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有沒有興過“文字獄”文字獄,都有誰被殺?

白羽居士


我認為是興過”文字獄“的,朱元璋所殺文人的數量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詩人高啟因為一篇文章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與高啟合稱“四傑”的楊基死在了勞役場上,張羽被流放之後投河自殺,徐賁在牢獄中慘死。與高啟並稱“十才子”之一的謝肅被殘殺,此外還有張孟兼、杜寅、孫賁、蘇伯衡、王紱、傅恕、王彝、張宣充軍,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被迫選擇自殺,就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都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只有宋濂在皇后與皇太子的力保下,才保住了性命,但是宋濂的兒孫卻沒能逃過此劫。

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朱元璋殺胡惟庸

胡惟庸不該貪心,更加不該迷戀權勢,甚至想要謀取天下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胡惟庸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真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朱元璋為什麼殺徐達

現在比較流行的證據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

朱元璋殺藍玉

首先,要說的就是藍玉的性格特徵,藍玉雖有膽有謀,屢次立下戰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個有膽識的將士,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視他的地方。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性格卻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在軍營中擅自提撥士兵,私自培養自己的軍中勢力;在眾多大臣面前不顧皇帝的威嚴竟說出“我難道不配當太師嗎”的糊塗話;在回城的關口,由於守關口的衛兵沒來來及開門,竟毀關而入......

以上這些舉動都能看出藍玉魯莽、衝動和囂張跋扈的性格。其次,藍玉對身邊的人太過於信賴,同時說明他太單純,藍玉跟太子的關係一直不錯,他有次向太子提起朱棣這個人雄心很大,早惦記著皇位了。然而,太子卻在朱棣面前提起了這件事,朱棣對藍玉痛恨至極,並開始挑撥藍玉與皇帝的關係。最後的一個原因,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去世,皇孫朱允炆年幼,皇位沒有了繼承人,朱元璋擔心自己的皇位被被別人奪去便苦心積慮地想要把身邊礙事之人都除去。

據《明史•文苑傳》的詳細記載,朱元璋所殺文人的數量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詩人高啟因為一篇文章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與高啟合稱“四傑”的楊基死在了勞役場上,張羽被流放之後投河自殺,徐賁在牢獄中慘死。與高啟並稱“十才子”之一的謝肅被殘殺,此外還有張孟兼、杜寅、孫賁、蘇伯衡、王紱、傅恕、王彝、張宣充軍,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被迫選擇自殺,就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都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只有宋濂在皇后與皇太子的力保下,才保住了性命,但是宋濂的兒孫卻沒能逃過此劫。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流浪的小白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有沒有文字獄,正史並沒有記載,是一個比較爭議歷史問題。對文人志士並沒有過多的殘殺,但是他殺過的開國大臣倒不少。

朱元乞丐出身,使得性格比較怪異,好的方面果敢理智,節儉,剛毅,會用人。壞的方面自尊心強又自卑,生性多疑,對待開國元老極其殘忍。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將領幾乎無一倖免,都被他殘忍殺害,馬皇后死了以更是變本加厲。殺害的比較著名的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男爵有23位,子爵有11位,伯爵12位,侯爵79位,公爵25位,都是開國

英雄。


幸福來自生活


假的!從來沒有!

有很多野史說,朱元璋因為當過和尚,很討厭別人提到他這段往事,誰提到光啊、禿啊什麼的就胡亂殺人。這些傳說都是子虛烏有的。各種版本的朱元璋 “文字獄”故事都不見於官方檔案,同時代的人流傳下來的各種記錄也沒有提到過,而是兩百多年後的野史中才出現的。然而經過後代學者考證,幾個流傳最廣的“文字獄”故事的當事人都不是死於“文字獄”。

比如,清朝乾隆年間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中摘引《閒中今古錄》說:“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帝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雉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遂斬之。

經考證,杭州地方誌裡面記載,徐一夔在朱元璋去世之後還在杭州做地方官。在朱元璋死後,他還給別人寫過墓誌銘。此則故事為假。

再比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還是引用《閒中今古錄》說著名僧人釋來複的詩句中“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之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

根據明朝檔案記載,釋來複是因為捲入胡惟庸謀反案被殺,與寫這首詩無關。

總之,凡是能夠考證的朱元璋文字獄故事,都被考證為假。有一些無法考證的野史故事,沒有時間和背景,被殺者的生平不見於歷史記載,也並不可信!

但是朱元璋晚年為了鞏固下一代的統治確實殺了很多開國功臣是真的。

朱元璋殺的功臣有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馮勝、宋濂、傅友德等,幾乎殺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其中權高位重的唯一留下的忠臣只有湯和了。




縱情山海間


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暴虐成性的君王,秦朝隋朝也都因此覆滅,和他們比起來,朱元璋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殺功臣搞特務,興文字獄,殘害了多少忠良,為什麼明朝沒有成為短命王朝,還能維持上百年的統治。

朱元璋真的是暴君嗎,他殺功臣搞特務機構坑的是誰,坑的不都是官員,官員被限制得越多,百姓其實就過得越好。他和秦始皇是有本質區別的。

秦始皇橫掃六國,對於六國百姓來說他是侵略者,是破壞他們安定生活的罪魁禍首,而且作為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是極其不穩定的,制度都是需要開創的。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是在元朝的統治禍害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起義的,對於百姓來說,他是救世主,而他也沒有讓百姓失望,打仗權斗的時候心狠手辣,處理政務的時候宅心仁厚,怎麼治理國家,他也有了前面幾個國家的參考。

朱元璋出身民間,他深知百姓疾苦,在他的統治時代,老百姓的生活有很大的自主權,明初的基層統治是有裡甲、鄉老和糧長相互結合構成的,農民可以自主處理基本事務,稅收非常低而且永遠固定,這嚴格限制了政府在基層的權利,他們沒有了剝削百姓的名目。並且當時有一個奇特的規定,但凡被定罪的官員,只要百姓為他申冤,當即無罪釋放,並且官復原職,而沒有罪的官員,百姓可以組織將其押解進京上告朝廷。

而且,其它朝代,上奏都是官員的特權,朱元璋統治時期卻是無分貴賤只要你會寫字的,就可以上奏提出自己的訴求,朱元璋還非常認真的看了老百姓的申訴,並且滿足了他們,在封建統治時期,讓百姓自治,不剝削他們是統治者最大的善意。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的這些舉動充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得到百姓的擁護,他殺了多少武將抄了多少文人的家對百姓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讓他們豐衣足食了。

王朝滅亡有兩個重要條件,一個是民心,這個朱元璋完全不用擔心,他絕對是中國歷史上對農民最好的統治者了,哪個農民不希望他長命百歲;一個是皇帝掌握的權利,我們前面提到了朱元璋登基之後就殺掉了跟自己征戰的功臣,他這樣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就是心理變態殺著高興嗎,當然不是,他這樣做是為了將這些臣下的權利收回到自己手中,再分配到自家。

朱元璋在朝堂之上做的事情再齷齪都不會動盪到社會根基,當時天下已經相對安定,一個功臣的死去,必將迎來一個新人的崛起,而朱元璋提倡休養生息,他讓百姓走出了元朝殘酷統治的陰霾。他之所以會被寫成殘暴不堪的君主,主要還是因為寫他的人正是被他壓迫的知識分子階級的,而朱棣上位之後改寫明史也抹黑了朱允文、朱標,甚至包括朱元璋,還是滿清修史的人看寫得實在過分了沒有照著抄錄。


跟班兒影視剪輯


大家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估計都要問:“文字獄”不是清朝的嗎?怎麼明太祖也有文字獄,是不是搞錯了?事實上,“文字獄”歷朝歷代都有。只不過以清朝的為最為廣泛,最為血腥,也最為大家所熟知。

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獄實在是有些無厘頭,如果說有的文人諷刺朝政或者心懷元朝,或者故意如此,那麼他們被殺了還多少有點咎由自取的意思。但是,下面幾位文人 是在是死得有點憋屈。

朱元璋的老鄉詹希原字寫得很不錯,南京的皇宮剛剛建成,朱元璋就給安排了給午門題字的任務。詹老鄉回家養足精神、提氣揮毫,飽蘸濃墨,一氣呵成“午門”兩個字,端的是瀟灑漂亮,拿去給朱元璋一看,朱元璋大喝“推出去砍了”。詹老鄉一聽就崩潰了。給你寫字,您不給錢就算了。幹嘛還要砍人?朱元璋冷笑道:“你這“門”字最後一筆居然還帶了個“勾”,你是當官進門了,我大明朝的門卻讓你給從裡面關上了,你是不打算讓其他的才子門進不來門了不是?於是,詹希原帶著委屈帶著不服到閻王爺那裡告狀去了。

天下的才子們還敢不敢進朱家門我是不知道不知道,沒過幾天一個有名的和尚來複,登門來到宮裡被請進宮裡,再也沒回去過。估計是朱元璋想重溫複習一下當年做和尚時期的功課。吃午飯的時候,朱元璋忽然想考考和尚的文學功底,就讓和尚賦詩一首,寫不出來不許吃飯。和尚憋了半天寫了一首詩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朱元璋瞪起三角眼一看,“殊”,歹朱。你小子不是好東西,我請你吃飯,你敢罵我。砍了。可憐和尚連殺頭飯都沒吃上,也去找閻王告狀了。如果他跑得快,沒準還能追上詹希原。

事實上,朱元璋還真是不負“歹朱”之名,他後來還真是殺起人來,一發不可收拾。因為這種事被殺的文人去閻王那告狀都排起了長隊。

“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這首詩是御史張尚所做,做夢都想當官,肯定不是好東西,被關進監獄後死掉。

“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好嘛,不但不去歌頌國富兵強,還攻擊國家募兵政策,居然惦記人家小寡婦。殺了這個僉事陳養浩。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你膽敢罵我當過和尚,不殺你實在說不過去。

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居然偷偷從遠處看我帝王的“非”,好大的膽子,殺。

下面還有長長的名單,實在不敢往下列舉了。想想本人自打寫頭條號文章以來,文章中出現了不知道多少“特殊”“殊榮”“緋聞”“僧人”之類的詞語,估計都夠千刀萬剮的標準了。真是提起筆都讓人哆嗦。大臣也怕了,皇帝您想殺人也不是這麼個無厘頭的搞法,您把敏感詞挑出來,我們製作一個關鍵詞表格,我們按照這個格式寫還不成嗎?這個辦法出臺以後,因為寫錯字,敏感詞而掉腦袋的才少了很多。

值得一提是,這麼多被殺的文人中有高啟高季迪,算是死的比較冤枉。實際上“歹朱”還是比較欣賞他的,高啟在戰火不斷,群雄逐鹿的時候躲避到了吳淞江北的青丘浦,一直住在岳父家裡。洪武二年(公元1370年),高季迪奉命到南京修《元史》當上了編修官。修史完畢,又給目不識丁的功臣子弟們當老師。朱元璋聽過高老師的幾節課,覺得高老師人不錯,當場就任命他為戶部右侍郎。高啟卻單面拒絕了,理由是“自年少不敢當重任”。我還太年輕,沒資歷,沒經驗,幹不了。其實還真的是怕了“歹朱”。

朱元璋眯起帶血絲的三角眼,沒有當場發作。你好歹替朝廷幹過活,出過力,去吧。高季迪當時算是逃過一劫,如果他能夠從此隱姓埋名,不再出現在朱元璋的視線裡,估計下半輩子會平平安安的。事實上,因為此事,朱元璋特設了一個新的罪名“寰中士夫不為君用科”(非暴力不合作罪)寫進《大皓三編》中。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籍其家,不為之過!

看到沒,皇帝教你當官,你不當,不識好歹。不聽話的,不合作的統統死啦死啦滴,不過分。

六年後(公元1373年),還以為沒事了的高啟受朋友魏觀的邀請,欣然揮筆寫了一篇《上梁文》,裡面絕對沒有出現“歹朱”“僧”“扉”之類的詞句。但是,這篇文章被朱元璋看到了,好哇,老子讓你當大官你不來,一個小小的魏觀請你寫作文,你就屁顛屁顛跑來了?既然你把腦袋伸出來被我瞧見了,那就新賬老賬一起算吧。

朱元璋把高啟、魏觀全抓起來殺掉。《明史》記載,朱元璋作為兇手,還要親自到刑場去觀刑。魏觀被腰斬後,一時還不能死去,他用半截身子蘸著血在地上寫了三個鮮紅刺目的“慘字”。

這是朱元璋對不願順從的文人發出的最嚴厲警告。

然而,幾百年後,我在細細品讀明初高啟那些花團錦簇的秀美詩篇時,腦中還不時地閃過南京十字長街上的那一團團血汙,令人扼腕嘆息。


白羽居士


朱元璋文字獄的誘發原因還得從朱元璋的身世說起,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朱元璋幼時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當起了和尚。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在朱元璋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的朝代來到後,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於“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彙,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彙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而這樣的一場猶如“焚書坑儒”般的文人浩劫卻在歷史中無從記載,這也是從野史中才得知的,可見朱元璋的懷疑心是有多大了。但是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並沒有那麼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瘋狂de皮皮蝦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關於明太祖朱元璋興“文字獄”殺來複、徐一夔、高啟等故事流傳甚廣,朱元璋因此被扣上性格暴虐的帽子,但是我想說的是請別拿“文字獄”來黑朱元璋,別再汙衊他了!

1、朱元璋殺來複只是個惡作劇般的玩笑。傳聞朱元璋因為來複有首詩中有“殊域”二字,“殊”意為“歹朱”,觸怒了朱元璋,於是將來複賜死,但實際上朱元璋看到“殊域”確實很生氣,但是他並沒有將來複刺死,其實是開了個惡作劇般的玩笑。

2、朱元璋殺徐一夔,時間不符。傳聞徐一夔因一篇賀表中有“光”“生”“則”三字,被朱元璋斬殺,實際上徐一夔被證實死於建文二年,根本不可能死於洪武年間的文字獄。

3、朱元璋朱元璋殺高啟,實屬錯殺。傳聞高啟因拒絕朱元璋的高官封賞而被腰斬於南京,實際上高啟是因魏觀被誣告謀反,而高啟牽連其中被錯殺。

陳學霖所著《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可證實明太祖“文字獄”實則是弘治至萬曆年間野史,荒誕可笑,不可信。


影視優創


個人挺喜歡朱元璋這位皇帝的,他是有興過文字獄的,下面我就從他的處身來介紹一下吧

朱元璋出身淮西貧民,曾入皇覺寺為僧,從他投入"紅巾軍",到建立了大明政權,戎馬征戰十幾年。他的成功,得益於身邊一批運籌帷幄、能征善戰的淮西文臣武將。朱元璋稱帝后將這些開國功臣都封以高官貴爵。他們中間文臣以李善長、胡惟庸等為中心,武將以徐達、唐勝宗、藍玉等為中心,組成了勢力強大的"淮西幫"。


“雲奇告變”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報告給朱元璋說,他們家裡的井裡頭長出石筍來了,這是出了祥瑞,請朱元璋到家裡來觀看。朱元璋駕出皇宮,到皇宮附近的胡惟庸家去。忽然路上有一個人,騎著馬衝過來了,攔住車駕,說不出話來。衛士遂把他抓到地上打,把那人胳膊都打斷了,胳膊還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到有問題,一定是那兒發生了對我不利的情況。於是朱元璋登上城牆,看到胡惟庸家裡刀槊林立。這個被打的人叫做“雲奇”,這就是所謂的“雲奇告變”。
胡惟庸案
胡惟庸,濠州定遠縣(今屬安徽)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 胡惟庸當了丞相後,飛揚跋扈,獨掌生殺大權。他竟敢拆閱呈給皇帝的奏摺,徑自處理,對不利自己的奏摺隱匿不報;他還時常不奏報朱元璋,獨斷專行官員的生殺升黜大事。他還在朝廷中不斷培植私人勢力,並拉攏軍界。於是他的門下出現了一個文臣武將齊集的小集團。朱元璋為此深感不安,皇權與相權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時對和胡來往密切的官員也進行抄家滅族。以後又幾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殺。著名儒臣、文學家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也病死於途中。此案延續了10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30000多人。

藍玉案
藍玉,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為大將軍,屯薊州。後因南征北戰平定邊疆有功,被封為涼國公。但藍玉為人驕橫,霸佔民田、廣蓄莊奴,有許多義子仗勢欺人。他還私自佔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這是一種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後更甚,曾天晚回師夜經喜峰關,城門不開,遂毀關而入。他與馮勝、傅友德,這兩個大將一起去徵雲南,回來以後,他們兩個人都被封為太師,藍玉自己被封為太傅,藍玉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曾對其多次申斥。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將領控告藍玉"謀反"並嚴刑拷打成案。藍玉下獄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籍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不但藍玉全家被殺,受此案株連被殺的高官,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25000人。 該案與胡惟庸案合稱為胡藍之獄。
其他案獄
而在“胡藍之獄”後,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定遠侯王弼,居家嘆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測,我輩恐無噍類了。”為這一語,又奉詔賜死。宋國公馮勝,在府第外築稻場,埋甔地下,架板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聲,走馬為樂。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訐勝家居不法,稻場下密藏兵器,意圖謀變云云。明太祖遂召勝入,賜酒食慰諭道:“卿可安心!悠悠眾口,朕何至無端輕信?”言下,甚是歡顏。勝以為無虞,儘量宴飲,誰知飲畢還第,即於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數刻即亡。 總計明朝開國功臣,武將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鄧四公,都死在胡藍黨獄以前,沐英留鎮雲南,在外無事,得以考終。湯和聰明,見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還鄉,絕口不談國事,所以享年七十。



青龍視頻剪輯


朱元璋文字獄

朱元璋是歷史中非常有名的一個皇帝,他在政績上面幾乎趕上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當然因朱元璋的“文字獄”也和秦始皇當年的“焚書坑儒”有的一拼。

朱元璋圖片

朱元璋文字獄的誘發原因還得從朱元璋的身世說起,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朱元璋幼時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當起了和尚。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在朱元璋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的朝代來到後,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於“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彙,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彙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而這樣的一場猶如“焚書坑儒”般的文人浩劫卻在歷史中無從記載,這也是從野史中才得知的,可見朱元璋的懷疑心是有多大了。但是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並沒有那麼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朱元璋殺胡惟庸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原名朱重八,是明朝時期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最勤勞的皇帝之一。胡惟庸,明朝時期朱元璋的一位大臣,曾經擔任過丞相。最終朱元璋殺胡惟庸為結尾。

胡惟庸畫像

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做官的,一直升任到陳翔。胡惟庸為人度量狹小,他為官後不斷排除異己,在很多事情上都獨斷專行,甚至都不會請示朱元璋。劉基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朱元璋能夠登上皇位可以說離不開劉基的出謀策劃,但是由於劉基與胡惟庸對著幹,不與他同流合汙,導致劉基只封了一個很小的官,劉基就非常傷心就回鄉了。回到家鄉之後不久,劉基就生了重病,胡惟庸派人前去慰問,結果剛剛出門不久,劉基就去世了。一代忠臣就這樣被害死了。

這樣的事情讓朱元璋有一種宰相掌權,皇權旁落的感覺。有一天胡惟庸邀請朱元璋去他們家裡做客,朱元璋很是高興就打算坐馬車去,結果正要上馬的時候他的太監緊緊地拉住韁繩,並且雙手指著胡惟庸家裡的方向,朱元璋一看馬上就明白了,他登上城樓,結果看到胡惟庸家裡都是兵馬,於是震怒,下令殺死了胡惟庸。

這就是朱元璋殺胡惟庸的故事,胡惟庸不該貪心,更加不該迷戀權勢,甚至想要謀取天下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胡惟庸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真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朱元璋為什麼殺徐達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徐達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說朱元璋得天下,徐達居功至偉。而這樣一位名將,傳說是被朱元璋賜死的,為什麼朱元璋要殺徐達呢?

徐達畫像

現在比較流行的證據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野史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徐達病了,大夫為徐達看病之後回報朱元璋說病的比較嚴重,是背部長瘡,尤其不能吃鵝肉。於是朱元璋派人為徐達送去了一隻燒鵝,徐達看見以後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就將這一隻燒鵝吃光了,不久就死了。

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不知道,實際上史書中沒有記載朱元璋殺徐達,因為徐達為人正直忠勇,他對朱元璋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同時他為人十分低調,在明朝建國以後雖然他功勞最大,但是從來不張揚,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徐達是朱元璋的兒女親家,兩家聯姻在一起。

所有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來看,朱元璋是沒有殺死徐達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就是因為徐達的功勞太大,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實際的史書中記載,由於常年征戰,徐達身體在建國以後一直不好,最終病死。

朱元璋殺常遇春老婆

坊間傳言,一代名將常遇春雖然身經百戰,卻是實實在在的“妻管嚴”,對妻子的話言聽計從。世人也編撰了一些常遇春“妻管嚴”的故事,為後世人流傳。其中以“朱元璋烹食常遇春老婆”流傳最廣。

常遇春“妻管嚴”形象

據載,朱元璋對常遇春這位開國大將非常器重。常遇春久來未能得子,朱元璋便將自己的兩名宮女贈予常遇春,希望常遇春能夠早生貴子。然而,常遇春老婆是個有名的悍婦,常遇春哪敢動歪念頭,那兩名宮女對常遇春老婆的彪悍事蹟也早有耳聞,對常遇春一直畢恭畢敬。 有一天早上,常遇春起床後梳洗上朝。那兩名宮女也在旁伺候梳洗。常遇春見其中一位宮女的手皮膚很白,便順口誇讚了一句,後便匆匆上朝去了。等晚上下朝到家之後,發現那名宮女的手已經被砍下,並裝在一個盒子裡,放在常遇春的面前,常遇春被嚇得臉上煞白。接連數日,常遇春魂不附體,在朝中也像個行屍走肉般無精打采。 朱元璋察覺了常遇春行為異常,便叫來詢問,常遇春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和朱元璋講述了一番。聽罷,朱元璋邀請常遇春到後宮喝酒消愁。喝酒的時候,身邊的侍者端上一盤湯來,朱元璋介紹說,這是“妒婦湯”,常遇春也沒聽懂到底是什麼湯,便嚐了一些。 酒罷,回家的路上,發現朝中的大人都拿著一個小包裹,常遇春好奇,上去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皇上今天給各位大臣分肉了,常遇春並未多想,徑直回家去了。 到了家裡,發現妻子莫名失蹤了。原來,朱元璋乘常遇春喝酒的間隙,讓人把常夫人殺了,而且大卸八塊,分發給各位大臣,那碗妒婦湯也是自己的老婆的人肉湯。有傳言,常遇春也因此被嚇出了癲癇證,久治不愈。

朱元璋殺藍玉

藍玉,明朝功臣,位高權重、有勇有謀,為明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是朱元璋身邊的紅人,如此令皇帝信賴的人,但結果卻慘遭剝皮的下場,是怎樣的情況下會讓皇帝動殺他的念頭呢?

藍玉像

首先,要說的就是藍玉的性格特徵,藍玉雖有膽有謀,屢次立下戰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個有膽識的將士,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視他的地方。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性格卻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在軍營中擅自提撥士兵,私自培養自己的軍中勢力;在眾多大臣面前不顧皇帝的威嚴竟說出“我難道不配當太師嗎”的糊塗話;在回城的關口,由於守關口的衛兵沒來來及開門,竟毀關而入......

以上這些舉動都能看出藍玉魯莽、衝動和囂張跋扈的性格。其次,藍玉對身邊的人太過於信賴,同時說明他太單純,藍玉跟太子的關係一直不錯,他有次向太子提起朱棣這個人雄心很大,早惦記著皇位了。然而,太子卻在朱棣面前提起了這件事,朱棣對藍玉痛恨至極,並開始挑撥藍玉與皇帝的關係。最後的一個原因,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去世,皇孫朱允炆年幼,皇位沒有了繼承人,朱元璋擔心自己的皇位被被別人奪去便苦心積慮地想要把身邊礙事之人都除去。

以上三點,正好也使朱元璋堅定了自己殺藍玉的想法,錦衣衛揭發藍玉有謀反的想法,想在朱元璋經過的路途中把他殺掉。藍玉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即使想要平反也是無濟於事了。

朱升是被朱元璋處死的

朱升何許人也,一看他的姓氏可能很多人就會多多少少的能猜到,他應該是明朝人,確實如大家所料,朱升是明朝人,而且還是明朝開國的一代歷史功臣,它在文學和軍事方面都非常有造詣,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間,曾經為朱元璋的江山社稷出謀劃策。

朱升銅像

據說朱升在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學館裡面求學,到了19歲就有了秀才的稱號,他也曾經在家鄉開館講學,它喜歡研究星象變化以及占卜的方法,後來還曾經出過一系列關於星卦的書,

其實早在朱升24歲的時候就寫過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墨莊率意錄》,這些足可以看出朱升深厚的文學功底。朱升的博學多才和見多識廣為自己贏得了很大的影響力。

公元1357年,朱元璋包圍徽州城的時候,朱升為了百姓能夠免受生靈塗炭之苦,冒死前往城下,說服守城的將領讓其歸順投降,朱升與明朝的淵源從這裡拉開了歷史的序幕,第二年朱元璋攻打婺源的時候,久攻不下,很是煩惱,三軍大將鄧愈提議請出有諸葛亮美譽的朱升。

看看他有何良策,朱元璋親訪朱升住所,朱升提出了天下聞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的計策,還從戰略了上給了朱元璋一系列建國的策略,這些建國策略不但展示了它強大的軍事思想,而且為統一中原,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元璋稱帝后,朱升繼續充當謀臣,於應天府中擔任要職,其政治地位與開國元老相當,而朱元璋也對朱升的人品稱讚有加,朱升為官在朝十年,功績卓越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即便如此深諳君臣之道的他,早已料到朱元璋對於功臣肯定是要進行屠殺的,於是在洪武二年,朱升以年邁不能為國效力為由,想要辭官隱退,朱元璋以他功績卓越為由,想要重封與他,但朱升執意不肯受封,退隱後的朱升去了南龍港,並於洪武三年安靜的走完了他富有傳奇的一生。


天滅哥


文字獄古已有之,孔子做魯國司寇時誅少正卯,漢武帝為李陵事腐司馬遷,嵇康以“每非湯

武,而薄周孔”罪名被司馬氏集團所殺,都是有名的例子,中國古代文字獄最興盛的時候當然就屬滿清了。歷代朝臣因言獲罪、被貶被謫更屢見不鮮,明朝也不例外。

而大明太祖朱元璋先生的文字獄確是“別具一格”,極具個人特色。

一、 頻率高

明初是明代文字獄頻率最高的時候,朱元璋的文字獄好像和他的心情有關,三天兩頭的就弄一次。

二、無法預料

文字獄的目的一般就是政治壓迫和思想鉗制,而朱元璋的文字獄更多是一種捕風捉影的文字遊戲,有些相當無厘頭。只因他對某句話乃至某個字眼生出異想天開的想象與猜忌,就喪心病狂地施以殺戮。

鑑於篇幅,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僉事陳養浩作詩云:“城南有嫠婦(寡婦),夜夜哭征夫。”太祖知之,以其傷時。取到湖廣,投之於水。——《國初事蹟》

不過是個曠夫怨婦的主題,老朱認為這是對時事的批評,直接淹死了陳養浩。

太祖私遊一寺,見壁間有題布袋佛詩曰:“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放,放寬些子也何妨!”因盡誅寺僧。——《七修類稿》

就是個禪詩而已,老朱認為寺廟諷刺他不寬容,殺了寺廟所有的僧人。

一位高僧拍老朱的馬屁,歌頌了一下老朱:“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迭濫承上天賜,自慚無德頌陶唐。”

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二十二史劄記》

狀元張信是皇家教師,信從杜甫詩集中取四句,書成字帖,命學生臨摹: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簷。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詩中多少有點苦難的意味。

太祖大怒曰:“堂堂天朝,何譏誚如此?”腰斬以徇經生。——《皇明紀略》

而最著名的一次文字獄就是明初文壇“四傑”之一高啟的遭遇。

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也。及歸,居青丘,授書自給。知府魏觀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見,甚歡。觀以改修府治,獲譴。帝見啟所作《上梁文》,因發怒,腰斬於市,年三十有九。——《明史》

另外,老朱還把目光鎖定在了亞聖孟子身上,因為孟子的民本思想,含有強烈的君主批判意識。朱元璋刪其輕君言論,規定經過刪節的《孟子》即《孟子節文》,才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上讀《孟子》,怪其對君不遜,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時將丁祭,遂命罷配享。明日,司天奏:“文星暗。”上曰:“殆孟子故耶?”命復之。——《鮚埼亭集》

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朱元璋的想法誰也猜不透。個人覺得,老朱這麼做其實就是自卑心理作祟。朱元璋出身貧賤,開始肯定是個文盲了,他有限的文化也是在後來的不斷學習,即使是這樣,朱元璋也曾鬧過不少的笑話,例如:

七年冬至,詞臣撰南郊祝文用“予”、“我”字。帝以為不敬。彥良曰:“成湯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王祀文王之詩曰‘我將我享’。古有此言。”帝色霽曰:“正字(桂彥良的官職是太子正字)言是也。”——《明史》

真是因為如此,朱元璋的心理愈發的扭曲,其根源就是集權制度的意志由一個文化身份低微者來掌握,那麼,它反理性的特質甚至可以越過政治、思想、倫理這些顯性的一般社會內容,而直抵隱喻的世界,這也是朱元璋多次發難的原因,很多文字超越了他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他只能用暴力來制止這一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