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備考:師生關係補充知識

師生關係在考試中是一個常見考點,考試題型較為多樣,考察方式也較為靈活,可以做全題型的備考,如單選題判斷題填空題可能考察師生關係的地位,簡答題論述題可能考察新型師生關係特點、師生關係類型以及如何建立等。除此以外也有個別題目會超出講義所給的範圍,本文是對講義材料內容的一個補充,希望對大家理解師生關係有幫助。

一.概念: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

二.功能:

1.教育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係具有著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的新型師生關係特點,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從中學會尊重他人和自尊自愛,同時體會到受到他人尊重的愉快感受,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尊重和愛,也必將為師生帶來積極的教育影響。

2.激勵功能

使師生間從中得到激勵,激發其向上的精神。學生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使教師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增強工作的責任感、榮譽感,發奮搞好教育工作,更好更多地培養人才。學生在教師的愛護中,感受到了教師殷切的期待,奮發向上,不辜負老師的培養和期望。

3.調控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得學生易於、樂於為學生所接受,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教育活動,交流和合作上會具有較好的效果,對於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能夠提供人際關係上的支持,對教育活動的運轉起著調控的作用。

4.社會功能

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學校中師生間的人際關係不僅影響著師生自身,也影響著社會。學生走向社會,也會將師生關係帶來的素質變化帶入社會,因此師生關係的性質和水平也就決定了是否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質,從而影響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 具體表現

1.組織關係和工作關係

組織關係表現為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責權關係。教育者受到社會和國家的委託履行教育和教學職責,承擔培育人才的重任,學習者要承擔學習責任,二者同屬於一個系統組織之中,同受到一定的系統組織制約。

2.倫理關係和心理關係

倫理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組成了一個特殊的道德活動共同體,各自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和享有一定的道德權力。這種特殊的道德責任和權利關係,既受一半社會人的道德制約,更受到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調節。如“尊師愛生”“為人師表”等,就是師生間倫理關係的體現。而師生間的情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形成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就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嫌棄厭惡學生,就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3.師生間的正式關係和非正式關係

師生間的正式關係是師生間在學校教育組織中所產生的工作關係和組織關係。正式關係是發生在組織之內的,有一定的強制力和約束力,在師生關係中居於主導地位,它對於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師生之間的正式關係,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束縛著雙方,所以在模式上也比較死板,人際關係也略顯拘謹、不自在。由於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比較大,很多教師下課以後不和學生接觸和交流,學生有問題也不主動找教師,師生間常常發生信息堵塞。因此,要彌補正式關係的不足,就需要另一種形式的師生關係——非正式關係。

師生間的非正式關係是在學校正式組織行為之外師生之間自然形成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師生間的個人關係。它往往是出於師生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志向而建立起來的,也可能出於師生雙方的愛慕之情,也可能出於是親友關係的原因。師生間非正式關係的建立,有助於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它對於影響學生、控制教育過程,有著師生間正式關係所起不到的作用。學生可以從中瞭解到教師對他更細微、更具體的要求,教師也可以從中得到學生對教育教學工作比較客觀和真實的信息反饋。而且師生至今啊的非正式關係還可以縮短信息溝通的過程與層次,實現與個別學生面對面的雙向溝通與交往。但是,師生間的非正式關係必須掌握分寸,若超越了師生界限,形成了師生間群體關係的不平衡,則不僅無助於教育任務的完成,反而會降低教育成效,甚至影響教師威信。

希望本篇文章能給大家提供幫助。祝各位同學在考試中能夠取得良好成績!

注: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