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阿多尼斯之死》是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1485~1547年)早年繪製的,當時他還受著威尼斯畫派,尤其是他的老師、威尼斯文藝復興的大師喬爾喬內的影響,《阿多尼斯之死》這幅畫取材於阿多尼斯的古典神話,一個美貌少年(畫左)在垂死前俘獲了維納斯(畫面中間人物)的心,在死後被複活,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當維納斯知道他死的消息後,她的侍女懇請潘神(最右邊有鬍子的人物)不要在這個悲傷的時刻再吹他的排簫了,這個構圖——前景理想化的3個裸體和寧靜的風景形成對照——呼應了喬爾喬內的作品,也是典型的威尼斯人對豐富色彩和光的感知,皮翁博的畫既美麗又和諧,但畫中也有一點暗示他以後會採用更加弱化的色彩。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在這幅畫中有一種可愛溫柔的光的相互作用,除了喬爾喬內的影響外,畫中還有更多的東西:離開中心的人物群,扭轉的頭部,手指的方向等,都顯得比更早的文藝復興作品更具動感,他的技巧使得每個裸體都成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寫生研究,這些裸體有著雕像般的紀念性,這是由皮翁博從文藝復興對雕塑的興趣發展而來,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在他職業生涯的後半段,也就是定居羅馬的時期,他進一步發揚光大了這一點;同是16世紀的《有聖哲羅姆的風景》這幅畫的構圖和《阿多尼斯之死》相似,只是前者沒有裸體人物,畫面顯得很空曠,它是帕蒂尼爾(1480~1524年)所畫,他出生於比利時南部,可能是布維涅,1515年,據記載他加入了安特衛普的畫家行會。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接下來帕蒂尼爾在安特衛普度過了生命剩餘的短暫時光,1521年,丟勒成為了帕蒂尼爾第二次婚禮的賓客,並在同年為他畫了肖像,這樣我們獲得了他外貌的清晰形象,丟勒描述他是“一位優秀的風景畫家”,這也是帕蒂尼爾作品最打動人的方面,他是第一位在畫作中給予風景和人物同等重要性的佛蘭德斯藝術家。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皮翁博作品《阿多尼斯之死》

相對於風景的寬廣,他的人物常顯得較小,這是對寫實主義細節和理想主義抒情的結合,《有聖哲羅姆的風景》講述這位聖徒治癒獅子的傷爪而馴服這頭獅子的故事,當觀賞者俯視這幕場景時,機智的構圖會把眼睛先引向聖哲羅姆,然後視線才會漫遊背景中展開的風景,畫作有種陌生的夢幻品質,

我俯視欣賞畫家油畫中的裸體風景,享受3個裸女突如其來的動感美

帕蒂尼爾作品《有聖哲羅姆的風景》

這也在他的作品《卡戎渡過斯堤克斯河》中體現明顯,通過使用閃亮透明的光,畫家強調了這點,帕蒂尼爾只有五幅署名畫作,但依據風格有很多其他作品可以合理地歸於他的名下,他也和其他藝術家合作,為他們的作品繪製風景,他和他的藝術家朋友馬蘇斯合力完成了《聖安東尼的誘惑》,帕蒂尼爾對風景的描繪和他超現實、充滿想象的作品強烈地影響了繪畫史中風景元素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