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军长朱德上阵冲锋,流弹擦着头皮飞,军帽两个洞

1928年4月底,朱毛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两支队伍合兵一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后,部队被整编为红四军,朱、毛分别担任军长和党代表,在江西永新、莲花等地建立起红色根据地。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反“围剿”中的红军战士

面对在井冈山地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蒋氏恼羞成怒,多次敦促湖南、江西的将领派兵进剿。但由于红四军得到了当地的支持,又采取了灵活的战术,所以连续三次都打退了敌人。1928年6月中旬,蒋氏再次电令湖南和江西的驻军实施一次“联合会剿”,要他们积极配合,兵分两路,务必将红军消灭。收到蒋的命令,驻扎在湖南茶陵、酃县的第八军立刻着手整兵备战,而江西的朱培德则命令所属最骁勇的两个师9师、29师在9师师长杨池生的率领下,从吉安杀向永新。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杨池生,蒋军第三军(朱培德部)9师师长,因29师师长杨如轩在1928年初“进剿”红四军时负伤,此次“联合会剿”由杨池生统一指挥9师和29师】

在得知敌人此次“联合会剿”的计划后,朱、毛立即意识到这将是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危机。且不说湖南的第八军要出动多少兵力前来进剿,光是朱培德派出的2个师的实力,就远远超过了红四军。

当时,红四军编了4个团、1个教导大队,人数仅有6000余人。而朱培德2个师虽然不是全部出动,但也有5个团,人数近1.5万人。红军除了人少,装备也不如敌人,尤其缺少机枪、大炮等重火器,即便是步枪也不能保证人手一支,有不少战士还拿着梭镖和大刀上战场。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朱德,红四军军长

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朱、毛商量,首先要对敌人实施分化。鉴于湘敌对联合进剿不是很上心,他们命令红31团团长朱云卿带领2个营挺进湘东,在茶陵、酃县周边大肆活动,摆出佯攻的态势。这样既能够给湘敌造成压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也可以给湘敌不出兵配合赣敌进剿提供借口。一旦没有湘敌的配合,红四军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赣敌。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朱云卿,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1931年被敌人暗杀

除了采取分化的方式削弱敌人实力外,朱、毛还决定通过撤退,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拉长战场,使赣敌分兵。朱德命令红四军主力从永新撤到宁冈,逼迫敌人为驻守永新而留下一支部队。果然,杨池生率领5个团占领永新后,在进攻宁冈前留下了整整1个团的兵力驻守永新。不仅如此,自以为小心谨慎的杨池生,还安排了1个团位于宁冈和永新之间,专门负责维护补给线。也就是说,蒋军在战前计划,要集合4至5倍于红四军的兵力实施的联合会剿,经过朱、毛的妙计调动,最后真正与红四军交战的敌人只有3个团,不到1万人。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成功削弱敌人的兵力后,朱、毛仍然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于是,在杨池生率领3个团杀向宁冈的路上,红四军发动沿途的群众实施坚壁清野,让敌人陷于疲劳。6月22日黄昏,当敌人赶到七溪岭脚下的龙源口村准备补给过夜时,村子里的粮食早已被转移,敌人只能挨饿。而敌人想在龙源口村休息,小股红军和游击队又不断在村子周围袭扰,扰得敌人不得安宁。

战局按照朱德、毛泽东计划的发展,原本两人设想,敌人3个团会在龙源村疲劳一夜、挨饿一夜。这样6月23日上午,红四军就可以在新、老七溪岭伏击又饿又累的敌人。但也许是杨池生发现红四军在实施“疲敌”之计,他为了不让情况恶化,居然下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部队不在龙源口休息,连夜翻过七溪岭,准备出奇兵直逼宁冈。

如果杨池生部在龙源口耽搁一晚,红四军就有充足的时间赶到新、老七溪岭的预定阵地构筑工事,但杨池生的“大胆”,逼着红四军也要临时改变部署,朱、毛命令各部连夜赶往预定阵地,抢在敌人到达之前设伏。原先是以逸待劳,但是现在红四军要和敌人抢时间了。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按照战斗部署,朱德率领29团、31团1个营在新七溪岭设伏,王尔琢率领28团在老七溪岭设伏,袁文才率领32团在武功坛设伏;战斗打响后,互相之间根据来犯的敌情密切配合。可是,当29团刚刚占领新七溪岭的制高点望月亭、风车口等地时,敌人已经杀到,29团甚至还没有构筑好工事就仓促应战。28团的情况就更糟糕。28团到达老七溪岭时,敌人居然已经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百步墩,王尔琢只能指挥部队仰攻,在地形上吃了大亏。

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战场形势出现了变数,但是由于此战关系根据地的生死存亡,红四军从上至下不怕牺牲,英勇作战。

在老七溪岭,王尔琢见地形不利且28团以短兵器居多,没有盲目地指挥官兵冲锋。他挑选了100多个富有战斗经验且善于爬山的指战员,让他们带着短兵器,并将他们分成几个集群利用清晨光线较暗的条件,沿着敌人的射击死角冲向百步墩。由于突击队行动迅捷且是多路出击,果然有几个集群成功进入敌人的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此时敌人又累又饿的弊端终于体现出来,少量的突击队员在人数众多的敌人阵地里所向披靡,以一当十,成功保证了大部队登上百步墩。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不支,连滚带爬逃下了山。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因为缺少枪支,红军成立大刀队,加紧操练近身格斗

在新七溪岭,战斗更加激烈。虽然我军抢先占领有利位置,但是敌人仗着自己装备精良,对红四军的阵地实施疯狂的火力压制。由于敌人火力太猛,29团在风车口打退敌人数次冲锋后,还是被敌人夺占了阵地。眼见敌人的冲锋队沿着山脊线向指挥所所在地—望月亭杀来,朱德亲自抓起一支枪,带着3名战士从望月亭杀了下来。

周遭的战士看见军长如此英勇,大受鼓舞,纷纷从阵地上跃出,不顾枪林弹雨冲向敌人。在朱德的带领下,红29团的官兵终于将敌人打退,而且重新占领了风车口。在这次反冲击中,朱德冲锋在前,险些被两颗流弹击中头部。当时,子弹擦着朱德的头皮飞过,他的八角军帽顿时冒出两股青烟。战后朱德脱帽一看,军帽赫然留下两个弹孔。

军长抓起一支枪,带3名战士杀来,战后一看,军帽留两个弹孔

在新、老七溪岭的红四军主力将敌人赶下山,并乘胜把敌人围在龙源口村时,埋伏在武功坛的32团也端了敌人的指挥部,还将杨池生击伤。杨池生见大势已去,只得命令部队突围,自己也向永新逃窜。就这样,红军在龙源口以不足3个团的兵力,歼灭敌人1个团,击溃敌人2个团,随后追击逃敌,又重新夺回永新县城,将蒋氏苦心计划的“联合会剿”粉碎。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根据地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对根据地发展的影响巨大,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