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不得不说,二战影响深远。战争随着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发动的进攻及其逐渐转向战败,席卷了整个亚洲、欧洲以及地中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目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也进一步耗尽了作为殖民主义强国的欧洲,并把美国和苏联推向了一种新的世界地位。

那么,二战因何而起呢?

二战于1939年9月1日全面爆发,但事实上是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冲突之后全面发生的。战争发生的原因是全球性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欧洲到东亚,日本和德国的新政权蓄意走向军事扩张,使亚洲和欧洲布满了战争阴云。而欧美其他强大国家做出的软弱无力的反应最终导致了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意识形态的分裂,引发了二战。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德意日三元首

新独裁主义政权的兴起

悲剧是以军国主义政府作为国家主要力量的出现开始的。

经济萧条的早期阶段在日本引发了日益深化的政治分裂,尤其是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团体的兴起。这些团体中的一部分用神道教和儒学反对西方的价值观,其他团体则主张建立一个摆脱议会束缚和传统影响的纳粹式的独裁政府。

由许多青年军官支持的一个军事集团主张建立一个在他们控制下的“防御国家”(defensestate) 。这一团体在1932年袭击了重要的政府和实业机构,刺杀了首相。结果,出现的局面令主要团体都感到失望,一个年迈的海军将领实行了四年的温和的军事统治。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裕仁天皇

1936年和1937年,在另一个军官领导的叛乱失败以后,日本重新被一个强硬的军事政权所统治。虽然日本选民仍然支持比较温和的政党,但领导权日益落入军国主义者的手中。

军事统治在一场区域性外交危机的发展中强化了。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党“北伐”取得进展,向统一迈出重要一步。这种成功使日本那些军事领袖们非常担忧,他们想要控制中国东北,将之作为殖民地朝鲜与苏联之间的缓冲区。

事实上,日本从1905年战胜了俄国以后就已经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的军阀。由于害怕失去这一势力范围,也由于东京软弱的文官政府没有进行阻挡,日本军队于1931年开进了中国东北,宣布其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卢沟桥

国际联盟谴责了日本的行为,但这种做法根本无效,日本干脆退出了国际联盟。这为下一轮危机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937年,二战在亚洲率先爆发了。

同时,一场更具有决定性的政权变化在经济萧条引发了政治混乱的德国发生了。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在20年代中期开始死灰复燃。

纳粹主义倡导的东西很多,但其领导者的目标是推行一种能够扭转凡尔赛和约的耻辱,给德国带来军事荣耀和新领土扩张的侵略性的外交政策。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在保守党人的支持下,1933年,希特勒合法地取得了权力。保守党人错误地认为他们能够控制希特勒。但是希特勒很快废除了议会的统治权,建立了一-个由他自己统治的极权主义国家。

纳粹国家是一个蓄意制造战争机器的政权,希特勒扩大武器生产,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同时建立起了军队和独立的纳粹武装力量。在希特勒看来,国家的实质是权威,国家的作用就是进行战争。

希特勒的崛起刺激了意大利的独裁主义政权。

在意大利,由贝尼托·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主义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墨索里尼曾经像希特勒一样做出过推行侵略性外交政策和实现新的民族主义荣耀的承诺,但他在掌权的前10年却执行了比较温和的外交政策。随着希特勒执政,墨索里尼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尝试,企图避免在希特勒的声势下显得黯淡无光。

“二战”风云:新独裁主义政权,为何成为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写在最后:

这些都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政治中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致使全球一步步走向第二次全面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