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掛鉤置換、建設經營固定場所...濟寧泗水縣探索實踐村級脫貧新路徑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3日訊 “目前在俺村扶貧車間的工人,年輕些劈絲的一天能掙100多元,年齡大些刮皮的一天也能掙40多塊錢哩!”3月12日,在位於濟寧泗水縣最北部的星村鎮賀家塘村扶貧車間裡,該村黨支部書記賀秀兵說。

土地挂钩置换、建设经营固定场所...济宁泗水县探索实践村级脱贫新路径

該扶貧車間是2017年冬建設啟用的,由星村鎮圓月食品有限公司租賃經營,主要加工桔梗等產品,出口韓國,吸納了賀家塘村及周邊村莊100多人就業。

賀家塘村共有332戶、1009人,耕地面積1330畝,其中山林面積400畝。2013年,該村啟動了土地增減掛鉤置換項目,置換出400畝耕地,並由村集體規劃種植香玲核桃。同時,將400畝山林地承包給村民賀秀芹一併發展核桃。

“2016年夏,我們聘請了北京的一家規劃設計公司為我們村量身打造了一個鄉村旅遊規劃。”賀秀兵說道:“主要是充分利用村內現有的養鵝場、荒灘、坑塘等土地面積,發展農家樂、旱藕池、觀景臺等生態旅遊項目,既保證了‘綠水青山’又保障了‘金山銀山’。”

土地挂钩置换、建设经营固定场所...济宁泗水县探索实践村级脱贫新路径

切塊經營是賀家塘村實施村莊規劃的策略。目前,該村建設的50畝旱藕池,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7萬元,農家樂項目,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元,扶貧車間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萬元。談到下步發展時,賀秀兵信心滿滿地說:“現在老百姓住上了樓,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來,下一步,村裡將嚴格按照村莊規劃一步步實施,切塊經營,建設成一個有景、好玩、能吃的地方。”

近年來,濟寧泗水縣為解決村級“有錢辦事,有人辦事”的問題,探索實踐出土地掛鉤置換、流轉經營山林、建設經營固定場所等九條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路徑。賀家塘村通過社區改造,把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以產業帶動村民增加收入,讓村民告別了“靠天吃飯,天不下雨,靠地打糧,地不出苗”的日子,探索出一條產業、互助、旅遊一體化脫貧的新路徑。

閃電新聞記者 杜宗浞 通訊員 鄭慧康 盧凡 包慶淼 濟寧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