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脸才能更好的活着


会变脸才能更好的活着

王总说话有声有势,员工都很敬畏他,其实,倒不是他说话有多么严厉,只有变脸的功夫了得,领教过他这种功夫的员工,都说王总的情商有问题,脾气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定。其实不然,王总不但情商没有一点问题,而且还绝顶聪明。

一次,一位客户在其办公室外面等着见他。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与别人争吵,语气很强硬,听得出来,他的确很生气。这位客服心想,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拜访,来的真不是时候。不一会儿,王总放下电话出门迎接客户时,却是一脸灿烂的笑容,一点也看不出来他刚刚发了那么大脾气。两人刚寒暄了几句,有一位员工进来报告工作,王总立马又换了一副神情,一脸的严肃,说话的声调也变了。本来员工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但在王总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来一点喜悦之情,取而代之的,却是官腔官调的勉励:“比我预想的差多了,回去该总结的还得总结。”“果然是高手啊。”客户心里非常佩服王总的“变脸”功夫。当他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王总非常客气地与他握手道别,并和蔼地把他送到门外,脸上挂着诚恳的笑容。客户不清楚,自己离开后,他又会换上哪一张脸?

在川戏中,有一种戏叫做变脸,这种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演员脸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来变去,却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观众看后都会拍手叫绝。其中,这也折射了一定的应酬哲学——如果总是用一副面孔说话,就显不出整个人的魅力,对别人也缺少吸引力。

会变脸才能更好的活着

应酬场合也是一种名利场,在这种场合,每个人其实都是戴着面具的,都想极力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演给大家看。这时,红脸、黑脸搭配着“演”,“戏”会显得更饱满、生动,讨得一阵叫好声也并非难事。怕就怕,十年如一日地扮红脸,或是扮黑脸,红的时候,被人小看,受人欺负,也只能佯装老好人,事后,自己受气不说,还显得很窝囊;黑的时候,厚颜无耻,尽失人情,让人望而生畏,不管有人说其实是“纸老虎”也好,还是称其铁石心肠也罢,总之,让人难以接近,落不下好名声。

那是不是像川戏变脸那样,不断变来变去才会受人欢迎呢?当然不是!脸变得太快,未免会让人怀疑你的气量与人品。三分钟一变,五分钟一变,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你就一会儿晴转阴,一会儿阴转晴,那谁还会受得了。如此,只会落得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之名。不论在什么场合,变是一定要的,但必须要掌握好变的节奏,变得技巧,以尽可能达到一种既不激化矛盾,让自己失态,又能控制场面,间接表达自己真实意图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要学会灵活使用两张脸说话,该黑的时候不能红,该红的时候不要黑,以此来调节人际间的距离,表现你做人做事的张力与风格。如,在常见的一些场合,应酬高手就惯用以下几种方式说话。

(1)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叫人捉摸不定。一般身处领导职位的人惯用此法,通常让做下属的把握不准其心里,不知他的深浅,如此,下属可以忽视他,却不可以轻视他。如,在会议上,刚开始的时候还笑眯眯地表扬张三:“你最近工作很出彩,得给你记得头功啊。”张三被表扬的晕乎乎的,高兴劲儿还没过,领导就又变了一个声调发话了:“有件事情在这里必须要提出批评,以后上班时间不许接打私人电话,下次一旦发现,扣半天的工资。”张山这才意识到,领导似乎也是在说自己,因为自己在上班期间打电话时,就被领导撞见好几回。如此,领导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张三还真猜不出来。有些场合,就需要这样的变脸功夫,但一定要把握好这种节奏与技巧,否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2)适当的时候,扮着黑脸做莽汉,可以灭对手威风。有些人是典型的软欺硬怕,你若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姿态,说话和声细雨、客客气气,对方反倒会把你当软柿子捏,或者根本不把你当回事。这时,一味地扮红脸,只会让其得寸进尺,最好的办法就是扮一回黑脸,让对方见识一下你不好惹的另一方面。

(3)必要时做红脸,为别人网开一面,可以给人台阶,让事情圆满收场。毕竟,经常出席各种应酬场合的人,大家靠都靠面子活着。一旦面子受到伤害,那对一个人的心理打击将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要唱黑脸。能网开一面的话,尽可能为对方找个台阶,让其体面地下台,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收场。

梁实秋先生的“脸谱论”曾道出了逢场作戏的实质。以下一段描写了旧时官场人士的变脸功夫:“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高深莫测,或是面皮绷的像一张皮鼓,脸拉的驴一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马上变成柿饼脸,堆起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僵住了,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眉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旧时做官需要这种变脸的本领,今天应酬各种人与事,同样需要懂点变脸术。在应酬场合,不要以为人们都只有一张脸。女人自不必说,“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如卷帘一张,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卷起帘,会露出另一副面孔。变脸如翻书,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有点让人不可捉摸,狡诈与世故的意味很浓,但从应酬的实际效果来看,却是融通人际关系的一门艺术,其饱含了重要的处世哲学与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