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武汉这个城市提不得!一提起来话就长了。″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武汉这个城市提不得!一提起来话就长了”--池莉

《老武汉,永远的浪漫》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了11个通商口岸,其中包括汉口。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和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德租界--德国领事馆】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1895年,中国政府为感谢德国参与“干涉还辽”,迫使日本退出在马关条约中取得的辽东半岛,同意德国在中国开辟租界。10月3日,德国在汉口开辟了在中国由德国设计师韩贝设计的第一个租界。

任何一个姑娘,看久了也会在脸上看出花儿来,同一个地方,看细了就能看到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武汉旅游,汉口租界绝对是感受武汉城市文化的最佳选择。这里的建筑就像一块块过去的海绵,吸收了不断涌流的长江潮水,它把过去藏在了自己的巷子深处,写在街道的角落里,写在窗格的护栏上,写在楼梯的扶手旁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2层的砖木结构,地下半层,门斗凸出,两边坡道可驶入汽车。建筑周边设有外券廊,外廊柱式为“多立克”柱式,红色小平瓦坡屋顶。屋顶四角各建有一个圆形穹顶角塔。屋顶中设有阁楼,阁楼四面开半圆形采光窗。在二层楼面与阁楼层之间设有一玻璃采光顶棚,使得室内空间轻盈通透,天花石雕花饰、楼梯木雕更显精美。


【英租界--江汉关】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江汉关是江城百年发展的地标,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通过对外贸易和张之洞督鄂后实施的新政,汉口“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1924年开始,江汉关奏响《威斯敏斯特》序曲,文革期间曾改奏《东方红》,1987年又改用《威斯敏斯特》报时并沿用至今。

伴随着英国皇家“威斯敏斯特”报时曲,江汉关的钟声成为江城人的时代记忆。江汉关大楼地位显赫、结构精美、影响深远,在武汉众多历史建筑中无出其右。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江汉关大楼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包容的载体。它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是武汉沧桑历史的纪念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2012年11月19日,武汉海关正式搬离工作了57年的江汉关大楼。 经过3年的改造后,2015年12月28日,江汉关变身为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在这里,触摸清末民初的大汉口,触摸凹凸的麻石墙,推开深棕色的大门,时光恍若回到百年前的大汉口。  江汉关博物馆最为浓墨重彩的陈列是重现了清末民初的海关场景。


【日租界--日清洋行大楼】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与江汉关隔江汉路相望的是日清洋行大楼,1928年建成,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日清洋行是日资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在汉口的机构,60年代的电影《大浪淘沙》中收回英租界的戏就是在这栋楼前取的景。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整栋楼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大楼在两街交口出另设以分入口,,上方缩进开一扇矩形窗,两侧立有爱奥尼克倚柱,顶部罩弧形山花,甚为精致,此处设计打破陈规,却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三四层之间排列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都刻有精致的浮雕装饰。顶层正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塔司干双柱围拢一圈,盔型顶上开有巴洛克式小圆洞,穹楼顶端以一座小亭结束了这座装饰复杂的建筑。

在租界里走马观花,信步闲庭到日西过,周遭有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也有坐在一旁闲聊晒太阳的老年人。树影斑驳中,伫立在这历尽沧桑的大楼前,仿佛穿越到百年前。也因着这条街的车水马龙,以及古老建筑上挂着的现代招牌,老房子以另一种形式焕发着新的生机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那些阴霾忧郁的窗,华美的拱廊,爬山虎攀援数年的红墙尖顶,还有分不清的是爱奥尼柱、陶立克柱,或又是罗马柱的西式建筑,在江城弥漫的晨雾中飘然摇曳。时代的不确定感让人恍惚:历史巨树的枝叶横在空中,却好像与现实毫不相关。

武汉租界,繁华沧桑下的光怪陆离---想念汉口的第四十天

现如今,江汉路,武汉关依旧繁华,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尽管有很多的老房子、老公馆、欧式风格的老建筑已经消失了,但仍以其丰蕴的历史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魅力。

对所有武汉人来说,江汉路都不会是一个太陌生的地方,这地方特色太鲜明,明明是一条时尚街区,却总有那么一股让人心动的古朴气质。

若论起近代史,恐怕没有一座城市,像老武汉这般跌宕起伏。池莉形容武汉的老建筑是“片砖片瓦都是诗”,作为市民聚居区的里份,也同样如此,一砖一瓦,都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