中国人的思想。而随着中国的一步步沦陷,侵略者在华取得各种的利益,外国的报纸在中国开始迅速发展,中国近代的报纸也随之而产生,报纸的内容范围广泛,邸报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而且邸报都是官方办理、官方运营,在发行有保障的同时也阻断它的创新之路。因此,当西方的报纸进入中国,它也只能被淘汰。西方报纸的丰富多彩,资料全面是它所不能此的。

邸报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1.封建王朝统一的手段

在唐朝,西汉发展的历史上,邸报关系着封建割据。西汉时期的王国,唐朝的藩镇。都是封建割据的产物。最后唐朝虽然灭亡了。但是邸报却因为其传达信息的独特价值而存活了不来,而且成为了中央政府传递信息的有效武器。维护了国家政令的统一。

2.没有舆论监督的功能

现代的报纸除了传递信息之外。因其传播的广泛性。还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在古代由于邸报都是政府出版运营的。都会保障政府的利益,因此也就没有舆论监督的作用。

邸报的价值

从现存的邸报而言,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1.信息传播的价值

邸报是我国报纸的起源,邸报的出现满足了古代官员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了解朝廷的动态以及相关的政策。对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政令的贯通无疑有了很大的作用。

2.文书档案的价值

邸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涉及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相关谕旨以及有关官员的升迁,任免和朝廷的法令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皇家档案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资料。

由此可见邸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文书档案价值。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总结

邸报作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报纸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了它独特的价值,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传播了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保障了政令的畅通。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邸报无论形成还是发展都处于封建社会。其内容包括官员的任免、政府的相关命令等。因此,也就成为了古代官员了解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邸报还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历代王朝都将其作为修史的参考资料。邸报作为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运营形式都是官方编辑印刷读者稀少。毫无创新可言。最后随着清朝末年,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内容相比较于邸报更加丰富多彩,邸报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从邸报的发展过程来看,从它的辉煌到它的没落。其衰败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有句话说的好:“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邸报的没落在于固步自封,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注重创新一味的守旧。导致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邸报”现代报纸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