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崇祯皇帝的七个儿子及其下落之谜

1、朱慈烺(1629年2月26日-1644年6月),明思宗长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1630年)封为皇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朱纯臣家暂避之后去南京称帝,但北京被攻破,李自成先行找到了他,李自成指朱慈烺无罪,而朱慈烺请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指现在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后被封为宋王。李自成败退后,吴三桂奉他还京,建年号义兴,但朱慈烺却在乱军中失踪。

弘光帝追谥为献愍太子,鲁王朱以海追谥为悼皇帝。

下落之谜

除了众人皆知的南北太子,还有不少关于太子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太子未死,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

采访到李家后人保留的东西可供参考:

1. 三百多年来,在李家后人所处的梅州,都会在农历三月十九拜太阳,此举实为纪念崇祯。(明亡后,民间的确有人将崇祯帝后奉为日光菩萨或曰朱天菩萨和月光菩萨,日月合为明字。)李士淳当年也假托三月十九为太阳生日,实则偷偷纪念故国。

  2. 李家现存明末修建的世徳堂,其建筑竟采用皇家规格,楹联隐含“保明”二字。“围龙屋”的名称也耐人寻味,李家后人称因太子藏匿于此。

  3. 李家保留的一块石碑,上有“赵云阿斗兼孤命,仁贵征袍护主来” 。

  4. 还是那块石碑,引出复明无望后,太子可能出家于附近的寺庙,现任住持称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一直供奉“太子菩萨”牌位,且历代住持陵墓区葬着唯一一位非住持,此人疑似太子。

  还有一个与太子有关的元魁塔。这个貌似应该和太子无关,该塔虽是李士淳所修,修成是崇祯二年的事。

  这个传说,比起其他一些已经没有任何相关文物留存,仅见于口头流传的故事,要耐人寻味些。不过有个疑问在于,当年太子落入李自成之手,其兵败后太子才开始下落不明,他是如何到李士淳手中的呢,这一段史料是空白的。翻阅李士淳的资料,却很惊讶地发现他当年也被李自成所抓关于刘宗敏处。而太子当时“自成命太子同坐饮食,太子不食,送刘宗敏营护视之”,若李士淳和同在军中的太子得见,后李自成兵败,他则趁乱带太子逃出,亦有此可能。

2、朱慈烜(1630年1月15日-1630年1月15日),明思宗朱由检第二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朱慈烜在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1630年1月15日)出生,当即夭折,崇祯三年二月初二日(1630年3月15日)定谥号追封为怀隐王。

3、朱慈炯(1632年-?),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流寇攻入京师,李自成封朱慈炯为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终,南明年间追封为定哀王。

身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绰号朱三太子更为有名,清兵入关以后,有关他起兵反清复明的谣言一直困扰著清初政府。

查继佐《明书》(罪惟录)言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焕、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灿),俱田贵妃出,不详其所本。果如其言,则周皇后所生惟太子、怀隐王与二公主。朱慈焕未死甲申以前,则民间三太子之谜遂解。

《罪惟录》言,思宗成人三子。《启祯宫词》云,甲申之前,田贵妃疾笃,以皇子付懿安张皇后。张皇后下落亦成谜。

4、朱慈炤(1632年-?),明思宗朱由检第四子、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封为永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不知所终,南明年间追封为永悼王。

下落之谜

努尔哈赤、李自成起兵反明后,对各地明朝宗室展开捕杀,但明思宗四子朱慈炤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应该是兄弟姐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哥哥定王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名为“王士元”(倒过来念即“原是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四皇子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炤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传统,为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四皇子否认自己参与造反,但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5、朱慈焕(1633年-1637年),为明思宗第五子,母亲是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在民间有朱三太子之称。虽然事实上的朱慈炯才是“朱三太子”,但因民间称太子朱慈烺为“悼皇帝”,二子朱慈烜一出生就夭折,故三子朱慈炯被民众称为“朱太子”(其实是第三皇子),由此开始序齿,故四子朱慈炤称“朱二太子”,慈焕被称为“朱三太子”。有许多人自称是“朱三太子”,试图起义。如杨起隆案、王士元朱三太子案。

不过,聪明伶俐且能通灵的“五皇子”朱慈焕,比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显然在民间更具影响力。

6、朱慈灿(1637年-1639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第六子、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他在崇祯十年出生,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1639年5月5日)便夭折,被追封为悼怀王。

7、悼良王,母田贵妃,三岁殇。

细说崇祯皇帝的七个儿子及其下落之谜

崇祯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