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为什么戴明博士要将PDCA升级为PDSA?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是哪一个更适合你的企业呢?


一、PDCA


(一)PDCA来源


PDCA,对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最众所周知的名字就是“戴明环(Deming cycle)”,另外也可称其为“戴明周期”、“持续改进螺旋”以及“休哈特周期(Shewhart cycle)”。也许读者对最后一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它却是戴明环的起源。


戴明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它的雏形是由被誉为质量控制 (SQC) 之父的美国著名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博士(Walter A. Shewhart 1891~1967)提出的。Shewhart博士在1939年出版了《质量管理角度上的统计学方法》一书,在该书中第一次引入了一种含有三个步骤的科学流程,即:标准、生产和检验(对于这几个步骤,国内外各类资料说法不一,但其精髓基本一致,此处不做展开描述)。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博士(Walter A. Shewhart,1891~1967)


Shewhart博士的理论学说和著作影响着当时质量领域的诸多工作人士,其中就包括当时美国的质量控制专家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博士(W. E. Deming,1900~1993)。戴明博士不但持续关注着Shewhart博士的思想,还对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讲学期间,将Shewhart博士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当时的PDCA周期,并在后期不断对其内容进行完善和大力宣传,最终形成了现今众所周知的PDCA循环。戴明博士向大众宣传PDCA时,他都称其为“休哈特循环(Shewhart cycle)”,但PDCA因戴明博士而被发扬光大,所以大众更喜欢叫他“戴明环(Deming cycle)”。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博士(W. E. Deming,1900~1993)


(二)PDCA内容


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它们是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PDCA循环


P(Plan)-- 计划。根据组织目标或某一项活动的目标,确定行动计划和必要的过程;

D(Do)-- 执行。实施行动计划;

C(Check)-- 检查。检查计划执行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 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或否定。成功的经验予以肯定并标准化和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PDCA的整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即适用于企业日常工作的管理,也同时适用于个体管理、团队管理及项目管理等等。


(三)PDCA的三个特点:


1、大环带小环。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戴明环,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戴明环,就像一个行星轮系一样,大环带动小环,一级带一级,有机的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2、阶梯式上升。戴明环不是一次性循环,而是无限阶梯式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下图表示了这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3、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戴明环运用以QC七种工具(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关系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 )为主的统计处理方法以及工业工程(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为开展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PDCA的八个步骤


PDCA这四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八个步骤,每个步骤如下所述:

1、找出问题。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原因。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3、确定主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制定措施。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5、执行计划。实施行动计划;

6、检查效果。根据措施计划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7、纳入标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纳入有关标准、规程、制度中,巩固取得的成绩;

8、遗留问题。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


二、 PDSA


1993年,戴明博士对PDCA循环进行了再次修改,成为PDSA循环。他称其为学习和改进的戴明环。


PDSA,即Plan(计划)、Do(测试)、Study(研究评估)、Act(实际运用)。它更关注改变对实际工作效果的改善情况,并主张在大面积开展改变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改变尝试,并测试和研究改变的效果,预测该改变在未来会对工作变化产生的影响趋势;如果改变确有实际效果、会提升工作效率,则可以大范围改善。

PDSA要求在真正进入该循环前,实施改进的改进小组先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在使用PDSA中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是纲领性问题:

1、我们尝试要完成的是什么?

2、我们如何知晓这些变化是一种改进而不是退步?

3、我们可以进行哪些改变来促进最终结果的改善?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明确这些问题后,就可以进入PDSA循环了。

P(Plan)-- 计划。

在该阶段需要明确:哪个过程需要改进?要求改进的话,改进多少是必要的?哪些变化需要实施?什么时候实施这些变化?如何评估变化的有效性?改变会带来哪些影响(例如人员、过程等)?之后制定改进计划,包括:哪些需要实施改进?改进时间?结果测试方案/测试方法?数据收集方法(确保数据信度效度)?数据研究工具方法模型?(可参照5W1H)并且预估效果及风险等等。


D(Do)-- 实施改进。

按计划在小范围内实施改进,收集数据、记录问题和各种正常或非正常的结果。


S(Study)-- 研究评估。

对以上结果及其他相关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与预估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改进的效果。评估内容可包括:测试后过程是否改进?如果改进,改进多少?是否达到改进的最终目标?使用新方法是否使操作过程更加复杂?在测试改变过程中是否有未预期的事件发生?除了在目前测试所获基础上,在测试过程中有无新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

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改进小组就可以决定是继续向下一步Act迈进、进行大面积改善,还是重新回到plan的阶段,调整方案再次进行改善测试。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组织都能一次通过测试、达到良好效果,而是常常需要多次反复实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A(Act)-- 实际运用。

在此阶段,改进小组需要确定两方面内容:1.进一步完善改进措施,并明确哪些改善运用到哪些工作中比较合适;2.计划下一步PDSA循环。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PDSA


三、 PDCA与PDSA相同与不同


PDCA与PDSA同样都是一个重复的四阶段模型,用于实现流程管理的持续改进,都具有大环套小环、阶梯式上升的特点,也同样是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质量管理,从PDCA与PDSA说起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PDSA内涵更丰富。戴明博士认为,改变不能简单的通过Check来确认效果,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来评估效果,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Check”的意义通常归结为运行一些基本的改变,确保改善后的新状态符合一些基线的标准(即合格线)。然而,这可能不足以深入全面了解情况、找到问题根源,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进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所以,在PDSA模型中,戴明博士加入了较多关于测试、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内容,并主张先开展小范围效果测试,测试成功之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所以在很多关于PDSA的图片中,都能看到“data”的字样。在这个过程中,组织通常可以从对每个步骤影响的分析中看到更好的结果,因此可以看到更好的长期改进。


但是,使用者无需纠结PDCA或PDSA哪一个更好,它们都是工具,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改进。如果组织在实施改进之前就确认后续没有很多信息要处理,则使用PDCA更加合适;如果组织要在某一点上实现快速的、切中要害的改进时,PDCA也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您需要用深入的方式评估改进效果、用数据说话并保证长期效果,那么您一定要使用PDSA。


四、总结


综上,两者都是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工具,看似相似,但又有很大不同。重要的是理解是什么把他们区分开来,并意识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一个。


随着组织对两者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组织会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产生灵敏的嗅觉,届时它们将成为组织弹药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组织不断走向卓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