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電影《湮滅》和小說《三體》一樣都屬於燒腦之作,兩者有什麼異同?

楚水橫舟


我看過《三體》,但《湮滅》只看過電影,沒看過小說原著,好在題主問的也是電影,那就試著說一說。

《湮滅》和《三體》的相似點

1.二者都是世界級別的科幻鉅著。《湮滅》原著獲得了2014年的星雲獎,《三體》獲得了2015年的雨果獎。

2.二者說的都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事。有趣的是,場景都發生在地球,而外星人都沒有以本來面目出現。

3.對於地球人類的未來,二者都抱持了不樂觀的態度。《湮滅》的結尾暗示外星人已經成功將基因注入地球,而《三體》中太陽系被降維打擊。

《湮滅》和《三體》的不同點

說完了相似之處,再來說說不同。

1.風格不同

沒有看原著小說,不知道原文風格如何,但是電影《湮滅》無疑帶著一種驚悚味道。除去從頭至尾的懸疑以及青黑色背景帶來的視覺壓抑,外星生物通過“折射”在禁區內創造出的各種古怪生物就讓人很不舒服,除了各型花卉和複製雙鹿略具美感外,人形花木都讓人心生寒意,更不用說帶鋸齒的鱷魚、發人聲的骷髏熊、人體內蠕動的變異腸以及爆炸人體牆了。

而《三體》除了智子在澳大利亞維持移民秩序時的冷血行徑外,基本上全書都沒什麼恐怖情節。從整體風格來說,《三體》更像一部渾厚的史詩,側重宏大視角,而《湮滅》通過逼真恐怖的視覺觀感,強迫人們思考生命的其他可能性。

2.思辨方向不同

兩部作品都很優秀,都能引起人們對人類侷限的思考。不過思考的方向有所不同,一個向外,一個向內。

《湮滅》說的是外星生物來到地球,以某個國家公園內的一座燈塔為據點,對周邊生物進行觀察和“折射”,逐步改變周邊環境,並不斷向外輻射擴張的過程。人們從遠處可以觀察到禁區的邊界:一片光華耀眼,但是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情況。特別小分隊進入禁區後,雖然發現了真相,但是無法向外傳遞消息,自身也無法避免被“折射”,被改變,被湮滅的命運。

整部影片,籠罩著濃重的絕望氣氛:當一種來自外部的強大的可以改寫生物特徵的力量來到時,我們有什麼辦法應對?誠然,被折射、被改變的地球生物——包括人類的所有元素還在,可是已被完全重組,改造得面目全非,對原有的生命形態而言,就是湮滅了。

《三體》則更多地引導人們向內反思人性。人性有樂觀、堅強、不服輸的一面,所以人們絞盡腦汁對抗三體、對抗黑森襲擊的經過可謂可歌可泣,但人性也有盲目自大、無知健忘的一面,所以最後失敗的原因總是跟人類本身的自以為是分不開。《三體》的思考,更深刻一些,帶有哲學意味。

3.燒腦性質不同

終於可以說到題目中提到的“燒腦”了。作為出色的科幻作品,我想燒腦那是一定的。但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原因,我認為兩部作品“燒腦”的方向或者說性質有所不同。

先說我比較熟悉的《三體》。說實在的,要讀懂這部書,需要有一定的物理學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跟著書裡抽絲剝繭的層層推理,新奇瑰麗的物理學圖景堆在眼前,閱讀感受是很愉悅的。但是,如果物理學基礎比較差,看不懂書中的邏輯推理,只看結論就容易覺得莫名其妙、看不懂、想不通、不理解,所謂燒腦,大概就是這種“難以理解”。

而《湮滅》,我沒有看過原著,不知道小說裡有沒有詳盡的關於生物基因“折射”的原理介紹和推理,單看電影是沒有的。所以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燒腦”的地方就在於想不通這種“折射”如何發生和作用——似乎事實上也是毫無規律,影片中“折射”變化的方向各種各樣,無法預期。不過如果不去追究當中的原理,只是單純作為一個既定的結論來接受,倒是比《三體》的設定更容易為人理解。畢竟,大家對於癌細胞擴散、基因變異、克隆這樣的生物學概念,比三體問題、黑洞、奇點、維度、曲率空間這樣的數學物理概念還是熟悉一些的。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很遺憾關於小說的問題我很難回答您,因為我本人幾乎沒看過小說,因此很難回答您的問題!

但是電影《湮滅》確實是很燒腦的電影,畢竟電影裡面涉及到了哲學,物理等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