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紅薯“雙十一”訂單量達到10萬

11月5日,在泗水供創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分揀配送中心,分揀配送中心內一派忙碌的景象。一堆堆甘薯旁坐滿了來此打工的人,分揀、裝箱、過稱、打包……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泗水供創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閆海振說,他經營的甘薯產品現在已經開始在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預售,10斤裝的甘薯推出的價格是29.9元,現在搶單隻需預付5元,到“雙十一”當天下單再付24.9元就可以了。“‘雙十一’當天能達到10萬單。”閆海振信心滿滿地說。

泗水红薯“双十一”订单量达到10万

來此打工的王大娘,坐在馬紮上細心地分揀著甘薯。“帶疤瘌的不能要,有蟲蛀眼的也不能要。”王大娘告訴記者,自己來這裡打工一個多月了,每天干8個小時,能掙60多塊錢。雖然對電商沒什麼概念,但是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車車被拉走,王大娘心裡也挺有成就感,“這裡的生意那麼好,我們就能多打幾天工,多掙點錢。”

泗水红薯“双十一”订单量达到10万

“做電商不僅要保證商品品質,而且要推陳出新,大家都在賣單一品種,容易導致消費疲憊,這時候就要用新的產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為給消費者提供多樣性的產品,結合當地的產業優勢,閆海振帶領團隊打造了“四色薯”薯盒,發力中高端市場。“四色薯由薯中四寶——尼山儒薯、尼山顏薯、尼山蜜薯、尼山雪薯精選而成,都有獨特的吃法。”閆海振說,這一產品主要銷售途徑是社區團購、微商、直播帶貨等。

泗水红薯“双十一”订单量达到10万

閆海振告訴記者,產品在電商平臺的大賣,也得益於泗水縣供銷社對訂單農業的嘗試。“通過發展訂單農業,把購銷兩端緊密聯繫在一起,既能夠穩定農業生產,擴大農產品種植規模,也能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培植特色產業。”

訂單農業不同於傳統的計劃經濟,必須按照市場需求去組織和安排生產種植,通過靈活、新穎的營銷方式和流通模式,去拓展市場、擴大銷售。在做好傳統渠道銷售的基礎上,重點組織推進全網營銷、社區團購、同城配送、體驗式銷售、農超對接等新型營銷方式,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好全市供銷社電子商務聯盟和超市採購聯盟,發揮好兩聯盟的作用和系統內聯合合作的優勢,多渠道、多模式開拓農產品市場。據瞭解,下一步,濟寧市力爭利用一兩年的時間,在全市供銷社系統基本搭建起一個以訂單農業為總抓手,以標準化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支撐,以可追溯體系建設為保障的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基本框架。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王德琬通訊員包慶淼姚樹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