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泥潭

导读:负利率时代,这或许是我们最好的养老资产

负利率泥潭


负利率时代已经无法避免。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创新经济论坛上说"我们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在当时,这句话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和深层次的思考。


因为周小川前央行行长的身份,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国家金融顶层设计者对于未来的一个准确预判,当我们还没有弄清楚负利率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之时,负利率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且无法避免。


负利率泥潭




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我们的投资产品收益率呢?


其中,利率决定了我们在市场上进行各种投资的收益情况


一般而言,国债利率是最适合作为基准的参考利率,国债本身也是最安全的投资产品之一,因此国债是许多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及投资产品必备的投资标的之一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政府债券,如果一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及经济发展预期良好,投资国债产品便可认为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国债利率往往被视为无风险利率。


比如美国国债被认为是美元的无风险利率中国央行发行的国债利率则被认为是人民币无风险利率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国家政府的债券都是如此,比如希腊就因国家债务问题而导致国债利率和风险均较高。


负利率泥潭

中国十年期人民币国债收益趋势


而我们一般所见的其它投资产品,其收益率可以视作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价差价差则代表了投资者对于其所持有资产的额外风险收益要求。


实际收益率=无风险利率+价差


比如,10年期的美元国债收益率为0.8%,而苹果10年期美元企业债的收益率为3%,收益率之间的价差为3%-0.8%=2.2%。


过去十年间,无论是各国政府所发行的无风险国债收益,还是平常我们将工资收入所投入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收益,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走低,那些收益率动辄6%-8%的理财产品如今已经无迹可寻。


负利率泥潭

各国十年期国债收益趋势


为何会如此?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降准降息通道。国家通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


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部从调控国债发行量增减社会税负成本增减政府采购支出等手段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则是央行通过增减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减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手段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


负利率泥潭


过去几年间,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关于降准、降息的新闻,而通常降准和降息会刺激我们的股票市场增长。但今年3月3日,美联储突然向市场宣布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如此突发性的宣布大幅下调基准利率,却并没有带来第二天美股的高涨。


原因在于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带给了世界经济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加之贸易战的长期影响,美联储突发降息,让市场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更多的恐慌,而导致全球股票市场的大跌。




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将长期伴随我们。


从2019年开始,我国央行开始利用被称为“利率之锚”的

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俗称“麻辣粉 ”)及与其挂钩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变相降息,这就是最近不少大V在互联网上鼓励大家将已有的房贷利率合同转签为与LPR挂钩的新合同的原因,因为大概率在长期来看,利率将持续走低,有利于我们节省房贷利息支出。


因此,在全球贸易摩擦逐渐成为常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我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的时候,新冠疫情在今年带来的黑天鹅影响,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你还能说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么?


我想显然是不能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至少会是衰退或者萧条。


既然在衰退或者萧条的周期里,降准、降息就意味着是长期的刺激经济手段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我们所见到的投资产品收益在过去几年里逐渐走低,并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


负利率泥潭

那我们能一直降准降息么?


3月9日,十年期的美国国债利率已跌至0.5%,同时美联储宣布降息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下降至1%至1.25%。

这意味着留给世界的利率操作空间已经不多了,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已经近在眼前。


2016年,巴菲特曾经向媒体坦言,他活了80多年也没有料到会有负利率,称其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迹"。到如今,欧洲各国已纷纷加开启负利率时代。


比如前段时间丹麦推出了全球首个负利率贴息房贷的新闻,确实打破了我们对金融规则的认知。你向银行借钱,原本理应向银行支付借款利息,而如今不但不需要支付利息,银行反而向你进行补贴。这种情况说是"活久见"真不为过。


巴菲特对此仍采取保守的态度,他认为负利率不一定是世界末日,只是希望已八十高龄的自己能活得更久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习负利率。


负利率泥潭

早在2014年6月,欧洲央行已经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到了2016年的2月,日本央行也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


从已经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看,负利率已经是经济刺激阶段下的强弩之末,如果一个地区进入"负利率"时代,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将大幅减弱,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而在美元的长期强势背景下,一旦陷入负利率的泥潭,恐怕很难重回加息通道。


美团王兴曾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从2020年的开局来看,我很担心王兴会一语成谶。




经济下行,投资者风险意识得以提升。


宏观的东西说多了,很多人会认为我不接地气,有的朋友会说"你讲了这么多,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


但我仍然坚持认为,宏观的东西最终将传导到生活的细微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


当市场的投资收益不断下降,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我们很可能将不在能够轻易寻得更为安全、稳健的投资产品。经济下行,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甚至是成为常态。我们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呢︖


过去的几年间,当我们发现已经处于经济发展的衰退或萧条阶段,越来越多的高风险投资产品开始暴雷,以往那些投资收益高达10%或以上的高风险产品可能将一个中产一夜之间拖入深渊。


股票市场持续动荡,无数散户将养老金和青春一同撒在了股票市场,随着股市的风浪大起大落。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将全世界拉入到更长的经济低迷周期里,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们的风险意识一定得要提升到新的层次。




保险业将迎来新的增长。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来看,2003年5月-7月保险业的增速分别为3.1倍2.65倍1.58倍,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全年健康险增速高达97.6%。如今新冠疫情过后,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保险业将迎来新一轮,周期更为长久的复苏和增长。


在负利率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从更长的时间去看,保险是目前唯一种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和生命周期的投资产品,它能在未来帮助我们穿越多个经济周期。


同时,保险的收益相对平稳,能够保证我们在低息的环境里仍能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保险,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们能够拥有的收益最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当下这个阶段,保险产品究竟有哪些优势?


第一,保险的安全性其实不输于国债。


在年金险和终身寿险的范畴里,保险的收益包括保证收益非保证收益两大部分,无论是内地的年金险产品,还是香港的分红储蓄险产品,都是我们可以信任的长期养老金储备最好的选择,都能满足我们对于收益长期、稳定和安全的需求。


再加上保险公司大而不能倒的国民金融属性,拥有国家、地区、政府的信用背书,其安全性具有不容撼动的保障。


第二,保险能帮助我们做好现金流管理,灵活性并不差。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回本时间更短、现金价值更高、支持保单贷款的产品,作为我们应对风险事件的应急储备金,保持快速获取现金变现的能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和风险,保持从容不迫的状态。


这次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紧急事件应变能力远远强于世界各国,这也就决定了在国运之战中,我们始终能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保险能帮助我们解决养老的需求,匹配未来几十年对于养老现金流的需要。


看清现实,在如今30岁上下的我们,能够从市场上找到满足我们未来几十年获取稳定现金收益的产品,除了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之外,恐怕再无其他。所以,这可能是我们唯一能选择的最好的养老资产。


负利率泥潭

第四,保险的保证收益将为我们锁定长期收益。


当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降准降息的长周期中,利率的下行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事情。保险的预定利率,或者说保证收益,同国债利率、银行存款利率一样,在未来将不断下探。


如果我们在未来5-10年,选择一份年缴保费的储蓄险,将帮助我们在未来5-10年内提前锁定一个较高的保证收益率,即便未来几十年利率不断下降,我们也能拥有一个高收益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中国内地的保险业发展将会向香港保险业看齐,在利率下行,保险公司投资端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推出更多类似香港分红储蓄险形态的新产品,以保证收益+非保证收益的产品模式为主。


对我们投资者而言,一旦投保便终身锁定一个中高档的收益。


毋庸置疑,保险在负利率已经开启的时代,成为我们唯一最好的养老资产选项。


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未曾经历过真正的危机,所以当新冠疫情来临之际,才恍惚间发觉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


但不要浪费了每一次来临的危机,我们能从中获得的东西将远远超过在危机中失去的东西。


穿越周期,顺势而为,回头见...


感谢部分资料来源:Alex 精算视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