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軍軍長朱德上陣衝鋒,流彈擦著頭皮飛,軍帽兩個洞

1928年4月底,朱毛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兩支隊伍合兵一處,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後,部隊被整編為紅四軍,朱、毛分別擔任軍長和黨代表,在江西永新、蓮花等地建立起紅色根據地。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反“圍剿”中的紅軍戰士

面對在井岡山地區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蔣氏惱羞成怒,多次敦促湖南、江西的將領派兵進剿。但由於紅四軍得到了當地的支持,又採取了靈活的戰術,所以連續三次都打退了敵人。1928年6月中旬,蔣氏再次電令湖南和江西的駐軍實施一次“聯合會剿”,要他們積極配合,兵分兩路,務必將紅軍消滅。收到蔣的命令,駐紮在湖南茶陵、酃縣的第八軍立刻著手整兵備戰,而江西的朱培德則命令所屬最驍勇的兩個師9師、29師在9師師長楊池生的率領下,從吉安殺向永新。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楊池生,蔣軍第三軍(朱培德部)9師師長,因29師師長楊如軒在1928年初“進剿”紅四軍時負傷,此次“聯合會剿”由楊池生統一指揮9師和29師】

在得知敵人此次“聯合會剿”的計劃後,朱、毛立即意識到這將是根據地創建以來最大的危機。且不說湖南的第八軍要出動多少兵力前來進剿,光是朱培德派出的2個師的實力,就遠遠超過了紅四軍。

當時,紅四軍編了4個團、1個教導大隊,人數僅有6000餘人。而朱培德2個師雖然不是全部出動,但也有5個團,人數近1.5萬人。紅軍除了人少,裝備也不如敵人,尤其缺少機槍、大炮等重火器,即便是步槍也不能保證人手一支,有不少戰士還拿著梭鏢和大刀上戰場。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朱德,紅四軍軍長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朱、毛商量,首先要對敵人實施分化。鑑於湘敵對聯合進剿不是很上心,他們命令紅31團團長朱雲卿帶領2個營挺進湘東,在茶陵、酃縣周邊大肆活動,擺出佯攻的態勢。這樣既能夠給湘敵造成壓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也可以給湘敵不出兵配合贛敵進剿提供藉口。一旦沒有湘敵的配合,紅四軍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贛敵。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朱雲卿,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1931年被敵人暗殺

除了採取分化的方式削弱敵人實力外,朱、毛還決定通過撤退,避敵鋒芒,誘敵深入,拉長戰場,使贛敵分兵。朱德命令紅四軍主力從永新撤到寧岡,逼迫敵人為駐守永新而留下一支部隊。果然,楊池生率領5個團佔領永新後,在進攻寧岡前留下了整整1個團的兵力駐守永新。不僅如此,自以為小心謹慎的楊池生,還安排了1個團位於寧岡和永新之間,專門負責維護補給線。也就是說,蔣軍在戰前計劃,要集合4至5倍於紅四軍的兵力實施的聯合會剿,經過朱、毛的妙計調動,最後真正與紅四軍交戰的敵人只有3個團,不到1萬人。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成功削弱敵人的兵力後,朱、毛仍然認為敵我力量懸殊,於是,在楊池生率領3個團殺向寧岡的路上,紅四軍發動沿途的群眾實施堅壁清野,讓敵人陷於疲勞。6月22日黃昏,當敵人趕到七溪嶺腳下的龍源口村準備補給過夜時,村子裡的糧食早已被轉移,敵人只能捱餓。而敵人想在龍源口村休息,小股紅軍和游擊隊又不斷在村子周圍襲擾,擾得敵人不得安寧。

戰局按照朱德、毛澤東計劃的發展,原本兩人設想,敵人3個團會在龍源村疲勞一夜、捱餓一夜。這樣6月23日上午,紅四軍就可以在新、老七溪嶺伏擊又餓又累的敵人。但也許是楊池生髮現紅四軍在實施“疲敵”之計,他為了不讓情況惡化,居然下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部隊不在龍源口休息,連夜翻過七溪嶺,準備出奇兵直逼寧岡。

如果楊池生部在龍源口耽擱一晚,紅四軍就有充足的時間趕到新、老七溪嶺的預定陣地構築工事,但楊池生的“大膽”,逼著紅四軍也要臨時改變部署,朱、毛命令各部連夜趕往預定陣地,搶在敵人到達之前設伏。原先是以逸待勞,但是現在紅四軍要和敵人搶時間了。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按照戰鬥部署,朱德率領29團、31團1個營在新七溪嶺設伏,王爾琢率領28團在老七溪嶺設伏,袁文才率領32團在武功壇設伏;戰鬥打響後,互相之間根據來犯的敵情密切配合。可是,當29團剛剛佔領新七溪嶺的制高點望月亭、風車口等地時,敵人已經殺到,29團甚至還沒有構築好工事就倉促應戰。28團的情況就更糟糕。28團到達老七溪嶺時,敵人居然已經搶先佔領了制高點百步墩,王爾琢只能指揮部隊仰攻,在地形上吃了大虧。

狹路相逢勇者勝。雖然戰場形勢出現了變數,但是由於此戰關係根據地的生死存亡,紅四軍從上至下不怕犧牲,英勇作戰。

在老七溪嶺,王爾琢見地形不利且28團以短兵器居多,沒有盲目地指揮官兵衝鋒。他挑選了100多個富有戰鬥經驗且善於爬山的指戰員,讓他們帶著短兵器,並將他們分成幾個集群利用清晨光線較暗的條件,沿著敵人的射擊死角衝向百步墩。由於突擊隊行動迅捷且是多路出擊,果然有幾個集群成功進入敵人的陣地,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此時敵人又累又餓的弊端終於體現出來,少量的突擊隊員在人數眾多的敵人陣地裡所向披靡,以一當十,成功保證了大部隊登上百步墩。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戰,敵人不支,連滾帶爬逃下了山。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因為缺少槍支,紅軍成立大刀隊,加緊操練近身格鬥

在新七溪嶺,戰鬥更加激烈。雖然我軍搶先佔領有利位置,但是敵人仗著自己裝備精良,對紅四軍的陣地實施瘋狂的火力壓制。由於敵人火力太猛,29團在風車口打退敵人數次衝鋒後,還是被敵人奪佔了陣地。眼見敵人的衝鋒隊沿著山脊線向指揮所所在地—望月亭殺來,朱德親自抓起一支槍,帶著3名戰士從望月亭殺了下來。

周遭的戰士看見軍長如此英勇,大受鼓舞,紛紛從陣地上躍出,不顧槍林彈雨衝向敵人。在朱德的帶領下,紅29團的官兵終於將敵人打退,而且重新佔領了風車口。在這次反衝擊中,朱德衝鋒在前,險些被兩顆流彈擊中頭部。當時,子彈擦著朱德的頭皮飛過,他的八角軍帽頓時冒出兩股青煙。戰後朱德脫帽一看,軍帽赫然留下兩個彈孔。

軍長抓起一支槍,帶3名戰士殺來,戰後一看,軍帽留兩個彈孔

在新、老七溪嶺的紅四軍主力將敵人趕下山,並乘勝把敵人圍在龍源口村時,埋伏在武功壇的32團也端了敵人的指揮部,還將楊池生擊傷。楊池生見大勢已去,只得命令部隊突圍,自己也向永新逃竄。就這樣,紅軍在龍源口以不足3個團的兵力,殲滅敵人1個團,擊潰敵人2個團,隨後追擊逃敵,又重新奪回永新縣城,將蔣氏苦心計劃的“聯合會剿”粉碎。龍源口大捷,是井岡山根據地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對根據地發展的影響巨大,此後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