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刺繡-鞋墊、枕頭頂

環縣刺繡-鞋墊、枕頭頂


據考證,刺繡的發生、形成期在黃帝時代,大概成熟於舜命禹製作袞服十二章的“衣繪、裳繡”時期。從民俗節日的民俗心態理念推演,端午節制作佩帶絀絀(香包)的習慣約有近四千年的延續期。明清時期是環縣刺繡內容的豐富期,民國至解放後的60年代,這種針工技藝普及於家家戶戶,屬興旺期。“文革”中許多內容被當做“四舊”破除,香包民俗藝術一度陷於沉寂。直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國家知名專家張道一、馮真、曹振峰、靳之林、楊先讓及法國友人吉萊姆考察推介,環縣香包技藝再度興旺起來,率先走向市場,走出國門。工藝流程:1.過樣子。畫出一個平面圖形。2.打樣子。將平面圖按立體構形進行分解。3.擴背子。將刺繡料布、綢緞用麵糊漿粘合在打好的背子上,壓平,晾乾。4.上樣子。按平面圖的構圖紋樣,分別畫在分解開的部分樣子上。5.繡花。繡花即刺繡,包括用顏色染出各種底色,立體物刺繡多半用的是齊針、摻針、繃針、蓬針、挑線等針法,線料普品用棉線、精品用蠶絲線。6.狀物。用棉花填充好分解部分。7.成果。將繡制和狀物好的分解片按平面圖要求進行重新組合,縫合為立體形狀。8.打扮。指的是吊彩穗的裝飾和形態矯正最後一道工序,按各種立體物的形態吊上不同顏色和大小的彩穗,增強視角衝擊和富麗堂皇的效果。環縣香包系列中的立體類民俗工藝品充分表達了華夏始祖搖籃地的民俗遺風,婦女的針工技藝在千姿百態的立體造型中自然流露出來,個人技能在各自擅長的藝術表現造型體上得到淋漓精緻的發揮。環縣香包除驅瘟防疫的衛生傳統觀念和趨吉避邪、祈祥納福的民俗內容外,裝飾環境,修飾日用品,美化生活的特徵也很顯著,當地家家戶戶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著用香包美化生活的習慣,結婚用品也必須有一整套完整的繡製品。


環縣刺繡-鞋墊、枕頭頂


環縣刺繡-鞋墊、枕頭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