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長安君(ID:changan-j):武漢人每天的生活,從一碗熱乾麵開始。這碗麵,是這個火爆城市的味道,也是她的氣質和神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大考,1.2萬名武漢網格員冒著被病毒傳染的巨大風險,走街串巷、進家入戶,從排查摸底到代辦服務,從嚴密封控到創建無疫情小區......在一個個小網格里投身抗疫大戰場,寫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他們獨具特色的管理和服務,“熱”情似火、”幹”練利落、“面”面俱到,堪稱”漢”味十足,百姓須臾離不了——

“熱”心快腸:她一口氣買了2000斤泥蒿

“你看這泥蒿,只要2元一斤,還新鮮!”夏阿姨高興地把菜提給家人看。

夏阿姨是洪山區和平街麗華苑社區的居民,她說,疫情期間,居民在家不能外出,生活物資採購讓社區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對收入不高的家庭,不僅讓大家有得買,還買得便宜。

夏阿姨手裡的泥蒿,是社區網格員汪娟和下沉幹部錢思靜,剛從東西湖區的蔬菜基地運回來的。

為了讓居家隔離的居民吃到既便宜又好的新鮮蔬菜,汪娟輾轉找到了東西湖區的蔬菜合作社,得知1斤泥蒿賣2元錢,她果斷開車拉回了2000斤。

“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汪娟給居民送菜

“都是剛從地裡摘的,給居民物美價廉最好!”汪娟說,這些菜優先供應給困難家庭,後續再逐步爭取更多。她還和志願者們找到了米麵糧油的供應商,自己墊資4萬元作為預付款,為居民爭取到最低價最大量的供貨。

像汪娟這樣的網格員在武漢還有很多。

25歲的宋雨萌是東西湖區碧海社區的網格員,才到社區工作不久。

“李婆婆,我來給你送愛心菜啦!”疫情期間,李婆婆孩子在外地,老人獨居在家,宋雨萌便成了這裡的“常客”。

“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宋雨萌把藥放在居民家門口

前兩天,李婆婆給宋雨萌打電話,聊著聊著哭了起來。老人說平時孩子都在身邊,但疫情來了,他們都回不來,她一個人在家有些擔心又特別孤獨,多虧宋雨萌這些孩子常去照顧她。

“丫頭,雖然你戴著口罩,我只能看到你的眼睛和額頭,但聽你的聲音,看你熱心照料,你一定是很美的姑娘。”

“幹”練利落:換百斤氧氣瓶、搶修高壓線

每隔3天,羅德超都要從武昌跑趟漢陽,車裡載著上百斤的氧氣瓶。

他是武昌區胭脂路社區書記、網格長。他的工作很多,但給居民陳爹爹換氧氣的事他從沒耽擱。

70歲的陳爹爹是位獨居老人,患有慢阻肺、矽肺、肺氣腫的他,長年在家一直靠吃藥和吸氧來維持。疫情發生後社區群幹定期上門探望,為他送去口罩、溫度計和藥品,並囑咐“有事就給社區打電話”。

2月初,陳爹爹打來電話說自己的氧氣瓶快用完了,請求社區幫他到漢陽更換。老人家有多個鋼製氧氣瓶,其中有2個大的跟人差不多高,重達一兩百斤,三四個人才抬得動,其他小的也有幾十斤。

“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羅德超為老人換氧氣瓶

特殊時期,人手特別緊張,車輛也很難保障,羅德超打了好幾個電話,最後聯繫到社區民警吳友平幫忙協調了一輛警車。他和民警一起來回幾十公里,到漢陽花卉市場去幫忙充氧,回到社區後又把6個氧氣瓶搬到爹爹家中。大冬天裡,羅德超經常忙得汗流浹背。

同樣在大冬天跑前跑後的還有礄口區古田街古南社區書記、網格長王麗。

2月15日,武漢風雪交加,王麗發現小區路邊的5棵大樹被颳倒,其中1棵壓彎了空中的電線。

“要是弄壞電路可就麻煩了!”

王麗立刻聯繫供電公司和園林部門,供電公司的人很快過來查看,說這壓著的是高壓線,但是特殊時期電鋸等一些設備都過不來,於是大家決定手動鋸樹。

維修期間需要短暫斷電。為避免引起居民恐慌,王麗和網格員在居民微信群講明停電緣由,讓大家安心等。

為了儘快恢復供電,工人們頂著風雪鋸樹、挪樹,輪番上陣搶修,3小時候後,居民家的燈又亮了起來。

“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王麗上門探望社區老人

“面”面俱到:居民想要什麼,他騎個電瓶車就送到

隔離、疑似、確診,這些事雖發生在居民身上,但卻時時刻刻牽動著網格員的心。

江漢區常二社區徐阿姨的女兒是急診科護士,疫情爆發期,徐阿姨雖然和女兒分開居住,兩人還是被確診了。

“治不好了。”徐阿姨的情緒很消極。

“您一定要相信醫療技術,一定會越來越好!”社區網格員殷雪得知後,多次開導徐阿姨,還把外地醫生不斷馳援武漢的新聞給她看。

除了心理上的安慰,疫情期間,社區老人的身體狀況也是網格員們格外關心的。

1月底,青山區鋼都管委會的一位70多歲的婆婆突然舊疾復發,不能動彈。

網格員王亞萍和網格長趙旭玲得知消息,抓起防護服就往老人家裡衝。

“全家唯一一個能管事的倒了!”趙旭玲心急如焚。原來婆婆家除了她就只有另一位80多歲的重症老人和一個精神殘疾人。

到婆婆家後,老人已經不省人事。“人命關天,耽誤不得,快來!”趙旭玲立刻打電話讓社區醫生帶著氧氣枕趕來。同時她找來老人的常用藥餵了幾顆。

“我們社區一半以上居民是老人,這時候我們網格員就是他們最依賴的人。”趙旭玲說。

趙旭玲送生病老人就醫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網格員們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黃陂區六指街新紅村是3月6日公示的第一批無疫情村之一,該村網格員郭彪把村委會變成了“小超市”,居民想要什麼,他騎個電瓶車就送到了。

郭彪說,此前是分類按需購買,每次統計居民需求得1天,採購分發又要1天,有時剛送完一壺油,又有居民要油,就得等下次集中採購。

為避免村民等待,郭彪去街上跟超市商量,多運些米、面、油、衛生紙等生活用品囤在村委會,到時候多的再退回,這樣就能及時供應村民了。

“漢”味是麼子味道?這座城、這群人,給出了答案……

分裝物資時,郭彪和村幹部、志願者吃點泡麵繼續工作

截至3月5日18時,武漢市有無疫情小區2076個,無疫情社區79個,無疫情村(大隊)1171個。

這背後離不開網格員的辛苦付出,他們熱心快腸、幹練利落、面面俱到的服務,比“熱乾麵”還有味道,他們成為了百姓最依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