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道口古鎮(四)

德慶成綢緞莊

順河北街的德慶成綢緞莊,建於清末民初,為二層磚木結構半坡閣樓式建築,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

門窗拱圈上精美的歐式浮雕和“津滬國貨布匹,蘇杭紗羅綢緞”的楹聯彰顯了德慶成綢緞莊的昔日輝煌,也見證了運河的通達與繁榮。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四)

白衣大士閣

白衣大士閣位於大運河西岸的河西村,建於明朝初年。樓閣主體坐西朝東,由前堂、中堂、菩薩樓和客位等建築組成。前堂、中堂為穿堂,木質格柵, 穿堂前後有柱廊。穿過中堂,可見菩薩樓,懸掛“白衣大士閣”橫匾。樓前栽種一棵古皂莢樹,樹幹挺拔,枝葉蔥綠,春季開花淡淡飄香,秋天結滿皂莢,微風吹來,嘩嘩作響,古皂莢樹與白衣大士閣同歲。菩薩樓供奉著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前堂、中堂都供奉有神像。前堂與中堂之間的水溝上架漢白玉石橋。白衣大士閣前有影壁牆、石獅、立碑、 臥碑等,南北寬約60米,東西長約120米,佔地10畝。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四)

白衣大士閣舊稱觀音寺,建自何年已不可考,閣前碑誌系明隆 慶六年(1572)陝西按察副使李文升所立。白衣大士閣雖年深日久,牆面剝落,但依舊寺貌巍峨,可見當年之壯麗。

白衣大士閣是佛家寺廟,設有私塾。三家村人楊州鶴少時隨母居於古鎮順河北街,在白衣大士閣讀書。他幼時家貧,讀書刻苦, 曾得僧人關照。於萬曆辛丑年(1603)科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官曆監察御史、山西岢嵐兵備參事,人稱楊御史。因居官清廉、政績卓然,皇帝在順河北街今善局衚衕口設立牌坊:誥贈監察御史楊好禮(楊州鶴父)、監察御史楊州鶴立。至今古鎮還流傳楊御史修築和尚口碼頭、伏睡呈白虎、囚車送老師等故事。

糧倉

大王廟院內的兩座磚砌圓倉,傳承了中國古代糧倉的建築工藝,倉底高於地面,為空心地基,起防潮效果,圓形倉儲存糧食時四圍受力均勻,不會出現因受力不均而導致建築物開裂倒塌的現象,而且易於打掃,糧倉外有出糧口,方便取糧。

河南滑縣:道口古鎮(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