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建立的南明為什麼無法變成,東晉或南宋那樣的偏安政權

公元1644年及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明自古就有天子守國門,君萬死社稷的崇高氣節,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但崇禎皇帝之死並不代表,大明王朝276年的統治,就此結束。大部分的明朝宗室以及文武大臣逃到淮河長江以南。南方的半壁江山,仍以大明為正統。清軍入主中原兩月以後,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改元弘光。而這個偏安江南的弘光朝廷,歷史史稱南明。


1644年建立的南明為什麼無法變成,東晉或南宋那樣的偏安政權

1644年4月局勢

歷史彷彿在重演,當時南明所面對的形勢與東晉,南宋如出一轍,這三個王朝都是受戰亂禍,獨佔半壁江山,憑藉長江黃河天險阻擋住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養精蓄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明末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生產關係發生了改變,僱傭關係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促進了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力,物力,財力充足。按常理來說南明朝廷做不到恢復全盛時期的大明王朝,也不會輸給同樣偏安的東晉與南宋,然而弘光王朝存活不到一年,就分崩離析。清軍快速南下,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獲。南明的地盤不斷縮小,只剩下西南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在清軍不斷的攻佔中,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史稱隆武帝。不久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隆武帝絕食而亡。明朝宗族則在西南地區擁護,桂王,朱由榔為帝,年號永曆。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弒殺,明朝正統至此結束,共計18年。317年東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建立偏安政權,於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共存於103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滅亡共計149年。三個王朝同樣的命運,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局。

1644年建立的南明為什麼無法變成,東晉或南宋那樣的偏安政權

1664年局勢

西晉五胡亂華,南宋靖康之恥,南明清軍入侵,東北崛起的女真部落,是胡人金人難以比翼的,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建立後金,掃平蒙古與朝鮮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在於明朝的戰爭中不斷佔據上風。滿清入主中原以後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肅清了殘存的農民起義軍與明朝勢力。清軍推行漢化政策,追著明軍一路猛打,並於1645年攻破南明弘光朝廷。而西晉是由於八萬之亂,遊牧民族入侵,他們各成勢力,忙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沒去理會東晉。金人攻打北宋,也是想搶奪糧食,財產,人口。沒有打算治理佔領的北宋土地。扶持北宋太宰張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權,“大楚”,就回草原而去,南宋得以偏安一隅。五胡與金朝沒有像滿清那樣有佔據中原,統一華夏的雄心。這才是南明無法像東晉,南宋那樣長時間偏安一隅的外部原因。


1644年建立的南明為什麼無法變成,東晉或南宋那樣的偏安政權

南宋局勢

逃到江南的南明宗室大臣們,不思進取,在皇位的繼承上開始勾心鬥角,東林黨人反對朱由崧繼承皇位。朱由崧通過聯合總兵掌握軍權,宣佈繼位,後在內鬥中弘光王朝就垮臺了。東晉,南宋都積極出兵,收復失地。民族英雄岳飛抗金助宋收復了襄陽,護衛了南宋都城。 南明的快速滅亡在於外有以漢治漢的滿清,內有勾心鬥角不思進取的朝臣,無所作為的皇帝,造成的。

1644年建立的南明為什麼無法變成,東晉或南宋那樣的偏安政權

東晉局勢

最後小編想說:歷史浩如煙海,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歡迎點擊下面小編的其他歷史文章。以史為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